中国山水画中的四时之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9
/ 2

中国山水画中的四时之景

王莹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山西省 030062

摘要:绘画是空间的艺术,画家更注重对于画面中空间的表达,却往往忽视与之并行的时间,中国山水画不同于风景画,它不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摹,其中蕴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有对于宇宙的思考,也有对人生的领悟,中国山水画中有对于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山水图景的表达,对季节性的描绘也是历代山水画家热衷的主题。本文抛开画面中的空间因素,主要探讨中国山水画中对于时间中季节的表达。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 四季 时间表达

自然中存在的时间或者说是物理的时间,总是一种不可固定、不可往复、不可切割的单线式的漫漫长流。宏观的讲是一切具有不停止的持续性和不可逆转的物质状态的各种变化过程。是一种度量衡,用来记录事物发展与存在的过程,也可衡量事物变化的快慢。我们在年、月、日、时、分、秒中感受到时间的长度,在春、夏、秋、冬中感受着时间的流动。绘画作为一种静止的视觉艺术,在画面中并没有真实的时间存在,一经过画家艺术的处理,呈现的都只是时间的假象。观者通过画面中的视觉形象引导和物象暗示,引起自我的情感共鸣和心理想象,就会在观者的脑海里形成一种映射,从而感受到画面中时间的存在。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文学作品中对山间四景的描写,通过一些独特的意象来体现四季不同的特征。中国画论中也有对于山水四季的的描绘,不同时间的山光水色、烟岚云气也会有所不同。如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说:“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正是如此,中国山水画才能用笔墨在方寸间表现出万千气象。

在中国山水画中画家注重对时间的表达,在描绘景物时作品中能体现对于四季的描写,中国画家热衷对时间的表达,中国山水画中对于时间的表达主要是通过整体意境的感受与细节暗示来表现时间特征的。比如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描绘的春、夏、秋、冬四景山水各一段,春景,柳绿桃红、盎然生机的小草、 画面中展现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夏景,柳树繁荫,荷叶片片,屋下纳凉,在石块后面掩映着大朵开放的花诉说着盛夏的气息。秋景,画中有些树叶已泛红,梧桐枫檞,金桂飘香,芭蕉树说明描绘的是南方的秋景。冬景,青松屹立,翠竹摇曳,房屋、山石上还有积雪,行人厚重的行囊增加了画面里冬天的寒气。画家并没有用绚丽的色彩与真实的景物来表达四季之景,观者却能从画面中整体氛围与季节性植物、人物活动中感受到画面描绘的是哪个地域的哪个季节。比如芭蕉树是属于南方的植物,桃花杏花开放的时间是春季。通过这种大众皆知的自然规律来体现季节的时间表达。

中国山水画中对于时间的表达除了通过描绘该季节特定的景物来实现,还注重四季中人事活动的描绘,中国山水画家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画中人事活动与画外观者的感受来间接表达时间的变化。描绘四季不同的景物与氛围。如韩拙的《山水纯全集》中写道:“品四时之景物,务要明乎物理度乎人事……”他列举出了适合四时描绘的景物,如烟云、禽鸟、花卉等,尤其以人物的活动最为重要,春季人物郊游踏青、归牧耕锄。夏季人物避暑纳凉、行旅休憩。秋天人物玩月赏菊、展高士清幽孤寂的情怀。冬季人则行旅阻塞、围炉饮酒。中国山水画中的时间表达并不像西方风景画执着于表达四季客观真实的景物,而是将人事与自然规律相结合,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展子虔《游春图》,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各种花树点满山野,桃红柳绿,相映成趣。青山耸峙,湖光山色,桃杏争相开放,人物着衣轻便,骑马游春,点缀在崇山峻岭中。将春季的景与人郊游踏春的活动表现的淋漓尽致。王蒙《夏日山居图》,山上树木葱茏,茅草屋中妇人哄睡婴儿,展现出一派夏日景象。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描写的是山东济南郊外鹊山和华山(华不注山)秋景图,介于两座山之间的近景描绘了一组树木,衬托背景是一望无尽的沼泽,这些树干粗枝短,有的仍保留些许绿意,有的树叶已转为火红或黄色,更有的树全秃,因树种不同,造成一种错综复杂的感觉,连绵不断的芦苇弥漫着一种荒凉的秋意。王诜《渔村小雪图》描绘的是江南冬季小雪初停的渔村山林景色,画面中整个山上蒙照着一层白雪,长松寒林,山石林立,里面还有渔夫出船艰苦捕鱼的场景。整个画面中笼罩着一层阴冷荒寒的气氛。

画家甚至对季节的表达更细腻精确,每个季节有初期与末期,不同季节时段、不同地域都会有不同的景象,画面中的云、山、水都在昭显着时间的流淌和经过。比如郭熙的《早春图》,描绘的是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主题,通过整个氛围来表现早春这个时间点。早春,是冰河刚刚解冻,树枝将要发出嫩芽,山间弥漫着氤氲的暖气,大地回暖,人类也开始了捕鱼活动,山间人渐渐多起来,早春这个季节其实很难表现,不是春天山花烂漫的时候,不是冬天白雪皑皑的气氛,介于由冬天向春天过渡的一个短暂的时间段,画家对于时间描绘高明之处在于如乾隆题跋中所写:“树才发叶溪开动,不见柳桃显点缀。”不借用柳树、桃花的艳丽来表现春天,通过山中氤氲流动的热气和人类活动来体现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图景。

画家在表现四季之景的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对于时间、对于人生的体悟,春的萌芽,夏的绽放,秋的荒凉和冬的枯寂。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与追求。比如倪瓒的画更是萧瑟寂冷,干枯的笔墨,意笔草草,勾勒出悲秋寂寥之地,它描绘的是画家心中之景。如《渔庄秋霁图》,描写深秋雨后太湖一带的萧散简淡的自然景色,近景石坡上五六棵挺拔的枯树,稀疏简洁,远景是荒寒低矮的山,画面其他部分被大面积湖水占据,没有水纹,没有亭子,没有人迹。这是画家主观情感与自然景物描绘融为一体的外在表现。画家通过对四时云气、景物、人事、氛围的描绘,让观者在视觉和情感上感受到画面中的整体意境,便得到了山水画整体给人带来的时间特征。季节性特征。

山水中四时之景不同,加之每个季节时段的细微差别又呈现出异样的景象。山水画中时间的表达还常常与地域联系起来,北方的四季与南方四季不同,有四季分明与四季如春的差别,正是如此,才能展现出中国多样多姿的四季之景。也使得山水画中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笔墨与万千气象。

参考文献:

[1]蒋勋.美的沉思[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8: 218

[2]庄子,樊伟俊译.庄子,[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1:3

[3]宗白华.美学散步,[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06

[4]洪潮.四时之景,朝暮之变—浅析中国山水画中的时间表达.美术观察.2014.07

作者简介:

王莹(1993.2-)女,汉族,籍贯:山西临汾,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系专业课教师,硕士学士,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