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小学生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任海武 李月二

电白滨海小学

摘要:

亚里士多德认为:“优秀不是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行为会养成习惯,习惯决定质量,质量改变命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指导和培养。少成若天性,习惯就自然而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是成年和成功的先决条件。只有在良好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识,学会合作,学会成为合格的小学生,并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此,小学体育锻炼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体育锻炼 小学生 行为习惯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年龄普遍都在6-12岁,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个性鲜明,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本研究在小学生群体中较好的代表性。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广泛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内容,并广泛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与体育锻炼相关。通过归纳总结,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调查研究法

通过访谈部分小学生家长及体育工作者,提供相关数据、意见和看法,了解该论文研究的实际价值。通过一线体育老师了解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2.3观察法

通过观察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日常实际工作操作中,研究小学生的校内体育锻炼,具有较好的可控性。

二、研究目的意义

学校体育不仅是满足学生身体锻炼需要,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习惯,也是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认知培养,体育锻炼对行为习惯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并让学生家长、学校教师认识到体育锻炼也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文献综述

3.1校内体育锻炼

本文研究对象是针对小学生校内的体育锻炼。学生体育锻炼分为校内体育锻炼和校外体育锻炼,校外体育锻炼是学生在离开学校进行的体育锻炼,主要是指在家庭环境下进行的体育锻炼。校内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学校范围内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主要包括体育课锻炼、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校内体育训练等几个方面。本研究小学生的校内体育锻炼,具有较好的可控性。

3.2良好行为习惯

所谓良好行为习惯就是在品行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遵守交通规则、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偏食不挑食、尊老爱幼、尊敬师长、不早恋、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课堂纪律、学习刻苦认真等。

四、研究结果

4.1体育锻炼对小学生遵守纪律、遵守秩序习惯的培养

在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课堂常规中的学生活动有下几点:1.指定地点集合;2.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并向体育老师报告;3.学生鞠躬齐声向老师问好;4.记住教学目标。动作要求:做到三个字“快、静、齐”,体育课的教学常规和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遵守纪律、遵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如队列口令和原地、行进间的三种转法、足球比赛的公平竞争、篮球中的遵守体育道德,服从裁判规则的良好习惯等等,教育学生从小就培养严谨、崇尚、公正、公平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强化小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习惯养成。因此,在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上课不做小动作,下课不大声喧哗,左上右落上下楼梯、购物、等车、买东西自觉排队、礼貌让座等良好的行为便成了习惯。

4.2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的培养

在体育课堂锻炼中,体育老师鼓励、热情、耐心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兴趣,就会有动力。学生的兴趣是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教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上,发展自己的长处对锻炼产生兴趣的。例如:小学生常常喜欢三五成群打篮球,个别学生却学习成绩也比较好,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篮球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长期的锻炼中并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篮球的学习方法,学习打篮球的习惯就在兴趣中培养出来了。而学习成绩优秀,则是对学习文化兴趣热情也高涨,掌握了方法,如果小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再加倍努力和引导塑造,以打篮球的兴趣和热情积极投入到文化学习中,必能成为更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4.3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忙习惯的培养

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方面有其特殊作用。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群体合作的运动项目可通过教学中各种练习,学生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后进行比赛,这需要学生合作、互相帮忙。例如:在足球比赛中,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组与组之间比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想赢得比赛,所以他们必须很好地合作,小学生们会通过各种运球与队员配合,发挥整体的优势,才能进球赢下比赛;在体育课中,教师设计的游戏比赛,也可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使学生乐在其中,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4.4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评互评习惯的培养

欣赏评价同学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喜欢别人的鼓励和夸奖,同学们投以赞赏的评价,关注同学们的表现,评价可以使小学生获得内在满足感和成就感。例如:在体育课堂上,折返中接力比赛中小学生之间互相鼓励和加油;跳远示范中,动作到位的同学做示范动作,同学们热情鼓掌、并投以欣赏的目光;武术动作中,同学们对少年拳的展示,学习动作成功后的喜悦就会洋溢在笑脸上;体育锻炼结束时,小学生的自评:“我也会单脚跳绳了”,同学之间的互评:“小明跳绳跳得又快又好”,自评和互评在小学生观念中久而久之便形成。

4.5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安全意识习惯的培养

体育锻炼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白安全的重要性。体育运动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在体育锻炼中没能做好准备运动,忽视同伴之间对动作保护的作用,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甚至伤害事故,因此,在体育课锻炼的同时,教师对动作的热身和保护作用详加说明和示范。例如:每节体育课前的热身运动,体操动作的前滚翻,跳远前把保证沙子松软,障碍跑之前先要检查一下障碍物是否牢固等等,这都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方法。体育课上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了,就能很自然地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在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安全与自我保护方面的规范就会有意识加强,如:不能乱闯红灯、不乱玩火等。

五、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小学生在遵守纪律秩序、自觉学习、团结合作互相帮忙、自评互评、安全意识方面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一蹴而就,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体育老师在课堂上付出很多努力,教师通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和严格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反复巩固锻炼中,享受快乐体育的同时,并树立榜样内化学生做人做事,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5.2建议

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中,多些挖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和家庭也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只有从每一点抓起并且给予不断的指导与要求,才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切不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参考文献:  

[1]亚里斯多德著,苗力田译.亚里斯多德全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2]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科学时代,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