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塘初级中学校 638000
摘要: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是当前时期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所推出的一项教学举措,“思维型”课堂的基本原理俨然已经深度融合到了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当中,并且,经过对“思维型”课堂进行研究后发现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就针对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探究出“思维型”课堂和学生创新素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创新素质;影响
引言:“思维型”课堂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发散思维、进行思考的空间,促使学生能够从已知向着未知来进行摸索,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精进、探索、独创的咋思考能力。在这样建构思维的过程中也能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一定程度上来讲,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关于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价值愈发的被教师所重视,并且也对“思维型”课堂和学生创新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度探究。
1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
1.1能够推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程度
在对“思维型”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对知识进行深入加工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学习水平,而“思维型”课堂教学本身便比较重视以物理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并且,“思维型”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便是将物理知识作为学生对科学进行深入探究的媒介、促使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思维型”课堂教学都注重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效果,因此所选择的内容也都是利于推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理解的相关内容,因此,“思维型”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推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这样的效果。
1.2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思维型”课堂教学着重注意将认知冲突作为学生进行思维的动机,无论是对知识的产生还是对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依靠经常性的思维活动才能实现的,而“思维型”课堂教学则是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在机会,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动起来,可以处于动态的环境下,这样,在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了解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达到更为理想的状态。而在展开教学活动时,以认知冲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的思考趋于积极的状态,以此也能实现更好的学习质量。
2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实践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当中,“思维型”课堂教学的融入要从物理知识概念的角度分析,以表象、感知以及知觉为基础来进行分类、比较和概括,接下来,以激发动机的形式来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思考,感知信息、形成表象、思维加工最终形成概念、对知识产生深度理解从而完善整体的知识架构。在此,我们以“思维型”课堂教学的概念着手、以《光的折射》作为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当中接受到思维上的刺激和心理上的震动,进而形成较强的创新素质、对物理知识产生更多的探究兴趣。
演示一,将一支筷子放到盛水的碗中,并且引导学生观察筷子的形状是否出现变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演示二,用红外线笔照射到盛水的碗中,并且引导学生观察水中光线的变化是怎样的?
演示三,在空碗当中放入一枚硬币,并且缓慢地向碗中注入自来水,引导学生想象在碗底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在演示一当中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自然地了解这个情况,但是很少有学生明白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因此,通过这个演示便会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第二个演示当中,部分学生知道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而还有一部分不是十分理解,这样便能激发很多学生的好奇心;而在最后一个演示当中,学生对实验的情况是并未直接观察到的,而是要依靠想象来分析碗底出现了怎样的情况,想象与现实难免会存在着一定的出入,而这样则可以促使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现象,学生则能陷入更为深入的思考并且对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主要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感知物理知识的奇妙之处,接下来再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实验进行创新,也便能达成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良好效果了。
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当中十分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思维型”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可以说,“思维型”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媒介。因此,在展开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时教师更要正确地认识到“思维型”课堂教学和学生创新素质之间的关系,结合好教学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此来逐步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强.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研究[J]. 教育科学(引文版):00084-00084.
[2]朱玉洪.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分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 No.98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