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教育和体育局
摘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中,对于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课堂教学目标不应仅仅停留于知识的层面上,还应当将知识与技能有机整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让小学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既有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更是迎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和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走之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学
所谓生活化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加以梳理整合,进而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各环节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熟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探寻将生活化理念运用于数学教学中的途径与策略,以拉进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使数学教学更具丰富的情味。
一、联系生活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基础性的数学知识,难度不大,而且都是可以在生活中用到的,比如去任何地方买东西,都要用到10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量体重要用到克和千克,测距离要用到长度单位,可见小学数学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与其拿着课本上图形给学生讲解定理,就不如利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品给学生讲解,这样明显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笔者在课前准备中就给学生找来了不同的存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品,像信封、手机、魔方、铅笔盒等。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把课本合上,就拿着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有的、能看得到、摸得着的物体来给学生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理、周长的计算,能够明显地感到学生听得更认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出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参与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就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并且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联系生活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掌握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也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便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星期天的早上,妈妈给了你20元钱,让你去菜市场买菜,你发现莲藕是4.8元一斤,生菜是5.2元一斤,黄瓜是3.8元一斤,你想买三斤菜各一斤,那你买完了之后,店家应该给你找多少钱?这个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所以他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便能够投入自己最大的精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教学,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实际上,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班级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让创设出来的情境与学生生活相差太远,使得学生无法展开想象。基于此,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中学生的生活现状,为创设情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联系生活教学,减轻理解压力
生活化教学是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原生态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与生活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角形”是所有数学图形当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图形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知识内容和固有特性,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熟见的图形。在教学“三角形”时,笔者就用生活中的实际素材进行了课堂教学。在授课开端,笔者先引入了“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首尾相接的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然后笔者拿出了一个教学用的“三角尺”,问道,“这个尺子是什么形状?”学生答道,“三角形。”“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然后笔者引入了三角形最重要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笔者讲道,“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自行车的车架就是三角形的,因为将车架做成三角形后自行车骑行起来才更加安全。”接着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各种与三角形有关的素材,如此一来,将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素材结合起来会使数学教学更加形象化,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联系生活教学,促进教学发展
1.教师要合理地筛选生活素材
教师首先要深入研读数学教材,对于教材所要求的学生应当达成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了解,并深入领会教材的意图。只有这样,才能选取与教材内容相符的生活化素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计算问题”时,为了给学生营造耳目一新的学习环境,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如果一个送水师傅每天固定时间给学校送水,那么,你们猜一猜他每天要送多少水呢?在没有了解具体的水桶重量的时候,小学生天真的回答说30kg、50kg……待到教室气氛逐渐平复下来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看一看教室中饮水机上水桶的重量是18kg,然后再依据学校的大小,来计算结果。在疑惑心理的主导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便很好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师要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数学化”的加工
生活素材中包含着许多因素,为了让这些生活素材与数学知识更加相符,教师要对其进行数学化的加工,即教师应当去除这些素材中不利于教育的内容,同时还要让这些生活素材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借助生活素材更好地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数字编码”时,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所以,教师要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即搜集生活中的信息,且在学生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不要受到一些不必要因素的影响,为高效完成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素材,但是在使用教材的时候,教师则可以灵活使用,即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变成生活中看得见的内容,降低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畏惧心理。例如,“从甲地到乙地”这类说法,学生在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教师便可以将此改为校园中学生熟悉的地点,像是“从校门口到教学楼”,这样学生便可以迅速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情况改造素材内容,使得素材变得更加灵活。
五、联系生活教学,进行问题教学
通过设计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以致用。通过不断地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相联系,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去审视现实世界,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其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时,我们就可带领学生进行目测、步测、实际测量。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在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比如,运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钟表的周长。活动中,学生先用绳子围钟表,然后拉直绳子,再用直尺量,最后小组记录员记录出测量的数据求出钟表的周长。这种活动使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到了数学中的乐趣。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生活化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与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生活化的教学符合数学学科的特性,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加深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认识,提高应用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华林.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8):86-86.
[2]胡庆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5).
[3]薛荣才.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3):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