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商业学校 276000
摘要:所谓“微时代”,不仅仅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微表达、微传播、消费“微内容”的时代,也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生长在微时代的中职学生,生活样态与此前多有不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较之前更加复杂,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于微时代中职学生的生活之中,既是提升教育实效性的迫切要求,也是当前创新中职历史教育工作模式的思考方向。基于此,对中职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践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历史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
引言
中产阶级的历史是一门在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基础和基本课程,历史课程当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载体。但是历史教学和政治学有区别,所以历史老师给学生不可或缺的科学见解,直接向他们灌输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而是本能地渗透他们。
一、中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上重视,实践中忽视
中央和地方对于中职学校历史课的改革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意见,明确了具体要求。然而,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中职院校在文件颁布初期往往积极贯彻、狠抓落实,但是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懈怠、疲软,使教学质量出现“抽条”现象。中职院校工作的领导对历史课教学不够重视,很少过问和深入了解教学的进展,使得中职学校教学流于形式。
(二)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
从本质上讲,我们的教科书多年来一直在修订,没有达到每年修订的目标,这使得教材内容与社会发展相去甚远,影响了价值教育的开展。通过将教材纳入教学,研究了价值链方面的突破,从而增加了教师的压力,降低了教学整体的有效性。
二、中职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践
(一)收集整理相关英雄人物案例,建立数据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管理平台
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的英雄人物存在,这些人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的思想引领者。所以要通过典型人物案例的宣传,不断发扬这种英雄人物的价值指引作用。首先,可以建立一个网站,给人们一个了解这些典型人物的平台;其次,应该建立一个数据库,专门收集整理各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新的梳理分析,并借助网络的力量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部分发扬光大。最后,要建立一个网络管理平台,防止一些不法分子造谣生事、防止类似历史虚无主义事件发生,维护网络环境的清净与安全。
(二)情感促动:突出精神文化的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要实现情感渗透的目标与效果,关键在于情感共鸣的作用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凝聚力。一是以文化人。通过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的学校精神文化感化人、教育人、陶冶人,发挥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把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到广大师生的心中,让进入学校的每位师生都烙上学校文化的独特印记。二是以德育人。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目标,采用“讲一个道德故事、做一番道德评议”等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普及“自强、厚德、崇俭、尚义、守信、明礼、报国、尽孝”的道德规范,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洗礼。三是以情动人。教师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信服自己的老师。
(三)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渗透
从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看,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是健康成长的巨大动力。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国家,在40年代,用古门大炮打开了大英帝国的大门,使我国逐渐发展成为半殖民地社会。但是,在中国人民生存的关键阶段,大量的志愿者起义和另一首爱国诗被写下来,中国人民却无法取得胜利,因为他们体现了他们等级制度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说是我国民主革命新时代的开始,使我国人民取得了胜利。我们各国开放后发生的变化是压倒性的,加强了国际影响。大实践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创建者和继承者,受到爱国主义实现中国梦的热情激励。因此,教师在爱国教育中应考虑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
(4)明确的课程定位
中产阶级的观念和态度与教师作为新时期历史教师的意识和观念密切相关,科学确立了历史科学的作用和价值观,认识到历史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价值观、正确生活前景和正确世界观的合格社会公民。因此,教师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需要课程的明确历史取向,为价值观融合奠定基础[4]。第一,历史科学属于人类文化较强的精神社会,对学生的终身成就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准备课堂时,教师必须认识到历史科学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注重民族、国家和全人类命运和发展的方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素质。第二,历史系具有公民教育功能,与其他文化系不同,历史教学主要从历史角度教育人,通过历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因此,教师在定位课程时,必须探索教材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和精神教育要素,将其融入社会主义的社会基本价值观,使学生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五),教育方式的微生活化
一是教育方式的微生活化,要求充分利用微技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服务,通过微技术向教学渗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平台,如把手机短信、微信、QQ群、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建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平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网络环境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实现对中职学生网络生活的全覆盖。二是教育方式的微生活化,要求理论解读的微生活化。面对微时代信息碎片化以及娱乐化的局面,必须创新理论表达的方式,把“理论做成微漫画、拍成微电影、录成微课,或者是举办微讲座、开发微游戏等”;还需要调整“宣讲”式语言,用微时代生活化的形式表述。流行语化是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的一般要求,采用当前最流行的话语表达形式和风格,可以让学生感觉轻松、容易理解和认同。将教材严肃的理论文本语言,加工成轻松活泼、有情感、有感召力的生活化语言,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方式的微生活化,要求教育活动向微生活渗透。最常态的东西,就是生活中最本真的东西,人们一般会不假思索地接受,并且会自觉实践。教育生活化,就要照顾个性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利用微平台开展精准教学,让中职学生能够按照个人的习惯和喜好来表达、阅读和接受。
结束语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其中,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学识、长见识,做到专业素质过硬、思想意志坚不可摧,将自己塑造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实现民族复兴、祖国富强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孙彩云.简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培育[J].高考,2019(15):286.
[2]宿冬梅.中职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60.
[3]祁玉红.谈高职历史教学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37-39.
[4]崔世兰.在中职历史课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汉字文化,2018(15):122-123.
[5]吴小燕.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培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8(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