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目标导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以XX大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3

基于实践目标导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以 XX 大学为例

高 帅

临沂大学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高校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国家持续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本人通过对XX大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分析了目前XX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状况,随后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导向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两方面对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构建实践目标导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


对于本科生而言,创新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先进的理念为引领,更需要坚实的知识、技能为支撑。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迎来全面改革与发展。[1]同年5月21日,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互联网+”成就梦想,创新创业开辟未来”为主题,大赛共吸引了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78所高校的57253支团队报名参加,提交项目作品36508个,参与学生超过20万人,到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筹备已拉开帷幕,带动了全国上百万大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活动。[2]大赛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1.XX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状况

根据2019年和2020年两年的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XX大学,2019年在校本科生16733人,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本科生248人,所占比例1.48%;2020年在校本科生16621人,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本科生711人,所占比例仅为4.28%。为进一步调研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该校24个学院中不同本科专业发放问卷调查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1份。统计结果显示,目前该校本科生中,认为自身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占比为3.17%,认为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一般的占比为18.94%,认为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占比为70.12%,其他占比为7.77%。由此可以看出,目前该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很不理想,与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所要求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关于XX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欠缺的主要表现,根据问卷数据统计结果,有37.3%的认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有26.7%的认为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不合理,有14.5%的学生认为学校师资力量不专业,有15%的学生表示没有创业兴趣,其余6.5%为其他。可见,目前XX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欠佳的影响因素是多元化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因素占很大比重,同时专业师资因素和学生自身兴趣因素对于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同样不可轻视。

2.XX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2.1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导向不明确

Thomas A. Angelo and K. Patricia Cross所言,“为了改善和评估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学内容以及他们希望学生从中学到的知识”。[3]所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数据分析,本文发现XX大学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在师生间形成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共识。学生对于通识必修课《创业基础》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仍有多数学生认为创业基础就是自己开展创业项目或者开公司。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氛围还不是很浓,甚至很多师生根本不理解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价值及意义,更没有形成从上到下,从入校到毕业,从理论到实践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从某种意义而言,创新创业教育其有自身鲜明的个性与特征,旨在引导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创新发展。综上所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管理层如何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并着力打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尤为重要。

2.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先行者,美国高等教育机构设计开发的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和课程为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标准。XX大学借鉴了美国Purdue University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三大模块:必修课、选修课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与关键就在于完备的课程体系,尤其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这些对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调研,XX大学自2015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学分认定)以来,学生仍对于学校整个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目前,XX大学对于本科生创新创业学分要求总分为8分,由三部分组成:《创业基础》课程(32课时)2学分,创新创业类课程选修1-2门,2学分,创新创业实践4学分。《创业基础》为通识必修课,其主要是做好学生创新创业引导,让学生拥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与职业素养模块选修课程则偏重于行业技能的培训,致力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提升专业技术技能、增强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实践是本科学生在修业年限内,通过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专业资格等级考试、发表论文或作品、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经学校认定后所获得的学分。

然而,在实地调研和访谈中发现,目前XX大学创新创业课程学分认定的构成存在突出问题。首先,作为通识课程的《创业基础》,不应是专门为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开展的创业指南,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创业概述,因此其课程内容应具有基础性和通识性。在课程的内容设置方面,不应将创业理论、方法作为主导,应将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生涯教育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中突出创新创业精神和思维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生涯的发展。其次,创新创业选修课设定的六个课程模块界限不清,对于其中创新创业与职业素养模块课程与其他版块课程交叉过多,没有明显创新创业课程特征。再次,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不考虑校内学科差异,存在大一统现象,缺乏对不同院系、专业、年级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具体规定。同时,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标准中有些项目缺乏考评标准和验效标准。最后,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教育类课程相分离,存在课程内容与实践脱节,加之校内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系统运行和实施情况较差,无法满足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培育和运营需求,导致创新创业实践和项目指导不能有效开展,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素质无法得到应有的提升。

3.构建实践目标导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3.1明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准确认识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掌握教育核心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以XX大学为例的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时,应先明确其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人才供给需求,把发展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评估识别商业或市场机会能力、领导和沟通技能作为目标定位,以此为方向细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在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学科差异性,以通识教育为引领,紧密结合专业教育,打造“双向发力,共促共进”的教育效果。

3.2打破原有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设立多元化课程体系。

改变通识必修课《创业基础》纯理论教学状况,理论教学部分(16课时)将创新创业基本常识、创新创业知识类别,创新创业计划书作为主讲内容;实践教学部分(16课时)就近外聘优秀创业者、企业家进行校内创业经验交流或成功案例分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师生观摩创业基地,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取消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模块,将原学分认定标准中项目成果作为基于专业项目的创业计划书的支撑材料,由此很好的避免学生为了学分而“实践”问题,鼓励学生把每一次实践都作为提高自身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铺垫。

3.3以学科和专业导向为基础规范创新创业选修课程体系。

要打破学科限制,积极组建跨学科课程开发和设计团队,把创新创业理念和实践融入各学科和专业教学中。同时,鼓励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学生跨学科选修参与课程实践。通过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互相观察、了解不同学科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差异,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学生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与创业观,进一步系统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创业精神与素质,了解创业过程与模式,掌握创业方法与步骤,提高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成功率。

3.4围绕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发专业“双创”课程。

该类课程课程包括开设一门基于专业的学科前沿专题课,开展一项基于专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形成一项基于学科专业调研的创意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一份基于专业项目的创业计划书。引导学生了解学科专业学术前沿及热点问题,了解创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流程,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完成一份创新创业答卷。同时加大“双创”课程市场调研、项目开发、创新创业训练等环节比重。让学生从学科专业与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的关联入手,引导学生掌握项目研究路径与方法,参与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5加强“双创”教师团队建设和教材开发。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支具备较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团队,形成可推广的适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教法,开发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专项教育教材。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要以推动和改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创新创业发展为目标定位,打破传统教育理念,探索新教育方法,以全新视角去看待创新创业教育,从中发现实际教学课程体系中的有待改进之处,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

[3]Thomas A. Angelo and K. Patricia Cross,Classroom Assessment Techniques: A Handbook for College Teachers ( San Francisco: Jossey - Bass,1993) ,p. 13.

[4]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6.

[5]贾东风,赵晖.面向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知识架构与育人功能评价机制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4):8-9.

[6]聂永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践体系研究——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程》[J].中国高校科技,2021(Z1):139.

[7]胡业生.“双创”背景下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探讨[J].大理大学学报,2021,6(01):101-105.


作者简介:高帅,男,山东临沂人,教育管理学博士(在读),临沂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教学办主任。本文为临沂大学2017年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基于实践目标导向的体验式课程教学设计”(项目编号506182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