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力企业培训管理模式的创新
黄燕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奉节供电分公司 重庆 404600
摘要:开展员工培训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以及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实际需要,对培训管理工作进行完善、改进,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与综合素质,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进步的双赢目的。
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管理;模式;创新
1 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必要性分析
为提升员工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电力企业应对其开展定期培训,让员工以更饱满的工作状态,更加娴熟的专业技能投身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电力企业在开展员工培训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培训工作的系统性与计划性,以切实提升企业员工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核心理念,促进员工工作态度与价值理念的向上发展。通过有效的员工培训管理,在培养员工创造思维、提升其工作效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企业的“家”观念深入员工心中。同时,还应普及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比如安全教育、企业文化、日常管理流程等。落实对这些内容的培训工作,对于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电力企业的领导还是员工,都必须对培训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进步。
2 电力企业管理及培训工作面临的困境
2.1 缺乏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
现阶段的电力企业内部缺乏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人才队伍,滞后于电力行业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的脚步。同时,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本身便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在经营企业的时候沿用传统老套的经营模式,并不重视内部员工思想观念的变化,缩减人才培养资金。不仅如此,很多创办多年的企业没有及时进行硬件设施的更替,员工的工作模式永远得不到更新。这种情态之下,企业在发展的浪潮之中逐渐被吞没侵蚀,失去市场竞争力。
2.2 缺少宝贵的创新思维
一个企业要取得长足的进步,最先要做的便是冲破传统思维的禁锢,运用独到的眼光观测市场的发展态势,紧紧抓住发展的机遇。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内部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每个员工都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当前形势之下,很多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定期在企业内部组织培训,并革新了一些管理条款。但是,这些培训计划内容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员工在参加培训的时候精神风貌也是极为涣散的,导致很多整改计划浮于形式。这样的培训活动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没有实际功效的,还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成本资金。
2.3 员工服务意识低下
对于企业来说,要取得各方面的突破,员工必须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但实际上,很多员工并不具有这种崇高的工作精神,甚至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足够的认知。且过去缺乏竞争,都是用户求电力企业。但现在却要转变思路,提升服务质量,员工在思想上还没转过弯,服务意识低下。
3 解决电力企业培训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3.1 改善培训管理观念,重视企业培训
针对电力企业培训管理问题,首先要转变思想,意识到培训管理的重要性。根据企业发展状态和员工实际心理需求,积极改革培训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培训的有效性:第一,整理培训管理制度,剔除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培训制度,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提高培训有效性。针对老员工理论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可施行“1+1结合教学”的培训方式,老员工将培训实践内容录制成视频,培训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PPT教学课件制作,有效提高培训效率。第二,创新教学手段。将不同的技能水平的新员工进行层次划分,有效提高员工培训效率的同时照顾不同层次的员工,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第三,鼓励培训教师进行培训手段的创新和优化。长期处于培训岗位的员工,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施行奖励机制,激发培训员工的培训积极性,节约培训资源的同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发展。
3.2 改革培训管理制度,拓展培训方法
传统的培训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需求。当前,电力企业应将服务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融入培训计划中,有效提高新员工的工作热情,带动老员工的工作效率,新颖的培训管理方式,丰富员工培训体验,调动员工培训积极性,强化培训教学质量和培训效率。例如:企业培训管理可以采用细化培训目标的方式,提高员工培训效果。重点培训员工企业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满足员工工作需求。新员工学习探索欲望较强,可以将企业管理制度与岗位注意事项进行重点培训,方便新员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对老员工培训,考虑实际管理因素,不需要繁琐的理论知识培训,重点培训员工生产安全问题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内容,缓解员工工作压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3.3 重视培训需求调查,完善考核机制
企业培训管理离不开严谨的监督管理制度,重视培训前的需求调查以及培训后的评估体系,构建完整的培训调研计划,积极采用柯氏四级评估法等有效评估测评体系,将培训视为投资需求,而不是企业经济消耗,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待企业培训管理,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战略协调。培训评估过程中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仅测评员工的反应和学习能力,同时要观察员工的行为模式和思想品质,最后在验收培训成果时,全面评估员工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