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 石城县第五小学 342700
摘要:为了改变小学美术课程低效且缺乏吸引力的现状,并体现艺术领域的核心素养技能,教师需要能够在课程中进行深度探索,结合了教学理论,并将情境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情境教学符合关键素养时代的教学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从情境教学的意义入手,介绍了选择情境教学策略的基础,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景教学;策略探究
艺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升华。 艺术的灵感来自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美术教育是学生学习用艺术语言表达生活的方式。只有通过与生活的接触,学生才能激发学习。在兴趣,创意灵感,艺术素养等方面,美术教育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情景教育。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的意义
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美术老师经常会考虑如何使学生对美术创作产生兴趣。对于孩子们来说,艺术创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对价值的真实体验会激发他们对创作的热情。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的内心中,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说“我想尝试”和“我想做到”时,这意味着教师的语言指导获得了成功。情境教育因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受到学生的喜爱。也就是说,通过灵活的情境创设,它可以激发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并能够让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从强迫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
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对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主题是问题,而载体是情境构建。没有问题引导的情景不能满足学生的艺术学习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实际上,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无聊的原因是他们对学习内容感到无聊和乏味。因此,教师使用问题来创造情境,并提出明确指出的问题,以适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征,并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也可以在课程中采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与老师共同思考,并以生动的语调要求学生对于教师所讲述的故事内容来进行探究,因此学生可以在课程中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且激发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欲望。小学生富有想象力,需要生动的情景来吸引起其注意力。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故事来思考复杂而困难的知识点,从而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并自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对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一个事先的了解。美术课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在这样的环境中,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思维并将想象力融入课程设计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并使孩子们的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栩栩如生。
发散学生思维
当前的教育主要内容是“培养并且发展核心素养”,传统模式下的美术课程开展,仅仅关注于知识和技能以改变实践和创新。,例如美术课程知识的展示以及实践等,整个课程的开展是没有生气的,并且由于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他们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受到限制,很难展示新颖的作品。相反,情境教育强调学生的感知体验,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发现,使他们感到情感培养,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技能,不断尝试和创作各种艺术作品,以此实现学生在当前阶段下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进步。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的策略选择
进行情境教育的关键是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典型情景包括:生活演示情景,物理演示情景,角色扮演情景,问题驱动情景,表演体验情景,音乐渲染情景,故事生成情景,实验指导情景和多媒体导入情景。教师在教育中应该选择什么情况?没有固定的模型,但是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但是,所创造的局势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结合学生特点
小学是学生接受时间最长的驾驭系统,学生年龄范围非常大。另外,由于孩子的发育期快,思想变化也很快,所以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的身心差异较大,所创建的情景也必须有所不同。例如,小学低年级阶段下的学生刚刚离开幼儿园,仍然充满了活跃和好奇的四星,因此他们可以在童谣,游戏,童话故事等情况下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但是对于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在形成越来越独立的个性,随着叛逆的来临,他们渴望得到认可,并且在课程中得到尊重,他们想要表现出更为优秀的能力,并开始挑战权威。因此,有必要利用成长和创造情境的欲望,例如角色扮演,生活示范和实验指导来指导教授。多感官参与可以用来创造扩大学生认知范围的情境,使学生能够从外到内全面地从三个维度进行探索,并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能力来实现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
以《多彩的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小学阶段下的喜欢听故事和听音乐的心理特征来创建情景内容以供学生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能够在视觉感官上得到满足。教师在课程中可以针对视频内容以及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提问。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添加图片,并要求学生发现图片的特征,即图片中的特征。学生们不知不觉地看了动画片,听了童谣,然后彼此之间相互交谈,掌握了课堂的重点,并从照片中了解课程知识内容,以此实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结合生活教学
教学情境的创建必须与学生的生活或现有生活体验相关,并且只有当学生处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时,他们才能与课程教学内容之间产生共情,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达到一种以情感促进学习,以情感促进思维,以情感绘画的美术教育课程。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并创造更接近生活的学习环境也可以确保知识转移的实现。当学生身处于熟悉的情景,面对舒适的学习氛围以及对现有知识的再现很容易促进学生的知识转移。利用知识进行的转移学习也是学生核心能力的一部分。
例如,当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这一节课程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过动物园,所以教师可以基于这一特征来对学生开展相关的教学规划与设计。例如为学生创建一种所熟悉的情景,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来对学生进行“动物园游玩”的活动,并在每一个动物图片下插入一段动画视频。由于学生对这些动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已经收集了许多信息,因此生成的场景可能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更加全面的学习。
尊重学生主体
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来创设情境,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能够主动在课程的开展中放下身架,以一种容易接近的教学姿势和态度对待学生,通过鼓舞人心的语言,并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以理解和感受他们最真实的需求。然而,时代的变迁,岁月的磨练和学习的压力,这些已成为师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老师认为一些简单的认可和勉强的笑容就能够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那是错误的。如果教师真的想进入学生的世界,则需要尊重和理解他们,尊重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与学生分享喜悦和幸福。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间与学生玩游戏,观看学生想要看的动画片,与学生讨论他们喜欢的事物。教师只有与学生融为一体,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找到合适的资源来为学生构建相关情景。在《未来的建筑》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此来描述自己内心深处的未来建筑,充分的调动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与生活的接触,学生才能激发学习。在兴趣,创意灵感,艺术素养等方面,美术教育必须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情景教育。
参考文献:
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一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课程+教材*救法》2015年第9期。
陈翔:《基于核心素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创意表达一浅谈美术学科单元教学中的情境设计》,《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