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岳帅口吃矫正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对口吃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用以改正其错误的发音习惯,从而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其治疗的具体方法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口吃患者140例(2019.01-2020.12),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干预并对干预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整理。结果:治疗后各项数据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证明了治疗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结论:在恰当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的综合干预下,口吃患者能够有效的改善其病情状况,逐渐恢复至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言语表达状态。必要的言语矫正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发音问题,帮助患者重获自信。
【关键词】口吃病;心理治疗;行为治疗
口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结巴,是一种言语流畅性障碍,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言语间断、重复以及延长等现象,在学龄前儿童(2-4岁)学习说话时出现口吃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是暂时性症状,随着其对语言表达的熟练掌握,口吃状况会逐渐消失。若患儿在进入学龄期(6岁及以上)后仍存在有口吃状况,则需要进行相应检查并采取手段进行纠正。口吃患者受到长期语言表达障碍的影响通常会产生消极、拒绝交流甚至出现厌世情绪。通过对口吃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言语表达状况,并由此对其心灵状况进行改善。本次研究立意于此,对口吃患者的心理及行为治疗方式进行探究与分析,现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收治患者中选取140例(选取时间:2019.01-2020.12),其中男性患者87例、女性患者53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28.47±4.34)岁。对患者均采取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干预并在治疗后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
1.2方法
(1)心理治疗
①心理激励:明确患者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心理疏解方案。告知患者“人人都有口吃”的事实,并对口吃的发生原因进行观察进行研究研讨。②说明与指导:对如何进行自我言语表达功能改善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并对其进行假设语境,辅助患者进行语言组织与表达预想。③亲情鼓励:要求患者家属配合相关工作,并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进行足够的包容、鼓励以及心理支持。使患者在感受到家庭与亲情温暖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训练。
(2)行为治疗
①引导患者进行发声练习。为患者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引导其进行发声练习。结合患者的练习效果进行“由点及面”的渐进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医师需要对患者(尤其是低龄患者)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即使患者因情绪紧张等原因导致多次练习都无法流畅表达,也不应该出现不耐情绪,应让患者进行语言组织再次练习。②使用直接暴露法和系统脱敏法帮助患者消除其自身对语言表达的恐惧并引导患者发声、勇于表达。③专项行为指导与训练: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调整训练,用以调整呼吸系统、构音系统以及发声系统。④引导患者进行发声练习,并每日进行练习巩固,逐渐开展语法练习与实践。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心理问卷是形式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试并对比。(总分在120分以下为正常或接近正常;120 -180分为轻中度障碍;181-240分为中重度障碍;241-300分为重度障碍。)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所得概率、比例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所得计量数据则采用t检验。
2.结果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经过治疗前后所得各项数据同项间对比后发现,治疗后各项数据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证明了治疗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意义,具体数据对比如下表:
表:患者治疗前后心理调查得分对比(X±s;分)
测评时间 | 例数 | 男性平均值 | 女性平均值 | 综合平均值 |
治疗前 | 140 | 195.43±47.76 | 210.12±61.14 | 203.32±50.45 |
治疗后 | 140 | 94.98±32.34 | 102.01±31.45 | 98.32±30.37 |
t | | 20.606 | 18.605 | 21.098 |
P值 | | P<0.001 | P<0.001 | P<0.001 |
3.讨论
口吃病俗称结巴,是一种心因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早产或存在分娩相关损伤的学龄前儿童,其中以男孩最为明显。口吃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或与遗传因素、儿童发育、生理环境等因素都存在一定关联。据流行病学显示:男性患口吃的可能性是女性的四倍,且症状持续至中年的可能性比女性高四倍,口吃病存在有终生发病的可能,其终生发病率近乎10%。
口吃病的形成是偶然性的言语失误或非病态的习惯性语言失误,加之受到心理因素等影响,或发展成不良的言语条件反射。因此,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消除口吃患者的心理障碍则最好的办法就是:对需求的目标形成一个清晰的心理假设,并利用假想的思考,进行预想性语言组织,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流畅的表达。根据条件反射学说,可以采用对口吃的认识,情绪控制和行为矫正,三方面的正确认识引导,增加协调性训练,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在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相对应的行为指导也存在有效价值,在治疗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行为治疗的过程中由医师对患者的表达语速、音节、发音练习、字词句的阅读锻炼等方式,对患者的口吃状况进行干预与调整。在经过行为指导与调整后发现:患者治疗后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之治疗前有着鲜明改变,治疗后患者的中断、重复、拖沓等状况(次数)等明显减少,效果显著。
简言之,对口吃患者进行心理与行为治疗干预主要通过:①心理治疗:心理激励、耐心倾听、说明与指导、心理分析与治疗;②行为治疗:口吃行为矫治、改变认知评价系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患者深入性进行观念转变与行为指导,以新的语言模式替代旧的语言习惯以及巩固和周期性调整语言模式的方法来综合矫治方法。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和行为治疗干预综合性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状况并逐渐引导改善了患者的语言障碍状况。通过心理状况调查的方式分性别、时段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经过数据对比后发现:治疗后各项数据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证明了治疗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意义。但是如果在行为治疗和言语治疗的干预下患者改善了很多口吃现象,那么患者的潜意识就会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本来说话流畅对口吃患者来说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态,因为这与口吃患者潜意识中的自我概念是相冲突的,那患者的潜意识就会关注这件“不正常”的事情,并且可能会认为患者的健康受到了威胁,它会通过提高患者的焦虑水平来做潜意识的应对,所以心理治疗中潜意识的不断重塑将对语言治疗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巩固作用。
综上所述,在恰当心理治疗与行为治疗的综合干预下,口吃患者能够有效的改善其病情状况,逐渐恢复至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言语表达状态。必要的言语矫正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发音问题,帮助患者重获自信,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李朝阳, 郝建萍. 中国口吃现状分析及案例研究[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0, v.18;No.99(02):54-58.
王梅, 杨开仁, 金庞.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疾病认知、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 57(01):89-92.
王建红,李娜,许琪,张丽丽,王晓燕,金春华,王琳.发育性口吃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特征分析[J].北京医学,2020,42(11):1048-1052.
张金冉、李洁、张道龙. 口吃共病强迫症的访谈与治疗[J]. 四川精神卫生, 2020, v.33(04):82-84.
陈爱武. 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的效果[J]. 心理月刊, 2020, v.15(13):116-116.
谭巨丹、尹华英、雷莉、孟拓. 沙盘游戏疗法在慢性疾病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 v.35(23):24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