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第三中 655331
:
摘要:优良人格的塑造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过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进行人格影响,便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人格。
关键词:素质教育;人格教育;历史教学
人格反映了个人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中,人格居于核心地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下面我从中学历史教学这一侧面,谈点粗浅认识。
一、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
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得高分”成了评价学生优良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塑造,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或缺乏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或畏惧困难,或抗挫心理能力差、情绪起伏大,或自我定位太高、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他人善处等等。这些人格缺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费尼克斯说:“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塑造和完善人格。
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慈禧太后、北洋军阀政府、买办阶级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如介绍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等,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布鲁诺、居里夫人、李大钊等人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介绍邓小平、彭德怀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塑造优良人格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作者观点和有效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对有关人物活动、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专题评述,自己设计图表、整理知识、构筑知识框架,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探究科学知识的独立人格。
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必备教学前提之一。要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等客观事实,真正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优生”的要求要稍高于他们现有的认知和思维水平,重在拓宽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他们求异和创新;对“差生”要加强学法指导,所提的学习要求要低起点、小梯度,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树立起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信心,逐步消除畏难等心理。对“中等生”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方法和思想问题,鼓励他们急起直追。要鼓励竞争,培养学生勇为人先的优良品格。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动力。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历史知识抢答赛、历史小论文评比、开展专项历史资料(历史题材的邮票、火花、明信片、书法艺术作品等)的收集、展览、评比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向上、勇为人先的内在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拼搏的人格品质,以推动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注意个别沟通和指导,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放低身段、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用和蔼可亲的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要在把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反盛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更有效、更主动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自己。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不断挖掘内在潜力,改变不良习惯,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逐步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信念,不断完善自我,健全人格。
总之,优良人格的建塑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过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研究,利用有效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影响,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人格的,让学生身心都健康发展。从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复兴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儿童的人格教育》: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2]《教育心理学》:罗伯特·斯叶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