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2
/ 2

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李丽,杨华莲

绵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我院急诊科参与护理实习的实习生8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带教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分成两组,其中40例接受传统带教模式的设为参照组,其余40例接受分层互动带教模式的设为观察组,并分析这两组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 对比两组实习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以及操作成绩,观察组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实习生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显示(p<0.05),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实施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分层互动带教;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


临床实习是实习生们将在学校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运用的主要阶段,当实习生入科后,给予其合理的带教非常重要。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以往的急诊科护理带教中,主要突出知识灌输,而实习生们的参与性较低,从而导致其入岗后无法快速适应。为此,对护理专业实习生提供合理、科学的带教意义重大[1]。此文将以在我院急诊科进行实习的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实施的效果,并做如下内容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共计80例,均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在我院急诊科参与护理实习的实习生,并将其按照带教方式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传统带教模式的40例设为参照组,接受分层互动带教模式的40例设为观察组。

参照组:其中实习生女36名,男4名,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2岁,平均年龄为(20.55±0.21)岁。

观察组:其中实习生女37名,男3名,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年龄为(20.64±0.33)岁。

以上两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实习生传统带教,内容包括:当实习生入科后,由护士长对其档案进行登记,并安排岗位,决定带教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设立小组,以带教老师为主,定期进行课堂讲解,如:急诊分诊概述、急救护理等等。

观察组:给予实习生分层互动带教,具体如下:(1)根据实习生不同的学历、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实习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组别的层次分配相应水平的带教老师,并组织带教老师学习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方案,合理制定教学目标;(2)待实习生入科后,护士长需带领其熟悉急诊科的环境以及工作性质,使实习生对其有个简单的了解,能快速融入实习环境;(3)护士长需要抽查并评估实习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要对带教老师教学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4)带教老师需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如:考试小讲课、出科前考核等,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实习生沟通学习方法、思想认知等方面的问题;(5)带教老师应严格执行分层教学,并促进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6)在带教结束后,采取双向评估的方式,对带教情况进行评估,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表情情况进行评价,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进行评价,对于评价较高的带教老师可适当给予奖励,以促进带教水平的提升[2]

1.3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实习生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对带教的满意度。

学习兴趣:包括学习兴趣浓厚、一般、较低。

主观能动性:包括主观能动性强、一般、弱。

理论成绩以及操作成绩:分别为100分满分,得分越高越好。

对带教的满意度:采取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包括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2结果

2.1 学习兴趣对比

对比两组的学习兴趣,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一。

表一 学习兴趣对比 n(%)

组别

n

浓厚

一般

较低

观察组

40

29(72.50)

10(25.00)

1(2.50)

参照组

40

20(50.00)

13(32.50)

7(17.50)

X2


4.266

0.549

5.000

P


0.039

0.459

0.025

2.2 主观能动性对比

对比两组的主观能动性,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二。

表二 主观能动性 n(%)

组别

n

一般

观察组

40

27(67.50)

12(30.00)

1(2.50)

参照组

40

17(42.50)

15(37.50)

8(20.00)

X2


5.051

0.503

6.135

P


0.025

0.478

0.013

2.3理论成绩以及操作成绩对比

对比两组的理论成绩以及操作成绩,观察组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三。

表三 理论成绩以及操作成绩对比 (x±s)

组别

n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观察组

40

81.53±5.44

84.64±3.24

参照组

40

77.86±4.31

78.90±4.25

t


3.344

6.793

P


0.001

0.000

2.4 对带教的满意度

观察组对带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四。

表四 对带教的满意度 n(%)

组别

n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40

30

9

1

39(97.50)

参照组

40

20

12

8

32(80.00)

X2





6.135

P





0.013

3讨论

急诊科通常会接触较多类型的患者,且患者病情较急、较重,护理工作相对繁杂,因此,对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是能够使毕业的护理专业学生快速融入岗位的一种培训过程,在对其实施带教的过程中,不仅要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还要给予其合理的带教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据相关研究显示,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可充分提高实习生的薄弱项[3],而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也可明显看出,对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实施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可有效调动其学习兴趣,改善其主观能动性,同时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姚丽. 分层互动带教模式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9, 016(031):99-102.

[2]曹平. 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09):24-25.

[3]张真. 层级带教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015(031):130-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