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 萧山区 第五高级中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1200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大单元设计教学呼之而出,相对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作业成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尤其是逆向设计大行其道,这导致作业的设计成为了当下亟需改革的内容,笔者通过核心素养视域下立体情境式作业的设计,编立体情境校本作业网,以任务群方式,创设拟真的探究性情境;以导向方式,创设拟真的沉浸式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立体情境;作业设计
一、语文校本作业的现实困境
现阶段语文教学面临复杂情境和严峻的挑战,传统教学正进行重大变革,教师们虽意识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整体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却又往往把改革的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作业对整体教育的促进作用。
新课改理念下,作业不单单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更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传统作业内容相对封闭,作业形式单调、重复,作业的题型相对死板,很多作业没有针对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分层,再加之常规的背诵和默写,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感,而真正趣味性、开放性、思维性的优质作业的设计没有多元化的开展,这样的作业往往缺乏吸引力,学生也对作业的兴趣日渐殆尽。
二、立体情境型作业设计意义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为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因此校本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给学生更大的选择余地。
立体情境型作业是指在作业中以立体化的多样情境任务作为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特定的环境中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立体情境型校本作业的设计是在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的基础上进行。高一、高二 语文备课组尝试开展了一系列立体情境作业的设计,并在教学中实践,试图打破常规作业,通过情境作业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
三、立体情境型校本作业的实施策略
1、以教材为基,编立体情境校本作业网
高一高二备课组以单元整合学习为专题,立足教材,依托跨媒介,初步绘制了高中语文立体情境型作业网。如下图
表1:高中语文立体情境型作业网
高中语文情境作业设计目录(部分) | ||||
专题 | 单元整合学习 | 核心素养 | 校本作业设计 | “跨媒介”情境构建参考 |
战争与和平 | 读本《界河》 《一个人的遭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语言与思维 | 1.改写界河结局(较低要求) 2给士兵写墓志铭(较高要求) | 影视剧《亮剑》片段 |
英雄人物 | 《烛之武退秦师》 《鸿门宴》 《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南录后序》 | 思维提升 |
| 角色扮演游戏《魔兽世界》 电影:《大汉风之鸿门宴》 |
家国春秋 | 《沁园春·长沙》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 文化传承 | 1.家乡印象最深的人、事、物(一般) 2.集体创作爱国诗(较高) | 电影《八佰》 余光中《乡愁》 |
情境作业的设计融入了时代元素,凸显了实践性和趣味性,又兼具人文主义,让学生有代入感,以上是高一、高二语文备课组在经过大量研讨和设计后的部分成果,其中跨媒介阅读多来自学生的推荐,它既反映学生关注的热点,也表现时代的特点。
2、以任务群方式,创设拟真的探究性情境
重生穿越文章和影视作品流行,这股重生风不但吹遍了影视网络文化圈,也影响了年轻人,学生们对于重生的话题一直都很热衷,校本作业能结合时下热点设计一些沉浸式的情境作业,那就会事半功倍。
备课组以《氓》《祝福》《致橡树》的课后作业为例,作业设计了以下任务群:
表2: 情境作业设计表
任务群 | 层次 | 水平 | 质量描述 |
你欣赏谁?阐述一下 | 必做题 | 1 | 有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能感受作品中的形象,了解期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
如果文中女性重生,有再一次选择的机会,结局如何,请适当分析 | 必做题 | 2 | 喜欢欣赏文学作品,能对获得的信息以其表述逻辑做出评价;能整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想象,能对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
谈谈你对爱情的看法 | 选做题 | 3 | 能探索规律,有探究文化问题的意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为浓厚的兴趣,能发展自己的文化理解和探究能力 |
在这次作业设计和实践中,备课组统计了高一两个班级同学的数据。
任务一是一题必做题,学生可以各自选择自己喜爱的女性去完成这项任务,把决定权交给学生,他们自然兴致更高。
任务一学生作业示例图:
任务一“我欣赏谁”,13人欣赏祥林嫂,22人欣赏《氓》中年轻女子,58人欣赏《致橡树》中的女主,皆欣赏的有8人。
任务二创设了一个探究性情境:假如她们重生了,回到了悲剧发生之前,有再一次选择的机会,她们能不能摆脱命运呢?任务一其实是对形象深入解析,从学生作业情况来看,传统女性形象和新时代女性形象在撞击着他们的思想。
任务二这一任务构建了重生的历史文化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在作业反馈的环节,学生辩论的过程非常激烈。笔者发现都涉及到了任务三。任务三设为选做题,如果撇开作业的质量,两个班级中仅12位同学没有选做,这个作业的选做率非常高。
任务三学生作业示例图:
这份作业特点:作业设计了拟真的探究性情境。作业以任务群的方式展开,显得更循序渐进,任务一适合课前针对全体同学,任务二、三是课后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可以小组探究,在下一次上课前共同分享,最重要的互相评价作业的完成质量,为此,备课组又设计了课后作业评价表,邀请同学和老师一起参与,评出优秀作业,以供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
3、以导向方式,创设拟真的沉浸式情境
语文教学涉及“战争与和平”专题模块时,备课组发现文本的理解难度大,解读起来颇费力气,于是结合必修一读本《界河》一文,设计了一个拟真的沉浸式情境作业。如下:
任务一、《界河》的最后一段,是小说情节的结局部分,对于这个结局,有争议,如果现在你穿越到这个士兵身上,请问你会怎么做?
A.开枪 B.不开枪 C.其他
选A请继续任务二 选B请跳转任务三 选C请跳转任务四
任务二、改写小说的结局
任务三、请为这个士兵写一个墓志铭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例如: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牛顿的墓志铭: “他几乎神一般的思维力,最先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
任务四、那请问你会怎么做?(可以以小说的方式呈现,请结合任务二。)
作业的主要设计意图:创造穿越的沉浸式情境,以“我”代入去思考人物的行为。开枪与不开枪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思想的撞击。任务二通过改写小说的结局,去反思战争和人性;任务三则是借士兵之死学写墓志铭,这对有较高难度;任务四其实和任务二殊途同归,虽然士兵没有做出选择,但是环境会做出选择。
表4:作业设计的思路表:
任务群 | 题型 | 水平 | 质量描述 |
你穿越后开枪吗 | 选择题 | 1 | 留心观察生活,能注意语境与交流的关系,能把握情感和观点,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 |
改写小说的结局 | 选做题 | 2 | 能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形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请写为士兵写墓志铭 | 选做题 | 4 | 有探究文化问题的意识,发现其中蕴含的语言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能将发现的语言运用规律用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 |
通过这个情境作业,备课组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任务二和任务四,只有极少部分学生选做了任务三,试分析学生作业,来解读这个谜团。选做任务二的同学改写小说的结局有“我”开枪的,也有双方同时开枪的,枪响之后如何呢?笔者以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为例:
他最终向对岸开了枪 丁秋红 陈伊迪 张人杰
我无法扣动扳机,我觉得此刻我们在河的两岸,都站在对立面上,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一条生命,我犹豫着,还是无法扣动扳机,可当我看到对岸的人已拿起了枪,瞄准了自己时,我才意识到,在此刻,我们已经不得不选择了,我艰难地扣下了扳机,随着此岸的一声枪响,我打中了那人的手臂,我知道自己是完全可以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的,可我下不了手,也许是我的善心在作怪,可是我觉得我做对了,我又回到了队伍。(丁秋红)
两人最终同时开枪 邵旭东 何 玮 金 天
我们同时出水,几乎同时,抓起了枪。各自瞄准对方,要击中对面的人实在太简单了,二十米开外,一个一丝不挂的人,是很容易击中的靶子。可是现在,却做不到。我鼓起勇气,朝对岸喊:“对面的,你为什么在这里?” “大哥,别开枪,我只是想家。”那人几乎哭出来了。我心中一颤,忍着泪喊:“可是我们犯了军令。”“回去也是死,我们一起死吧。数到三一起开枪!”
“三,二,一”。两声枪声。了弹都打偏了。(邵旭东)
选做任务四的同学,不少也结合任务二完成了另一种结局的改写:
对岸士兵向他开枪:杨 涛 萧勒铭 冯吉如 许耀辉 於婷婷 俞文博 曹忻怡 李逸凡 倪梦婷
于是,我盯着彼岸的那人一会儿,慢慢放下枪。对彼岸的那人一笑,迅速地穿好衣服,默默地走了。我想:他是否很奇怪我的这种行为,居然没有杀他,反而对他笑了。我想我好像明白自己为什么无法扣动扳机了。因为人与人之间都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有生的权力,自己不能剥夺他人的权力。虽然身处战争年代,但每个人都是善良,渴望和平的。然而,我走出十几步,林中响起一声枪声,我倒在地上。(黄颖敏)
师生评分最高的结尾:
他跌跌撞撞爬回岸上,向放着衣服的树丛奔去,他感到此时一个黑洞洞的枪眼正对着他的脑袋,因为“那边的人”比他更快。但他却没有听到开枪射击的声音,对方陷入了沉默。
这时,他发现这边的草丛里,一杆枪伸了出来,瞄准了对岸准备射击。 “不!”他被自己的声音惊到。然而为时已晚,他的同伴叩响了扳机。一声枪响,鸟儿们四散飞去。
回过头,他看到那个和他同样赤裸的男人慢慢倒在地上。褐色的头发和小麦色的皮肤上还落着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愣愣地站着。身后的草丛响起了同伴们的叫嚣声,接着他被人不友好地架起胳膊,带离了现场。
他被怀疑通敌叛国,因为他无法解释清楚自己为什么企图阻止同伴射杀敌人。他被带到河岸边,与那个男人倒下的地方相对的位置。
又是一声枪响,鸟儿四散飞去,他望着对岸慢慢倒下。(沈静茹)
以导向方式创设拟真的沉浸式情境,让学生激发了思维,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可贵的是他们对于不同结局的思考,反映了学生开始对人性和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当然这是一个欣喜的收获,但是值得探讨的是,选择做任务三的同学寥寥无几,也许是相对于任务二、四,任务三难度大,且并没有代入感。
四、 总结与反思
1.立体情境作业的设计应和学生的生活情感相联系
情境作业设计时巧妙地将学生当下青春洋溢的实际生活情感联系在一起,爱情是学生特别敏感又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这十六七岁的学生懵懂之中,借助女性形象的分析,去引导他们,其实是个很不错的设计。当然,这并不是情境作业设计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的设计仍然是围绕着新旧社会的女性的形象展开,通过解读女性的悲剧,运用情境设计增加了学生的真实拟态,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去分析女性形象及悲剧背后的本质原因,当然最终效果是惊喜的,有学生甚至来问老师:能不能来开一堂主题班会,谈谈我们的爱情和爱情观呢?笔者既惊讶又喜悦,设计情境作业应和学生的生活情感相联系,才会合乎学生的实际,才有利于作业的推进和学习的开展。
2.立体情境作业应有教师的恰当引导
立体情境作业的分层次设计的初衷是适应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使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性和学习需求,以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以提高学生的完成作业的兴趣。但是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老师提供的情境作业分层意识不明目的和方向,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该要做好恰当的引导作用,并不是设计了作业以后直接抛给学生,毕竟学生对于情境作业的接受和适应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比如在作业布置时要解释或者标注作业的难度水平,要解释作业的指向性,在学生作业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学习资源,比如《界河》情境作业的任务三,虽然教师将墓志铭的示例给学生们解读,但是实际上要让学生来完成墓志铭的作业,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搜寻相关资料,可能选做的同学就会多一些。
参考文献
[1] 张林.激发主体参与的能动性——”苏东坡文化纪念馆设计”语文项目学习[J] 2020
[2] 叶志明.高中语文校本作业编排策略[J]2014
[3]李宝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析[A]2017
[3]李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A]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