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福田初级中学 404707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其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做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也蕴含丰富的优秀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让传统文化通过教学的开展得到传承和发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文化学习下有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成长。本文以挖掘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审美、引入传统文化、组织文化活动为方法介绍了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措施
前言:语文是母语,作为语言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文化的积累,对古文阅读能力和个人思想品质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以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没有得到重视,只是将经典文学和古诗文作为知识进行了教学设计,而在形式上也都是答题为主。对于此,教师要将传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在渗透措施上做出结构的完善,并重视文化的理解,保证渗透的效果,让文化知识学习理解有能力提升。
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涵盖的内容较多,但是在教育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去了解传统文化,让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所以渗透的内容上就要与初中语文学科有具体的联系,保证学生能够了解文化、应用文化,以此达成有效的渗透。教学中需要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以让传统文化能够随着知识的学习得到展现,也让文化能够推动深度阅读,使学生有素质上的提升[1]。比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中,教师就将其中传统文化做出挖掘,并以文化的理解设计教学流程。首先组织学生做古诗的朗读,体会古诗词的语言文化内容,也让学生在朗读中完成浅层阅读理解认识,然后则以唐古诗文化为方法,指导学生做课文的阅读理解,挖掘杜甫在诗中所流露的情感和思想,并从文学教学剖析古诗的中心思想。最后组织学生做赏析,体会唐诗的文学体裁,感受杜甫的诗词的文化特点。通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教学设计,能够使传统文化得到展现,使学生在知识认知和文化结构上得到学习积累,而且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古诗文教学能够让学生有综合能力的提升,建立古文学的知识结构。
加强传统文化审美阅读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有文化传承与发展素养培养的落实,但是现在的初中生对于传统文化不重视,也不愿意做主动的理解认识,文化素养的培养难以实现。鉴于此,在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中要加强审美而阅读,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思维上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也让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品质,达成德育教育[2]。比如在《三顾茅庐》的课文教学中,作为《三国演义》的选段,具备传统文化的特点,但是在教学中,应将其中的任务描写特点、能尊重他人和礼贤下士作为教学内容,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传统文学阅读能力的成长,学会在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思想的能力。审美阅读的开展主要建立问题让学生做文化解读为主,并组织总结分析,以此让传统文化在渗透中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
开发应用传统文化资源
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中不仅要重视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更要积极开发和应用传统文化资源,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丰富语文教学的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要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让传统文化可以带动学生的知识学习理解。而在应用上则关注学生对文化的体会,以实践应用为主[3]。比如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篇课文的情境创设中,就引入中国的历史文化,以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近代史的抵抗侵略等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带着爱国思想做阅读理解,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得到了呈现,也推动了深度的自主学习。
组织传统文化教学活动
传统文化的渗透要有自主发展的环境,所以在渗透措施上需要组织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以让传统文化得到发展。比如在初三阶段开展对对联的活动渗透传统的语言文化;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写作练习,以“民族复兴”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组织经典传颂的朗读活动,让传统文化得到体现。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有文化的理解认识,也让传统文化有了展现的平台,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文化推动个人文化素养的健康成长。
结论: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要以辅助学生知识学习和素养成长为主,并将渗透与教学结合,让文化有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成长。但是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一个带有德育性质的内容,教师应发展和关注到传统文化与学生成长的关系,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以此保证全面发展,让学生有文化思想和文化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艳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的途径漫谈[J].求知导刊,2020(44):40-41.
[2]公维林.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周刊,2020(33):109-110.
[3]吴永妹.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J].名师在线,2020(3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