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自古以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丰富的文化艺术,双柏彝族是一个由多个支系组成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经历了历史的沉积,它们的很多艺术表演都融汇着宗教、民间、农耕等多种文化。老虎笙,舞姿以奔放雄浑著称,展现了山地民族的刚强性格,表达了彝族人民对虎的崇拜。是双柏彝族弘扬民族文化的主要元素,也是彝族土著人民精神体现和象征。
关键词:民间艺术、民族文化、老虎笙
引言:老虎笙一直在双柏彝族土著山寨中流传和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当地发展原生态文化的“活化石”,它以舞蹈和音乐的融合充分的演绎了彝族人民对自己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祖先的敬仰和对图腾的崇拜。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宣传力度,每年都会举办“双柏彝族虎文化节”,以展示双柏原生态文化、原生态彝族歌舞、商贸交易、项目推介、学术交流为主要内容,将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推广到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吸引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研究者深入到其中,让曾经被视为宣扬“封建迷信”思想,表现“愚昧落后”内容的标签渐渐褪去;让公众更了解双柏彝族文化,弘扬本民族的民族文化。
老虎笙简介、表演形式及音乐特点
(一)老虎笙历史介绍
在彝族创世史诗《梅葛》中唱到“远古的时候,天上没有太阳,天上没有月亮,天上什么也没有,天神来造天,虎脊撑天心,虎脚撑四方,虎头化天头,虎皮化地皮。”体现了彝族人对虎的尊崇,每年的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彝族罗奦人都会举行隆重、庄严、神圣的虎节,以表示在过年时接虎祖回家和自己一起过年。罗奦人认为是虎的力量给了他们世代的生活和精神支柱,是老虎教会他们认识大自然和世界,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学会农作、生产生活、繁衍生息,改造自然。在远古时期小麦地的先民,都居住在深山中。经常会被野狼豺豹惊扰,野狼豺豹袭击人畜,毁坏庄稼,这时寨中出现了一个聪明的猎人。它打死了一头老虎将皮剥下来穿在身上,并模仿老虎的动作学会了一些本领,当野狼豺豹再来袭击时他就会发起虎威,将这些豺狼野豹吓跑,从此这里的人们生活平安,六畜兴旺。人们为了感谢老虎就按照它们的习性和爱好,创造了一些模仿老虎的动作来进行表演祭拜它,并将这些动作不断的发展。继承下去形成了很多套路的舞蹈动作,最终有了老虎笙的诞生。
(二)老虎笙表演形式
节日表演首先从毕摩打卦开始,随后选出八名年轻力壮的年青人作为虎,外加两人扮演“山神”和“猫”,四人扮演“朵其”组成一支跳虎队。在仪式中毕摩会在手里拿一根竹竿,在竹竿的头上栓一个葫芦,把老虎的图腾画在葫芦上象征是自己祖先,其中葫芦的形象代表彝族人民希望自己未来有更多子孙后代。其它扮演者分为公母两个角色,身上披着用灰色麻布扎成的有老虎耳朵和尾巴的布披,用黑、白、红、紫的颜料在脚和手还有脸上画上老虎的花纹,手端方形的盘子,鼓师和锣手各自拿着羊皮鼓和铓锣围成圈成逆时针跳虎。动作语言生动形象,老虎笙到至今一共有十二套虎舞,主要以模仿老虎的习性和爱好来反映彝族罗奦先民的生产、生活、繁衍生息。舞蹈动作中有老虎亲热、出山、勾脚等,在农历正月十一到十四这段时间中人们跳的是一些描绘老虎农作的过程。例如:老虎犁地、播种、插秧、施肥、除草、收割等一系列农事活动,在围圈表演的过程中扮演猫人和道士者可以跳进圈内自由变动,伴随着鼓声节奏的变化毕摩会带领着其他舞者作出不同的动作,动作连接主要以颠跳、跳走、搭桥等。
颠跳步:左脚往前踏出一步,随后右脚紧跟提起,左脚自由颠一下,左右跳动时开胯踢腿身体向两侧微倾。
跳走步:左脚先向前一步在未落地之前在往前跳一步,右脚小腿向后勾起,重复跳这一动作。
老虎种田:这是在十二套虎舞中最能体现农耕的,在表演中需要用到劳动中的农具背篓、木梨、耙等,模仿日常生活中梨稻田,耙田、插秧、施肥。表演时身体向前稍微弯曲,不断变化舞步动作,节奏由慢到快,幅度变化随意,可大也可以小,主要体现出人们在劳作过程中快乐的气氛。这种表演对教育孩子怎么学会劳作有一定意义。
老虎抱蛋:是彝族先民认为老虎是由蛋孵化出的,所创的一套动作,表演时由一只老虎保护着蛋,其他老虎围着它与它抢夺,抱蛋的老虎为了护住蛋,会将手以地面为支点,盘旋着身下的蛋向后腾空踢腿,吓唬其他老虎。
(三)老虎笙音乐特点
老虎笙的音乐主要以彝族创世史诗中的《梅葛》调为主,伴奏主要以打击乐器为主,乐器的材质主要以铜器为主。例如:铜铃、铜锣、铜鼓。另外还有用兽皮制成的羊皮鼓,表演中乐器一般有两个鼓,一个铜铃,一个铜锣组成,伴奏的特点是以节奏为主,歌唱部分较少,一般为毕摩唱经文或者是众人吆喝的形式,跳的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以打击乐器的节奏为主,羊皮鼓则负责简单的节奏型,表演开始时一般打击的节奏较为密、集、快,主要是为了体现出热闹的氛围,锣鼓的节奏保持一致,铜铃的节奏比较自由一些,由长者持铃摇出“崩咚”的声音,简单的伴奏与古朴的舞蹈动作结合产生了一种美妙的律动,动作上多了韵律和形象的美感,在现在老虎笙表演中在表示庆祝的内容表演时,加入了彝族的花鼓和四弦的伴奏,歌唱的形式得到了丰富,出现了情歌对唱等新的形式。
老虎笙的公众认知及传承保护
(一)公众认知情况调查
老虎笙目前已是楚雄州双柏县的一个标识。由于表演性质上具有浓郁的民族祭祀活动的特点,这种舞蹈一直被视为宣传“封建迷信”的思想,在内容上被看做“愚昧落后”因此禁止进行公开演出,随之也就被沉寂在深深的大山之中。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老虎笙这种原生态文化才慢慢开始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接受,也得到越来越多公开表演的机会。当地政府曾带领队伍到海外城市进行交流和表演。也渐渐的引起一些学术界、艺术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深入到当地进行考察和学习。2008年国务院将老虎笙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在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比赛中,老虎笙代表云南唯一一个入选节目荣获金奖。
(二)传承及保护的思考
民族文化是我们不可缺的精神文化食粮,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研究价值的民间艺术和凝聚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注重传承和保护,加之现代化的商业气息充斥着民族文化的完整性,文化传播渠道狭窄。作为文化传播者的我们应该加强重视,地方要积极建立“民族文化传习所”,政府要给予资金和传播渠道上的帮助。和当地教育部联合,将老虎笙的表演推进校园文化中。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场所,让老虎笙不会在商业气息中缺失。吸纳一些年轻的艺术从业者,鼓励他们将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新型的传播手段和大众媒介结合在一起将承载着民族特色和民族历史的艺术表演传播出去,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些民间艺术的存在,推动民族文化进步。
三、结论
老虎笙是一种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的表演艺术,是研究双柏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在当今物质丰富的时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被慢慢的遗忘,我们作为一名艺术从业者,应该深刻反思。这些由彝族先民所创造而一代代相传下来的文化艺术,是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我们应该更多的去传承和保护,去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岳琴.楚雄双柏彝族“老虎笙”的艺术特点[J].艺海.2013 年第十二期.
[2]陈永香.双柏县老虎笙的文化阐释[A].青海民族研究.1005-5681(2007)-0037-04.
[3]李福军.从楚雄双柏傩舞“老虎笙”看彝族虎文化的现代价值[A].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1009-4841(2011)04-0051-04.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