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 科学教学 ” 走向 “ 科学教育 ” 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17
/ 2

从 “ 科学教学 ” 走向 “ 科学教育 ” 的实践与探索

周跃才

苍溪县运山镇小学校 四川省广元市 628433

摘要:在小学教育当中,小学科学主要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科,在实际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只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设计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题材的实验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自身动手的过程当中,不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此来真正实现“科学教学”走向“科学教育”。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科学教育;实践探索

引言:在小学的教育科技版《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学生能够在身边的事物上开展学习活动,以形成能够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以及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取自身的知识。”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按照课程标准来多鼓励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科学知识,通过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以及在思维上的归纳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到科学知识当中的规律,以促使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那么如何开展教学才能够实现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喜欢动手动脑、认真学习的态度呢?笔者就以亲身教学展开实践探索。

  1. 将激发学生兴趣放在教学首位

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曾说过“将一个人教育成功,那就只有一个方法,激发出他的学习思维,提升他对学习的兴趣,去引导鼓励他,促使他能够通过自身去努力学习”表明在学习当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是学生进行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所必需的前提条件,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兴趣离不开教师的激发和引导,那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提纲,并且创设出具体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在操作当中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各方面去探索实验全过程。例如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用吸管和硬纸片来制作风向标或者观察小蜗牛的实验等,以此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能够引起对课堂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操作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有教师组织下的教师演示实验,同时也要有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并且学生动手的实验也是学生最为喜欢的学习方式,它主要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实验,其最主要的成功和失败的影响因素是来自于教师的指导,在教师对学生指导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前期讲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具体作用,来指导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来设计实验,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又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教育科技版的科学教材当中的《磁铁》一课内容时,教师通过提前将磁铁和各种其他材料,铁片、铜片以及木片等放到材料箱当中,来要求学生通过自己试验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同时多鼓励学生通过多种不同方法来对磁铁性质进行多方面探究。又例如《种子发芽》的实验,由于过程较长大约半个月左右,在对学生进行讲解完具体培养过程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在家完成培育,每天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且画出种子的发芽图,通过这样的方法拉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选择材料、动手操作以及实验总结分析。通过这样的过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敢于质疑

在科学教学当中的主要特点是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认识自然,通过在实验当中观察到的现象来探讨在自然界当中的事物规律和本质,这个从动手操作到进行观察再到最后抽象的思维,对于学生来讲是最为困难的,同时也是最有意义的。教师在科学实验当中既要多鼓励学生能够展开自身的思维,进行质疑探究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育科技版科学当中“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现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回忆在家中的水壶烧开水之后的具体变化,并且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有的学生会说“在水壶的水为什么会漫出来呢?”对于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来进行自主思考回答,有的学生说“水壶里的水太多,装不下了”有的学生就会进行反驳:“但是没有人往里面加水啊”,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交流,在学生们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之后,得出“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之后,体积膨胀了”采取这样的质疑课堂让学生们进行质疑讨论,相互交流,然后完美解决在课程教学当中的问题。通过使用这种反复的课堂训练,逐渐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索当中的质疑能力,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分析能力。

四、鼓励学生创造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这也是在素质教育当中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选取素材时,就要给学生创新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实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例如,在教育科技版《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节课时,在开始课堂之前,就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在实验箱内部有几种实验材料,对学生提出问题怎样证明这些材料是否具有导电性。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在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后回答:“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到电路当中,来代替开关或者导线,若小灯珠能够发光,就证明这些材料能够导电,相反就证明这些材料不具备导电能力”,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大量方案,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进行具体验证,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开展实验,进行探究分析。通过实验证明学生们发现铜片、铁片和钢片能够使小灯珠发亮,说明它们具有导电性能,其他一些玻璃片、橡胶片和木片这些就不能让小灯珠发亮,说明它们不具备导电性能。通过学生在实验当中自己动手操作来找出实验规律,也就给导体以及绝体的概念做好了铺垫,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关于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只有能够正确的把握住实验教学的本质,通过实验来让学生了解到自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依据教材教学内容来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课堂,调动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当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以此才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实践运用能力,真正实现“科学教学”走向“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龚凯健. 科学课堂从"探究"到"实践"走向[J]. 教育, 2017, 000(034):18.

  2. 毛天龙. 科学教学中探究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7(3):301-302.

  3. 许御君. 科学,从课堂走向生活——小学科学课程拓展教学实践探索[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8, 000(0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