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私立幼儿园留守儿童托管创新模式研究——以江西省 S镇某私立幼儿园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5
/ 3

农村私立幼儿园留守儿童托管创新模式研究——以江西省 S镇某私立幼儿园为例

辛粤雨 戴艳 刘晶依 李禹希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摘要:随着着中国经济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为改变自身经济现状,选择到城市务工。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外出务工的父母难以解决孩子的落地教育问题,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现象,亟待解决。而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整合现有民间资本与民间组织创办民营托管,并发挥乡村地区的环境资源与人力资源形成针对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的特色服务,是解决这一问题、缓解政府责任压力的创新解答。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农村教育;托管机构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据第六次人口普査数据估算,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6100万,占农村儿童的40%,占全国儿童的22%,解决这一问题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需要社会力量与市场主体的加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催生了各式各样的留守儿童托管模式。笔者所调研与合作的机构为江西省S县某农村的私立幼儿园,成立于2008年,为当地集镇规模最大的私立幼儿园;2019年当地公立幼儿园建成招生,生源被分散收入减少,故其在同年利用园内设施和师资开办了全日制留守儿童托管业务,并且一方面在寒暑假期间积极同当地的大学生群体合作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利用乡村的人文风土组织游学体验;是生活水平、管理水平较高且具有服务特色的新型留守儿童托管模式。

一、背景分析

(一)留守儿童数量庞大,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人生安全、学习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民政部2018年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采集及数据录入工作的结果则显示,江西省约有69.1万留守儿童,位列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第5名,数量庞大;另一方面,相关调研发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社交能力差、厌学等传统问题,以及新媒介环境下催生的网络成瘾、人身侵害等新型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否出现心理适应问题及其程度如何,更可能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同伴、家庭等近环境 (proximal environment) 系统的性质,说明第三方的陪伴与监督,特别是在伙伴团体之中成长,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所受到的教育缺失、陪伴缺失的影响,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教育观念的转变

江西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江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0元,增长9.2%,人均教育支出939元,增长18.5%,增速较江西省城镇居民快7.9个百分点。说明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政策的宣传,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越来越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尤其是留守儿童家庭父母,在逐渐改善留守儿童子女的成长的物质条件的同时,重视思想教育和良好生活氛围。

(三)现有行业模式多样,缺乏规范与监督,市场竞争混乱

农村民办营利伴学托管机构在一些地区出现,据调查与相关资料,可以总结为两种:公立学校寄宿制与民营托管制。

公立学校寄宿制指由政府办立的学校对留守儿童实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正规教育,它包括公立小学、初级中学的寄宿教育,集体生活,日常作息规律,管理严格简单,但难以关注到儿童个体的心理状况与情感诉求,收费较低。

民营托管制又分为个体私营、幼儿园托管部和教师托管。个体私营制多为学校周边的居民,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软硬件条件普遍较差,只能维持留守儿童基本生活,收费较低。幼儿园(多为私立幼儿园)附设的托管部,对外招收需要托管的留守儿童。托管部可共享幼儿园的活动设施和教师等资源,生活条件和服务质量较好,收费较高。教师托管为集镇学校的在职教师兼职举办的托管机构。其教育经验丰富,能及时地发现留守儿童问题。通常教师将自己的居所改造成托管场所,生活环境和教育水平较好,收费偏高。但是,由于地方政府部门禁止在校教师从事校外盈利性教学辅导活动,这类机构逐渐隐蔽消失。

现行法律与行政法规对于民营托管的性质界定、责权划分、资质审核、监管评价等机制还是一片空白,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尚未将这类机构纳入监管范围;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或者政策发生重大变动,民营托管主体在承担巨大代价的同时,无法依靠法律手段合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再加上民间个体投入资金和教育经验有限,为了控制成本,各个机构质量良莠不齐,混乱竞争。

二、“1+3”特色运营模式

该私立幼儿园托管经营为创新的“1+3”模式,即围绕着服务的对象托管留守儿童,以日常生活管理为基础打造充实的物质生活环境,以三种成长和发展服务为延伸营造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从而促进原本应家庭教育缺位、亲情陪伴缺失的留守儿童全方面地健康成长。

(一)“1”

项日常管理,成长保驾护航

1.构成人员:将留守儿童的生活管理融入幼儿园的日常管理。机构配备教师1-3人,招收3-12岁留守儿童5-6人,由教师全天候全年负责儿童饮食起居并监督学习,同时制定健康严格的作息表。

2.饮食起居:托管的留守儿童可以和幼儿园学生一起在幼儿园食堂吃饭、在宿舍内休息;安排责任心强的教师(或者和留守儿童的亲人联系较为密切的)对托管的留守儿童的饮食起居、生活学习负责,并给予额外报酬。

3.学习辅导:每日课程结束之后,在教师的监督和辅导下,托管的留守儿童可以在幼儿园的教室内完成课程任务、学习课外知识或者进行娱乐活动;夜间洗漱完毕后在幼儿园宿舍内指定床位休息,并由教师陪同。

(二)“3”种发展服务,培养健全人格

1.情感陪伴

(1)丰富课余生活。充分利用私立幼儿园内的各种设施设备组织娱乐活动。节假日时组织留守儿童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和增进友谊;组织观看优秀影片、阅读经典书籍,塑造积极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定期和留守儿童谈话,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其心理状况,进行情绪疏导。建立“亲情热线”,定期不定期地让孩子与外出家长通话,缓解孩子的思亲情绪等。

(2)组织集体活动。定期组织孩子外出采购、一起准备午餐、晚餐等,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乐趣和温暖,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最大程度地规避因家庭教育缺位和亲情缺失导致的人格缺陷或负面倾向。

2乡村游学

(1)关爱空巢老人。节假日由教师带领儿童看望当地或留守儿童家庭的空巢老人,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鼓励在乡村儿童中形成孝行光荣、不孝可耻的良好风气。给予农村空巢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大幅提升其精神幸福感。

(2)团体出游。托管机构的兼管者可以就近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爬山、散步、游泳、捕鱼等活动,感受乡村大自然的魅力之处。联系附近的农户(或者留守儿童的亲属),驾车或者徒步前往,体验农活,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儿童吃苦耐劳的品质、关爱他人的品德以及感恩乡土的情怀。与此同时,每次出游合理控制人数,保障每一位儿童的人身安全。

3.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在寒暑假时,利用人际关系了解当地大学生的数量和状况,通过他们的长辈邀请大学生至机构内开展志愿服务:大学生上午下午到现场进行课业辅导、交流陪伴,中午和晚上返回自己家中吃饭休息。通过陪伴阅读、共同游戏、习惯养成的方式弥补留守儿童一部分情感和交际方面的空白。

三、SWOT分析

(一)S:优势

1.相对合法的地位与规范的制度。相对于其他竞争者完全是灰色经营、非法经营,私立幼儿园托管能够作为合法私立幼儿园这一主体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收到法律法规的保护,规避风险。

2.较高的硬软件件质量和独特丰富的服务内容。私立幼儿园附设托管能够和本部共享硬件、人员等资源,前期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园内的硬件设备和卫生条件满足开办幼儿园必须达标的国家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标准,从业人员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服务活动丰富多样,人无我有,乡村游学和大学生志愿服务彰显特色,能够为留守儿童构建一个有质量水平、有情感温度的良好生活环境。

3.良好的知名度与信誉基础。农村私立幼儿园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因业务特点与众多农村家庭建立深度的联系,品牌形象不断传播,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在群众中具有良好的信誉。

(二)W:劣势

1.管理难度加大。拓展托管业务,人员有限,工作强度和管理成本不同程度地增加。

2.缺乏价格优势。相对其他托管模式而言收费水平较高,缺乏价格竞争力,目标市场受限。

(三)O:机会

1.留守儿童数量多,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庞大,疏于教育和陪伴,托管需求较大。

2.农村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愿意在教育支出上做投入。

3.市场存在部分空白。2015年6月29日,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使原来在农村比较普遍的中小学教师开办课后补课和全日制托管的急剧减少,出现部分市场空白。

4.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需求。高校推出第二课堂实践学分制度,对于假期返回家乡或是在城镇缺乏社会关系的农村大学生,有着在乡村当地的社会组织完成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的需求。

(四)T:威胁

1.一些农村私人创办的托管机构投入设施成本低,因此收费较低,在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的农村对于留守儿童家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仅仅是几百元的差距却很有可能改变他们的选择。

2.存在意外事故与人身侵害问题的隐患。留守儿童问题和儿童安全问题受到社会舆论密切关注,而农村是儿童人身侵害的高发地,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从业者要承担巨大的管理压力。

四、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结合以上分析,农村私立幼儿园托管机构应当进一步正确分析,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资源,不断弥补短板:

1.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了解细化客户群体

农村私立幼儿园一直以来有着逐户家访、了解情况的习惯。针对留守儿童家庭,通过家访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经济能力以及对教育的态度,确定相应的成本投入和营销策略。在前期缺乏价格优势的情况下可以着重瞄准父母于外省工作(因户口原因无法子女在外省接受教育)、对教育比较重视的留守儿童家庭。

2.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普及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防护知识,针对火灾、地震等意外灾害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针对交通安全进行教育;在室外活动时选择范围较小、方便管理的场地等等。要用科学的理论以及相关法律知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并且在遭受性侵害时及时告知监护人与老师,敢于维权敢于报警。

3.寻求社会组织机构合作

本模式可以以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同高校公益组织联系的纽带,谋求组织间的长期稳定合作与校园宣传,构建组织特色;此外同社会公益组织等官方团体、民间团体谋求合作,寻求资金、管理以及宣传上的必要帮助,提高管理水平。

4.打造媒体宣传平台

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以及短视频社交软件兴起,自媒体运营成本和门槛不断降低,社会时事热点越发容易引起大规模舆论关注乃至积累流量。该托管模式内容较为独特,与留守儿童这一热点社会挂钩,通过短视频的拍摄或者直播,运营自媒体官方账号不仅可以完成对本地市场的宣传,,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取一定的关注,积累流量,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与公益(个人或组织)帮助,实现舆论品牌形象的构建。

作者简介

辛粤雨(2000-),女,汉族,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本科生在读,工商管理方向。

项目信息:本文系江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10421026。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7):78-84.

[2]王学男,吴霓.“后撤并时代”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教育的挑战与可能——基于江西、四川两省的调研[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01):53-60.

[3]谭志松,谢陈陈.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机制研究——基于武陵民族地区S镇的调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4,25(03):11-17.

[4]梁贤艳,谭志松.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模式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01):157-161.

[5]银小兰,黄诚.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态系统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241-242.

[6]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7):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