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时如何正确把握评价标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2

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时如何正确把握评价标准

旷益智

重庆理工大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推动着企业的制度改革,在主要领导人进行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时如何正确把握评价标准,是在新形势下需要重视之处,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打击内部腐败贪污。国有企业领导人把握好经济责任审计的正确评价标准,有利于提高领导人的经济责任意识、完善领导干部管控和监管制度和预防腐败。

【关键词】评价指标;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

  1. 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各种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旨在解决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在任期内应承担的经济履行情况以及经济活动情况等实施合法效益性审计的一种分析评价制度。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其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监督评价审计,审计的内容包含有经营管理效益、财务收支情况以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不同于其他审计模式,经济责任审计只在我国存在。如果从广义上看,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每个单位的法人或经营者所进行的一种财务责任审计。但从狭义上看,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以及经济活动情况的审计。

  1. 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没有完全发挥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作用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和创新意识,这不利于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对领导干部在企业进行创新改革中产生失误,不能做到正确评判自我、依法办事、依纪依法等原则。经综合分析研判,可以免责或者从轻定责,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更好地激发领导勇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不怕失误的精神。

2.2缺乏项目规划、时效性较差

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在进行项目审计时缺乏合理的规划,其在项目规划安排上主动权比较少,多数是在下属进行安排,这样一来就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我国已经采取措施并不断完善漏洞,对国有企业审计的企业领导干部在即将卸任或者调离岗位时仍然会安排审计,一定程度上为投资人提供了合理保障,但也造成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审计任务繁多的诸多问题。加上时效性差,国有企业负责人在经济责任审计并不能及时有效地给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价值,这不利于企业利益的提高。

2.3评价体系不完善

中央两办的“规定”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做了规定,审计时应正确执行,特别指出第四十三条中的“三个区分开来”,可在真正实际操作中,很多必要资料数据丢失,访问权限不够准确。而对于国有企业负责人个人经济活动很难查,特别是其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个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等经济问题,一般很难从单位会计帐上发现。

2.4整改问责不到位

在进行国有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时,想要全面覆盖是几乎难以实现,容易产业部分环节缺乏监管,从而影响了结果的客观性。影响一个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有很多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在如今的条例中经济责任审计没有给出明确指示和标准。另外,审计作为一种事后监督,往往侧重判断经济业务活动中有无违纪违规行为,对庸政、懒政、和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监管力度并不足够,从而导致不能很好地起到促进提高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履责绩效。

  1. 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时如何正确把握评价标准的对策建议

3.1合理选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

首先是选取定量指标,主要涵盖:一是财务效益状况指标。通过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国有企业的利益获取状况,包括国有企业的资本保值率和收益率、资本增值率和报酬率、企业成本投入情况以及利润率等。二是资产资本营运状况指标。通过资产资本 营运状况指标可以有效反映出国有企业资金的使用状况以及周转状况,包括资产损失比率、账款周转以及不良资产等。三是偿债能力指标。通过偿债能力指标可 以对国有企业的负债状况进行反映,包括现金流动比率、已获利益、企业经营亏损情况以及资产流动的比率等。四是发展能力状况指标。通过发展能力状况指标能够反映出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包括资产增长率、利润率、资本增长率以及资本积累情况等。其次是选取定 性指标。对定性指标而言,其可以针对国有企业利益的所有非定量因素进行有效反映,主要的定性指标包括国 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国有企业领导者的职业素养、国有企 业员工素养、国有企业市场占有情况、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企业技术水平、企业发展能力以及国有企业区域影响力等。完成定量指标以及定性指标的选取之后,就完成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工作。

3.2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

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评价标准进行制定,当选取完所有评价指标以后,应分析每一个指 标的具体内容,从而对评价标准进行确定。一是强制标准。这些标准都是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时一定要实现 的目标且是强制性的,同时也是一定要能够满足国家相 关规定。二是主观标准。这些标准并不是国家强制的,而是由企业自己制定,只是针对国有企业领导人。三是区域标准。不同地区所实行的行业标准可能不同,因此 在进行评价标准的选取时要考虑国有企业所处的区域 环境,确保评价标准能够满足区域标准的要求。四是企业历史标准。选取评价标准时需要对国有企业历史经营水平进行参考,然后再确定评价标准。

3.3切实加强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应用

加大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领导干部的惩处力度,目前在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上,给大部分公民留下的印象是敷衍了事,没有实际上审计该有的惩处力度。大部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是在其即将离职时进行,往往审计结果还没出来负责人已经离任,待审计结果出具发现原任负责人存在若干问题。因此,建议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采用先审计后历任的制度,在审计结果未出具之前,原有负责人不得进行人事调动或升迁。

  1. 结论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对国有企业领导人是否能对经济责任审计时有着正确把握评价标准,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于维护社会主义价值观,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建设,加强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与遵循道德法规的意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构建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监管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闫乃福 李凌宇. 论如何构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2]陈文焱.浅议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现代商业,2010(6):125.

[3]果洪迟.现代企业管理新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1-13.

[4]马永红,赵凌晨,刘拓.创新型企业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技术经济,2007,26(10):1-3.

[5]万芳.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探析[J].财务与金融,2013(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