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技工院校的精准资助 与“三全育人 ”工作有效结合——以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如何推进技工院校的精准资助 与“三全育人 ”工作有效结合——以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为例

詹黄育

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还只是停留在困难学生资助的业务完成上,对于受到资助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去向,学校很少分类关注、加强引导。本人针对受助学生群体的特点,结合“三全育人”工作的要求,对技工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同时,实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并提出有效的推进措施。

关键词: 精准资助 ,三全育人。

  1.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推行“三全育人”的必要性

在新的形势下,在技工院校中推行“三全育人”势在必行,然而技工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占比较大,属于学校的大部分群体,同时也是特殊群体,资助育人在各技工院校的实践中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因此,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推行“三全育人”迫在眉睫。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较大

近几年来,受到升学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技工院校的学生相当部分来自于农村家庭,其中部分学生来自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根据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统计,该校农村家庭学生占全校学生总人数比例为五分之三,根据资助政策的标准,此部分学生均可享受相应的资助,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大部分技工院校也是如此,也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全校学生总数中占比较大。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属于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的某个方面处于劣势的人群。笔者认为,在技工院校中,尽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较多,但仍然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受到家庭经济的影响,无法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生活资源,他们在群体生活中或者在社会上,可能受到部分群体的歧视,导致缺乏自信心。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教师们需要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3.扶“困”、扶“志”、扶“智”的需要

根据资助育人的要求,技工院校应对以资助育人为目的,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扶“困”、扶“志”、扶“智”有效结合,共同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在经济上存在困难,在自信心和人生发展规划上也缺乏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费和部分生活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信自强,培养他们主动认识世界融入社会更加重要。

二.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推行“三全育人”的难点

“三全育人”模式的推行,需要建立在较为完善的机制体制下进行。然而,技工院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推行,将会面临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技工院校学生资助队伍薄弱

技工院校在学生资助管理方面,已经配备了专门的负责人员,从负责人员的人数上来看,数量已经配齐。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资助人员工作事务繁多,很难集中精力按照资助的相关流程开展工作,也很难及时有效传达相关资助的文件精神,对于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也很难全面系统。因此,大部分技工院校对于学生资助的工作,仅仅停留在完成业务上,很难结合资助政策,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殊需求开展“三全育人”工作。

2.“三全育人”模式正在探索阶段

2019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均是国家重大高校,而技工院校对于“三全育人”的推进地步稍晚,目前也仅仅是在探索阶段。对于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开展“三全育人”教育模式,把对该群体中的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逐步加强,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的路径仍然处于空白或者探索阶段。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基础较差

技工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在初中阶段已经落后于其他同学,在目前国家资助政策的推动下,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好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选择就读技工院校的学生极少,就读技工院校的学生往往是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意志力较薄弱的学生。针对该群体的学生开展“三全育人”工作难度相对较大,也很难短时间见成效。

三.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推行“三全育人”的建议

对于以上的困难,技工院校如能够有的放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经济困难学生中推行“三全育人”也不是不可行,具体建议有以下三点。

1.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推进“三全育人”模式前,需要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负责人牵头,学生资助负责人和教学负责人联合协助,各班配备专门的负责人开展工作。把资助育人与“三全育人”紧密结合。确定人员要素、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即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受到资助的同时,要求其定时参加专题学习、专题教育和专题实践,并对其进行跟踪评价。

2.实行入册管理机制

在“三全育人”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实行入册管理机制,即每一位受到资助的学生名单需要记录在管理花名册中,同时管理机制需要科学制定,把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德育教育、学习教育、专业实践等环节导入管理的过程。对于受资助学生的每一个参与过程都需要进行客观详细记录,相关负责老师定时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于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学习或者实践任务,需要再次参与完成。

3.扶“困”、扶“志”、扶“智”同步推进

扶“困”在学生资助环节已经可以实现。但在扶“志”和扶“智”方面需要同步推进。扶“志”,就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完成学业的同时为美好生活奋斗的信心,引导他们从自卑自弃走向自信自强。扶“智”,就是启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改变对人生的思考,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个人素养,通过学习知识改变命运。扶“志”和扶“智”两个环节应当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体现,相关负责人需要对学生全过程跟踪,直至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一年后方可停止。

四.总结

技工院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工作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各个环节的推进比较顺畅,但是如何把资助育人与“三全育人”有效结合正是一个新的领域,结合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文章的相关建议可以作为突破口进行尝试。但由于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文章中肯定存在错误和不足,恳请专家们不吝赐教,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韩冰,褚光晨.技工院校学生资助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培训,2020(02):18-20.

[2].精准资助 应助尽助——北京市技工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经验[J].中国培训,2019(03):16.

[3]杜朝斌.坚持“三精准” 确保“三到位” 全力做好技工院校资助管理工作——南充市技工院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经验[J].中国培训,2019(0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