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靖江中心幼儿园, 311223
[摘要] 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家园整合有利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儿童的健康成长,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实践中,怎样构建并实施家园整合,促进幼儿养成教育,很多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认识还不十分明晰。因此,分析现阶段幼儿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确定幼儿养成教育的内容,寻实施幼儿养成教育的方法,促进幼儿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品德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三性 幼儿 养成教育
随着大教育观念越来越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已成为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实践中,怎样构建并实施家园整合,促进幼儿养成教育,很多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认识还不十分明晰,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一、现阶段幼儿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园定位误区
从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看到,幼儿教育已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家长工作的内容日益丰富,形式多样化,但实质性进展仍不明显,停留在表面化、局部化和一般化的水平上,甚至出现了一些误区,成为家长工作持续发展的障碍。
(二)重智力轻技能
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逐步形成了4—2—1家庭结构,“望子成龙“ 心态的家长更多追求的是孩子智力的开发,各种知识技能的训练从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幼儿开始表现出独立的意识,会尝试着自己洗手、进餐、穿脱衣服等,但由于受到动作能力发展的制约,动作仍不协调,一些自理能力较弱。
(三)教育态度不当
不同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民主型,父母对孩子采取爱而不娇、严格而又民主的态度;有的是溺爱型,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视为掌上明珠,对于孩子不好的行为常常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有的是专制型,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粗暴,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很少会耐心地和孩子进行交流,短期孩子是接受了,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孩子慢慢会对家长产生抵触的情绪。有的是保护型,父母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活动;有的是放任型,父母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还有的是忽视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忽冷忽热、反复无常,使人捉摸不定。
二、幼儿养成教育的内容
幼儿期是习惯和品德“养成”的关键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养成教育的内容分为生活自理、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个性与社会性五个方面:
1.生活自理。乐意自己吃饭,不挑食,能独立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学习在幼儿园独立午睡;睡觉前,自己把鞋子排放整齐;洗手前,知道自己或请老师帮忙把袖子卷起来,洗手后,能自己把衣袖拉下来;入园时能将自己的随身物品(手套、围巾脱下),放入在指定的地方,回家时记得把它们带走等。
2.卫生习惯。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会将游戏材料放回原处,爱护玩具,愿意帮助老师一起收拾玩具;知道果皮、纸屑要扔进废物箱。进餐时注意保持桌面、地面干净;学会正确地洗手和擦嘴的方法等。
3.文明礼貌。入、离园时向老师问候、告别,有礼貌地向老师及客人老师问候;进出教室慢慢走,不奔跑、互相追逐。个别交谈时能集中注意听老师说话,集体交谈时能安静听老师说话;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对不起”等。
4.个性与社会性。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愿意亲近老师和同伴,淡化对父母的依恋,坚持天天上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同伴,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关心同伴,乐意帮助别人;有初步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有自信心;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愿意回答别人的问题等。
三、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途径
幼儿园、家庭整合进行幼儿养成教育应突出活动,我们通过服务型导航、开放性引领、参与性互动,来全程实施,三条途径同步并进。
(一)服务型导航
1.招募家长志愿者。
家长根据自己的爱好与专长,自愿报名,走进幼儿园,和教师一起组织各项活动。改变以往家园合作中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让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工作的支持者与合作者。“家长志愿者”走近集体,用自己的优势来对孩子的发展施加影响。
2.诊断把脉达共识
当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等之间会产生一些误解;在教育方法上会产生分歧;处理日常的突发事件等都可以进行个别交流。如进行家访、电话与家长联系、针对性地个别交谈、网络沟通,或通过幼儿来园、离园时与家长的随机交谈,充分发挥吾儿网的短信功能等。
3.温馨沟通宣传栏
家园联系栏是家园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可采取形式多样的家园栏。选择符合本班实际和年龄特点的内容,将其形式融教育、知识、保健、娱乐于一体,开辟不少小栏目。如:点摘家教、健康宝贝、亲子漫画、童稚趣语、亲子桥、畅所欲言、家长寄语、孩子寄语、小小信箱等。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生动活泼,从而更加吸引家长乐于参与并从《家园联系栏》中学到教子好经验、好方法。
(二)开放性引领
1.建立班级主页平台
班级主页是联系家长的桥梁,主页的内容根据家园整合互动的需要可分成亲亲双通道、精彩瞬间、家园茶吧、亲子乐园、宝贝之家、生活指南、留言本等七项专栏。
2.“三元”精彩家长日
(1)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能亲身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程序及学习、生活、游戏和锻炼等内容,并进行意见交流,反馈信息。
(2)家长助教日。家长意向的基础上请家长自愿来园做半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同时让家长充分体验了幼儿园教学工作特点,从而更加理解教师、尊重教师,主动支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工作,拓展家长的知识面,关注孩子的生活经验。
(3)专题讲座日。在家长开放活动日开展一些专题讲座以转变家长观念,普及家教知识等。
(三)参与性互动
1.双核互动家长会
改变以往“老师说,家长听”的固定模式的家长会,取而代之的是互动式家长会。这类家长会有两种不同形式。
(1)以教师为核心的互动。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家长遇到的较为困惑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家长学习一些合适的教育方法,并使之产生正确的教育行为。
(2)以家长为核心的互动。辨析式家长会。针对某一问题请家长们畅谈、辨析,交流一些家庭教育经验。
2.组建友好家庭小组
“家庭友好小组”是以幼儿和家长自愿报名的形式,每组由4-6个家庭组成,家庭友好小组的建立,小组中的家长结成联盟,联盟家庭的孩子们能像兄弟姐妹一样共同玩耍。它打破了围墙的限制,家长们也成了好朋友。
四、幼儿养成教育的收获
家园整合对幼儿养成教育有积极的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品德交往与情感交流、个性表现、学习兴趣与习惯、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发展。
(一)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
1.观念改变。
以前家长会把教育孩子的任务推给幼儿园和老师,把幼儿园教育当成幼儿教育,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因此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陪伴孩子游戏和学习的时间在逐步的增长。
2.质量提高。
家长们开始懂得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情感,许多家长都学会了赏识教育,和孩子情感交流的现象也逐渐增多。家庭教育中包办代替、迁就孩子、过度保护现象少了许多,简单、粗暴、过分严厉的教育方法也有所改善。
3.重视全面。
家长由以往教育只重视知识培养,发展为今天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尤其是重视幼儿情感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由以往只重视幼儿的所学知识和物质生活,发展为今天同样重视幼儿的精神生活。在教养态度上也改变过去的“顺其自然”,做到言传身教,并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二)提高了幼儿的良好素质
1.独立意识得到了强化。
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睡眠、入厕、进餐等,不再依赖老师和大人,虽然有时做得不是很好,但他们还是努力地做着,对于家长的帮助有时还会显得反感。
2.社会性得到了发展。
孩子变得有礼貌,见到老师会主动问好,在和同伴交往时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学会了告诉老师或商量。初步形成了关心事物,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的情感和意识,愿意与同伴合作,主动爱护弱小的。
3.习惯养成有效提升。
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一致行为、语言、儿歌、歌曲作品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游戏材料放回原处;爱护玩具;垃圾分类扔进垃圾桶。进餐时注意保持桌面、地面干净;正确地用纸擦屁股、洗手。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
[2]《早期教养方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3]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5]《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5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