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感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考核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7
/ 2

获得感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考核探究

刘朝华 王金先 李艺欣 王刚

沧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北省沧州市 061001

摘要:"获得感"强调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性和主体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在教育手段、方法、内容、形式上的创新;增加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参与机会,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

关键词:获得感视域;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考核;探究

引言: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迎接挑战,准确认识新形势。显然,我们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坚持以德育为中心,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面教育和全面教育。

1.思政课学生缺乏获得感的原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性规律,找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差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受其内在矛盾的影响。一是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矛盾。思想政治理论本身具有系统性、抽象性和批判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与政治的冲突。[1]二是理论形成与实践检验的矛盾。进入大学前,学生经历了由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向理论型教学模式的转变。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只能掌握知识,不能充分实现培养能力和素质的目标。三是课程设置与考试方式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意识的教育。这是一个工程建设在一个人的心中。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然而,真正的考试方式和标准却扭曲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初衷。[2]

2.过程性考核对提高思政课获得感的意义

获得感是一个关涉“获得”和“感”有机叠加的过程。一方面,主体的积极“获取”激发对物有用性的认可,另一方面,物的价值“感”的确认又激发主体的深度获取。其本质是一种主体间平等互动、积极推进、渐次累积的实践活动。但传统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关涉“获得感”的养成总是偏其一端。或者特别强调主体习得过程所彰显的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创造性。亦或特别强调针对教育手段、教材内容的智能化时代化改革,以凸显其被动性、对主体的限定性和反作用性。以离散的视角去审视、驱动两者的发展,缺乏将其作为平等互为的整体性理念,造成现实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用性不强、主体对其认同度较低。面对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冲击,产生了诸如价值多元、信仰危机、主体离散等各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引导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产生认同是其前提,而养成主体关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获得感则是培育其认同的关键。因而对关涉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内涵界定、路径生成、结构功能的关系进行系统梳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3.过程性考核的具体方法

3.1情感预设与期待——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起点        

众所周知,在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综合性的期待视域中,互动双方既表达着自身的预设与期待同时也显现着对于对方的期待,而这恰恰便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着力填补的空白点,在此之上互动双方的情感预期才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则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起点。在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基于教育受众对于未知领域的强烈期待,进而将自身情感期待与理论获取进行组合式诉求。一方面,在显性样态上追问教育理论对于个体成长成才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在隐性层面考量教育本身带来的性情愉悦程度。这在其本质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满足受众的程度,是一个基于事实判断的价值判断问题,属于关系性范畴,背后直接指涉利益问题。马克思曾讲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关键在于关注教育双方的期待。[4]        

3.2心理共情——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成长点        

“共情”属于心理学研究的术语。一般来讲,参与者以心理位置互换方式体验对方的精神世界,借助相应的技巧将自己体验的理解准确传导给对方,以引导对方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建立双方良好关系,达成有效互动。从内容设置方面讲,主要涉及关涉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体成长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话题;从宏观层面讲,主要围绕国家富强文明和谐民主美丽等问题进行思考;从微观层面讲,主要分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在教育活动中,双方或多方都以不同的方式相互影响着。英国学者戴维·伯姆认为,“如果你理解了他人的思想,它就变成你的思想,你就会把他也当做是你的思想。当人们因这一思想而产生情绪反应时,你也会受到影响,并产生同样的反应。你会把它与你的思想拴在一起。”[8]46“把他人的思想与你的思想拴在一起”是关于获得感的最直接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双方基于一定的网络平台或实际生活中的交流,建立起初步的心理信任关系,进而产生心理共情现象,强化其获得感。

[5]        

3.3有效对话——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关键点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性教育,在主客观上都要求教育活动搭建出自由平等的话语交流空间。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的本质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显而易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拉近彼此间的心灵距离,实现对教育受众的有效引导,从而生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性认知,并有助于消除教育主体的话语霸权,提升对话实效。一般来讲,相异激发思想,情境氤氲情感,内省创生意义。因而以求同存异为其核心,铺展理性追求、价值创生的有效对话将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入脑入心。

结束语: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践中,教育效果与大学生的"实际获得"密切相关。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展开。

参考文献:

[1]王芳.三全育人理念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过程性考核体系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3):17-18.

[2]张国艳.高校思政理论课复合型多元化过程性考核的实践与思考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3(3):70-73. DOI:10.3969/j.issn.1671-2153.2019.03.014.

[3]林颐.理工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评价方式创新研究 ——以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0,(14):90-91.

[4]吴嘉继.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模式初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才智,2020,(19):125-126.

[5]吴叔娥,田多.校企协同模式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茅台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20,(21):58-60. DOI:10.16871/j.cnki.kjwhc.2020.07.026.

个人简介:刘朝华,1967年7月,女,汉,河北省沧州市人,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金先:河北沧州市人,本科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