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化,对于思政课程教学活动也开始了全面的推进,其中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主要的目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分建设即是新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思政课所面临的新挑战,是进一步深化新课改的重要前提和创新的基础。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是从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完善教材体系建设、构建符合各阶段要求的学习方式,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展开探讨,希望可以给思政课程教学提供一点创新思路。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举行的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关于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他提出了“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指示。在2019年8月由中央办公厅和国备院共同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必须坚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实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思维方式的优化和思维瓶颈的破解,因此学校必须组织起担负民族复兴的大任,培养拥有先进政治觉悟的学生,将思政课程教学活动建设为学生真正喜闻乐见的课程。
当前已经完成的关于思政课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包括了2011版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7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以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其内容已经包含了大中小各阶段的课程内容。但这些指导性文件制定未能体现各学段的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在实施过程中也是“花开几朵”、“各行其是”。这样把一个整体事物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来认识、运作局部思维方式反映到现实中就是每个学段都在努力把本学段工作做到极致却只见部分不见整体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初衷和本意相悖很容易使各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自我封闭也不利于相邻学段思政课的有效衔接影响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功能的整体发挥。
关于课程标准的设计主要是指教材编写、教学实施以及评价等内容的纲要文件,是用于指导如何实现教育目标的框架性内容。相较于分段制定思政课课程标准统一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顶层设计要高。只要将大中小学的思政课程依据系统论进行设计,才能不断的完善和自我修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具体修订要精。借鉴原有思政课课程标准及指导性文件中行之有效的理念和经验认真分析当前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困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精细化改进意见和实施策略。三是教学衔接要巧。依据各阶段的特征,采用科学的思路来实现各学段的衔接,从而实现循序渐进的效果,起到相辅相承的作用。
总之走出狭隘的局部思维整体规划、统筹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既可系统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体系及配套方案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立德树人一以贯之和自然衔接又能科学把握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学科定位厘清思政课立德树人整体目标与分项要求有效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而使统一思政课课程标准成为统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灵魂。
梳理大中小学思政课现有教材体系不难发现不同学段教材内容多样性与学生成长的阶段性之间存在矛盾一些教材内容设置上存在着重复和交叉。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法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关于法律就在身边、法律调整社会关系、法律规定权利与义务等内容多有近似等等。这些重复内容存在表明教学知识内容体系与学生认知发展体系不契合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传授获得感不强和价值升华缺乏感受度甚至对思政课教育教学产生厌倦感和消极心态。
具体到教材内容既要避免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和不必要的交叉又要在教材相同或相似教学主题的衔接上做好“起承转合”正所谓“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起”应确定本学段内容基调“承”则衔接相邻低学段内容“转”即从低学段自然过渡到本学段内容“合”需做好本学段内容升华引出相邻高学段所学内容。针对教材内容反复性“承”需落实不同学段相同或相似教学主题的衔接提升教材体系层层递进的质量。
针对教材内容上升性“合”需重视划分各学段教材内容要求的难易度明确各学段教材内容总体难易区间避免升华不到位或过分拔高逐级提升教材体系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每个学段教材体系的编排应深浅得当“承”不宜过浅“合”则不宜过深给下一学段教材编排留足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盘活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材体系及其育人价值恰如其分促进学生从低学段到高学段接续发展。以法治内容为例小学、初高中和大学法治教育应从点滴知识、生动体验、一般常识到理论深化、树信仰依次进阶、层层深入。
思政课教育教学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教一体化和学一体化同样重要。教师引导、督促学生正确进行学习对于凸显学生作为思政课学习者和受益者的主体地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方式价值不在于量多而在于精准。我们要从多点思维转向重点思维着重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抓关键因素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发挥作用的前提因而我们应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即同一学段学生有共同学习目标以及与此相适应学习方式。若非必要的学习方式果断舍弃可以给学生适当减轻负担。换言之应按照学生的学段逐级改变学习方式以增强各学段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启蒙性学习教师应组织适当的道德与法治启蒙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促进思想净化和行为养成。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体验性学习应让学生从亲历某件事、或身临其境体验以及换位思考等真切内心活动中获得真实感受和经验打牢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基础。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常识性学习重在回归常识实现“个体心理、意识、话语向社会心理、社会公共意识和社会日常语言转化”国将思想政治常识性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本专科学生思政课的理论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将感性认识进一步转化为理性认知增强使命担当并深化相关知识的学理逻辑提升理论对现实问题指导深度与广度。研究生思政课的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所在学科专业思想方法深入理解和探究所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分析、研究和解决国际国内现实问题的能力。
[1]余华,涂雪莲.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维革新[J].思想理论教育,2020:68-72.
[2]高国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24-29.
[3]郑敬斌;李鑫;.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设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19:25-30.
[4]石书臣;.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19-24.
[5]王树荫.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J].理论与改革,2020:16-21.
[6]王立仁;白和明;.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的构想[J].思想理论教育,2019: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