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东山中心小学 571154
摘要:在农村小学美术审美修养与创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启能育美,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领学生感悟生活美,激发兴趣,引导美术创作创新意识,并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修养;美术创作教学
引言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审美修养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既时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新课标教育大纲的重要参考标准,是美术教师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美术教师应当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法,不断地发挥美术课堂的作用,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的各方面能力。
一、培养想象力,启能育美
美育能够反映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价值方面的审美,美术学科正是体现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美术课堂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将蕴藏在绘画当中的各种美的细节通过体系化的教学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美的细节,学会观察,学会洞察,学会思考,应当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自然的五彩缤纷、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甚至是触手可及的空气和水资源等等,都可以通过画笔从另一个角度展现出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修养,帮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寻常的美,并通过现场演示和头脑风暴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和创造性地去表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实现启能育美的综合价值。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当中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通过将现实生活中具体物化的美学价值事物通过另一种形式的展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并以此作为依据之一,帮助学生理解清楚其中的价值内涵,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美术审美想象力,从而加深在美术方面的基础性造诣和启蒙。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领学生感悟生活美
美术教师应当通过美术当中的优作与劣作的展示、同一幅作品当中美与丑的对比等题材来提高学生判断、甄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美术审美观甚至是三观的树立。教师应当多发掘有关绿色、善意、诚信等美好品格相关的绘画作品去作为题材来进行教学,一方面陶冶学生的心灵,另一方面深度通过这些来发掘学生内心深处对于美好美术作品的渴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有积极性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正确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去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于美术的品味能力,从而产生连锁反应,促进审美修养和个人美术素质的提升。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表明美术的感悟也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亲近自然,不断领悟和发现寻常生活当中的美,并学会开掘美好,利用多层次、有个性的美术活动来让学生更加开放,对生活中的美感受地更加深刻,从而更好地加深对于艺术方面的美术绘画中美感的运用。
三、激发兴趣,引导美术创作创新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教师应当将经典画作和具有个性的各种画作通过现场展示、解构分析、含义引申、引导讨论、综合评价、多媒体播放延展等多种方式的经典绘画作品呈现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和欣赏兴趣。要多让学生读画、品味绘画的笔法和内涵,从而有所感悟和熏陶,建立他们自主性的创新意识。应当不仅仅局限于绘画技巧的传输,而应当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并学会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更好地吸收借鉴其中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独特的学习和创作方法,更好地进行美术创新。教师不应当刻板地将重要美术作品中的意境、刻画方法、表现手法乃至画作的细枝末节完全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可以在大致描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来道明从这些经典作品中感悟到了什么,如此而来,学生的自我欣赏意识才能够觉醒,才知道不能够完全照搬照套别人作品的精髓,而要自己学会进行美术创作的创新和具体应用,学会反套路和别出心裁。美术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利用美术学科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教具和教学章节、教学过程等多方面都要下功夫,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激情和相关的感想,让他们学习的原动力-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地膨胀,最终爆发出来转化为创作的不竭之源泉。
四、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教师应当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分层教学,并注重美术教学过程当中的疏导法则,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首先,教师要把美术当中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对比分类和现实体会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掘美术创作的素材,并能够源源不断地形成美术方面的新的灵感。要多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通过试听说感等多器官的协调运作调动,帮助学生完全地融入美术创作的浓烈氛围当中,将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功能,增强他们的美术形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美术教师要注重展现好美术的趣味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更加能够主动愿意去用美术来解决问题,将自身的才智更好地发挥在自己的美术作品当中。教师不应当用传统的、批判的眼光去完全地看待小学生不成熟的美术作品,应当充分发掘其中的亮点,给予鼓励,让学生内心深处能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和被理解、被支持的精神动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极限水平,利于其今后美术课程的综合学习。美术教师应当少运用固定素材教学,多运用话题教学,没有固定的框架,才能防止产生限制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发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结语
总之,在农村小学美术审美修养与创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当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决定其成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应当把美术审美创作能力看作一项系统性工程,加大精力投入力度,不断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内在审美情趣,借助优秀作品让学生感受各种形式美和内涵美,优化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才能够促进美术教学的效能更上一层楼,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庄育璇.浅析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6(18):118-118+120.
[2]缪炜.小学美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路径[J].名师在线,2018(1):8-9.
[3]卓敏.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