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6
/ 2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探索研究

王莎

(铁人学院机电工程系 黑龙江大庆 163311)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应结合地区经济特色和产业发展趋势,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指导下,与地方机电类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一起探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产教融合路径,着力提升高职教育的教学水平,提高机电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努力探索符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合多元化产教融实施途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机电一体化;培养路径

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盛行,各地机电相关产业行业相继开始进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企业行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梳理产业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专业建设、教学实施和评价机制等方面需要与行业标准、产业要求以及企业指标等等进行“对标”。

1. 加强政策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新时代高职的内涵建设和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了今后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顶层设计。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是为产教融合而制定的操作规范,在政策上明确了企业和行业组织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各省市也启动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多以宏观规划为主,具体实施产教融合的规章制度尚未细化到操作层面,如何制度化的实施进产教融合尚在摸索阶段。

机电一体化专业涉及学科门类多、实践应用性强,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需要行业企业的密切配合,如何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让企业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值得思考。各地机械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机构介于机械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第三方机构可以参与对产教融合的效能评价,健全产教融合的统计评价体系;也可以通过它们来推动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课程的转换互认,高职院校也可以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购买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和教学服务。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努力创建一种“企业全程介入式”机电专业人才校企深度融合的培育模式,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编制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编著教材、实施教学、建设专业资源库和实训基地等,多方协力共同培养人才。努力使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零距离对接,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通过优化整合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高职院校四者间的内在关系,赋予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实际职能,使得行业协会承担起相应责任,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有序发展。

2. 建立产教融合保障机制

在政府的牵头和引导下,由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联合成立产教融合工作委员会。产教融合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来讨论产教融合的相关重大事项,负责制定各项产教融合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的任务,构建校、企、生三方共赢的保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经费保障、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建立合作培养项目的管理制度,强化专业人才的合作培养有效监控和绩效评价;建立产教融合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划拨产教融合专项经费,确保校企合作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健全激励机制,设立奖教经费,由校企共同评定奖教金等次,借助奖教金来激励师生共同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建立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由企业单位、行业专家、学校及家长对人才培养项目进行共同评价,多方联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中国制造 2025”计划的推进,“中国智造”也在大江南北掀起了热潮,智能制造理念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为了适应这样变革,高职院校需要时刻跟进社会技术的发展,大力培养师资队伍、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完善教学计划,使得整个教学环节能够与当代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同步。高职院校需要大力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高职教师不仅需要本科院校教学的能力,还需要有新技术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能够与时代同步,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跟上时代潮流的步伐。机电一体化专业可以采用“引培结合、产教并进”方式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借助社会力量建设一支真正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可以把合作企业的骨干人员引入教学团队,让能工巧匠真正参与课程教学。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去挂职锻炼,使得教师在一线锻炼的机会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4. 整合教学资源,建设综合实训基地

可以借助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打造一个现代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随着近几年的智能制造的大理推进,机电行业的生产模式产生了巨大转变,现如今企业需要了解机器人技术、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以往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导致企业的参与力度和热情不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级政府可以出台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和专项鼓励资金,通过政策明确产教融合的方式方法,确定学校和企业行业的主体责任,提升企业行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地位。由于机电类企业、行业协会对新技术的要求比较了解,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力量,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能够适应智能技术发展的新型校内综合实验实训基地。

参照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环境,新型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双方共建共管方式来满足教学实训要求,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提供场地保障; 还可以满足合作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需求,从而实现在校学

生的实践教学与培训企业员工的高度结合,实现实训基地“工学结合”的教学功能要求。另外,政府和高职院校可以赋予企业行业协会监督职能,企业行业协会可以对产教融合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实施监督并给予评价,督促校企双方的运行管理,从而把校企双方打造成一个人才培育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随着“中国制造 2025”计划的不断推进,中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智能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需要成千上万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培养机电一体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主阵地,需要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激发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热情,充分整合企业、行业和行业协会的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建设校企交融的实训基地,努力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培养优秀机电人才的推手。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来培育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波.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路径拓展策略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

[2] 罗明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现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王莎(1988),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硕士学历,铁人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数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