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童谣课堂探“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闽南童谣课堂探“趣”

蔡玉枝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大仑中心小学


摘要闽南童谣篇幅简短、韵律优美,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是一代代闽南人口耳相传的文化精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中找趣、形象增趣、表演诱趣、游戏激趣、创作延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将闽南童谣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快乐的活动。

关键词特色课程;闽南童谣;趣味;快乐;学习


闽南童谣篇幅简短、韵律优美,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是一代代闽南人口耳相传的文化精华。作为我校的特色课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教,学生学,势必显得有些枯燥,学生也不愿学。真正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发自于内心。一旦学生产生了对这门课程的浓厚兴趣,他们将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位名人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说明了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兴趣远比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导更管用。如何在40分钟课堂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爱念、乐学闽南童谣呢?结合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肤浅的做法与体会。

  1. 读中找趣

闽南童谣虽然诙谐风趣,但如果形式单一地强调学生反复读,学生将会对学习闽南童谣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并在读中找到乐趣。我试着采用了这几种形式:1、变换节奏读。根据节拍的不同,变换节奏读童谣。如教学《西北雨直直落》,当学生学会念时,我出示XX X | XX X|和 X X X |X X X |两种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读这首童谣。学生在速度的冲击下,感受到变化读的乐趣,从而巩固了童谣的内容,达到有效学习。2、扮演角色读。根据童谣角色来读。如教学中的《十二生肖相歌》,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动物进行分角色读。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在体验中寻得乐趣。3、串编比赛读。确定一个主题,把几首同类型的童谣创编在一起。如我把《云咧飞》《草仔枝》《放鸡鸭》《兔仔甲猫仔》串编成一个“森林童谣”。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纷纷上台表演,读得妙趣横生。

  1. 形象增趣

借助直观具体的形象来感染学生,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音乐课堂灵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使他们在课堂愉快地接受知识。教学《秀才骑马弄弄来》这首闽南童谣,当我运用电教多媒体播放《秀才骑马弄弄来》的动画视频,学生被秀才从马上摔下来那滑稽的形象逗乐,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动画,听着童谣的范读,认真地学着这首童谣,一会儿功夫就把童谣学会。我想这就是刀用在刀刃的原因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天黑黑》时,视频一播放,阿公和阿嬷那生动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眼前。不管是外地的还是本地的学生,学起童谣来,都不亦乐乎,有滋有味。

  1. 表演诱趣

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尤其对小动物的动作特别兴趣。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我教授童谣时经常启发诱导学生根据童谣的内容进行表演。如教学《蜜蜂花呀肚》这首童谣,我让学生把自己扮演成蜜蜂,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表演身姿运动。这时,学生像蜜蜂四五路忙碌地飞,顿时,教室热闹起来,仿佛一群蜜蜂辛勤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碌地采花蜜。他们边飞边学念闽南童谣,不知不觉学生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下学下了这首闽南童谣。这就改变了以往端端正正地坐着上课的教学模式。《羞羞羞》课堂中则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表演在池塘泥泞水泥里捡雨馏的过程。这样的表演既充满乐趣,又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学生在轻松愉快、趣味十足的情景中表演,学生乐说,好学闽南童谣。

  1. 游戏激趣

把有趣的游戏引入音乐课堂,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增加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快乐的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猪八戒》这首闽南童谣充满童趣,是孩子们课间活动经常玩游戏时念的一首童谣。教学时,我了一位孩子当“猪八戒”蹲着,其余的孩子手拉手围着“猪八戒”成个圈,朝一个方向跑,边跑边念着童谣,当念到“猪八戒半头生,专想白骨精。”时,“猪八戒”起身去抓围圈的孩子们,围圈的孩子们要四处逃跑。被抓到的人就得当“猪八戒”,然后按照这样的规则进行下一轮的游戏。在活动中,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体验着游戏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相关的知识。

创作延趣

创作是学生学习达到一定层次的表现,也是教学的一种升华。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创新的教学,灵性的教学,于是,创作、创编便成了当下课堂中的时尚用语。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闽南童谣因其短小精悍、生动形象、朗朗上口而成为儿童喜闻乐见的“好伙伴”。一首童谣学下来,学生意犹未尽。为了满足学生学习欲望,培养个性。在引导孩子们快乐吟诵的同时,我尝试着让他们创编闽南童谣。如教学《胡蝇爱食甜》,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仿照《胡蝇爱食甜》创编童谣。学生兴致勃勃,一首首童趣盎然的闽南童谣跃然于纸上。虽说有些稚嫩,但这是发自于孩子们内心的语言,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了对童谣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创编过程中,孩子们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得到激活,尽情展露才华,张扬个性。学生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

总之,兴趣是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只有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将闽南童谣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快乐的活动,才能创设一个乐趣、高效的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润花.农村音乐课节奏教学的几点尝试.吉林教育.2011(18)

2、顾通达.听音乐课引出话题——对艺术教学的思考.音乐教育.2012(4)

3、余显容.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游戏的积极作用与实践探索.魅力中国.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