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伦镇太合庄小学
摘要:农村留守学生人数众多,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照顾、缺乏父母在思想上的教育、遭受他人嘲笑与偏见,对自身的认识包括对自我价值观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存在极大的偏差,这就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有极大可能会成为心理障碍,最后有些孩子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因此这些孩子需要得到关注重视,需要得到正确引领教育。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去外面赚更多的钱来补贴家用,使生活过得更好。这样的想法和决定没有错,但是能走出去的都是已成年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大多数未成年人和老人只能继续呆在农村。留守学生群体一般只能由在家的老人看管。农村老人没有文化,思想观念比较守旧,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引导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留守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成熟的阶段,这时候对他们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概念
由于父母外出工作的关系,儿童往往是生活在亲戚家中,并且部分孩子是居住在较为穷困的农村里,与大城市相比社会资源与基础设备略显不足,导致教育未能达到理想效果,甚至是比同龄的城市小孩有一定的差距。不仅是社会环境与家庭经济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的童年生活严重缺乏父母的陪伴,未能产生足够的接触,其依恋关系自然是不牢固的,更不能保证他们的生长发育环境是健康美满的。有的父母到城市打工,但也未必能接小孩到身边,这也是由于城市里的消费水平过高,生活成本难以负担,导致父母忍痛把子女继续留在农村里。同时,父母的角色是相当重要的,能够及时地作为子女的学习对象,对于认知方向、个性培养、思想与概念等都起着关键作用,一旦错失了该段时期,子女便错误地形成不良认知与行为模式,严重者容易引发性格孤僻、人际关系受挫、自控能力差等缺陷。至于留守的儿童的关键问题是,由祖父母来替代父母作为主要照料者,较易产生代沟的问题,难以理解儿童的实际需要,无法给予恰当的满足;以过往传统的方式教育孙子女时,不太符合当今的教育方针,尤其是使用体罚的方式,更是让幼小的儿童遭受心灵创伤。
二、农村留守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一)逆反心理普遍
在礼县农村,留守学生多由祖辈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老人的隔代教育多是一味的纵容娇惯,这导致有些孩子对长辈态度冷漠、恶言相向、攻击性强。他们认为祖辈们根本不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很抵触自己的祖辈。部分留守学生对自己的父母心生怨恨,埋怨父母不能陪伴在他们身边,对父母电话中的关心不爱听,不理解父母。
(二)沉迷网络世界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农村日益普及。许多农村留守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等手机娱乐应用软件,损害视力的同时影响身心健康。近年,随着短视频的流行,许多孩子们放学后一心想着用手机拍视频以至于耽误学习。
(三)情感缺失,学习困难
留守学生因为和父母几乎无情感往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心。往往会表现出紧张情绪和缺乏安全感。父母的长期缺席会导致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及时有效的管制约束,学生的自控能力大大下降,使得纪律散漫,道德品行较差,可能有迟到、逃学等等行为出现。有的迷恋游戏,吃鸡、王者荣耀是他们最好的陪伴与精神寄托。导致成绩下滑,进而失去学习兴趣,从此一蹶不振。
(五)学习缺乏稳定性
因为留守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直接,常常会产生一些极端和错误的做法。比如为了达到高分,他们可能会不断作弊或者抄袭,经常在拿到成绩单后改写成绩来获得父母的奖赏。或者有了攀比和跟风的心理,学习缺乏稳定性,心理发展因此就容易变得畸形,他们可能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习的好坏以及本身学不学好对他本人来说是无所谓的,反正踏出社会去也是打工等等的不正确心理。这些学习动机都反映了留守学生学习缺乏稳定性。
三、我国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
(一)明确父母的责任
我国素有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根基,也是当今社会依旧被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属于美好的道德规范。子女在孝敬父母的同时,父母也应该勇于承担育儿的责任,尽力地担任主要照顾者的角色,而不是假借他人之手。许多家庭为了改善经济压力,独自到大城市工作,盲目地追求金钱,提供在农村里小孩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他们的内心想法,未能正确辅导子女,更无法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因此,在追求家庭经济环境改善的同时,应当尽量地留下父母中的一位,以作日常陪伴和教导,当家庭得到充分改善时,也应及早地回乡或接送小孩到身旁,让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快乐的成长。
(二)给予孩子更多关爱
留守学生的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更要在精神上关心孩子,陪伴比礼物更加重要。身处异地的家长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互动,同时加强与学校和老师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状态和学习状况,营造家校共同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引导和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务工就业,从而使留守学生得到更好的关心照料。
(三)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人士也应该提高自己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关注关心度,有能力的人可以组织一些募捐、赞助等活动,鼓励社会各界能积极参与这种爱心活动,为这些孩子们送去一些温暖,让他们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是很有爱心的,都在关心照顾他们。既可以改善农村生活,又能给这些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子女的心灵成长与发育
由于当今网络的高度发达,即使离家千里也能够以视讯的方式及时地与家乡的子女进行沟通。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父母的赞赏与评价,父母应当时常以不同的方式,作出恰当的交流行为,确保子女感到被爱被关注,自然地心灵上得到同步式成长。纵使孩子感到苦闷,或遇上负性事件发生,也应引导他们主动地与父母沟通,让他们理解到父母是可倾诉的对象,从而协助个体内心的情感发展。
(五)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设施,均衡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通过不断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例如近年来礼县为了改善农村孩子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孩子健康水平,通过“蛋奶工程”使孩子每天都可以吃到免费早餐,这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同时,在农民工流入地区,应该从政策层面加强顶层设计,为农民工携子女进城就读创造更多便利。
结束语
总之,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父母的爱与教育,其他的原因有经济水平落后、老师不关心照顾、他人嘲笑欺负等,因此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学校老师)都应该重视对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关心与关爱,特别是对他们心理上、心灵上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走出心理障碍,让他们也能享有健康快乐成长的权利,也有助于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关青.分析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19(23):42.
[2]刘静.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4):157-159.
[3]令扶国.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教育对策[J].考试周刊,2019(30):26.
[4]黄慧蓉.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7):128.
[5]多兆云.农村初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对策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