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中心小学
【摘 要】革命传统类文章故事大多引人入胜,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由于文本表现主题处在离现在较远的年代,孩子们不熟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立足孩子们立场聚焦故事背景、价值取向和关注人物言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价值观的引领。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价值取向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教材则是立德树人重要的载体。语文课程,特别是语文教科书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据有关数据统计部编版小学六年12册课文,革命传统教育类篇数就达到40篇,占小学语文教材14%,不难看出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在小学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统编教材突出“红色精神”——革命传统教育课文,从低年段起对学生进行持久,浸润式的熏陶,使学生从小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我们该如何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故事背景、抓住人物言行及价值取向,对学生进行“红色精神”的教育呢?
一、聚焦故事背景,读出故事的精彩
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以及革命领袖、伟人等,离现在小学生的生活已经很久远,学生既不了解那个年代,也不熟悉这些伟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邓小平植树》、《十六年前的回忆》……以上课文都是以“伟人故事”的形式出现,自身带有浓重革命精神的教育性。这类课文—“伟人的故事”,所涉及的故事一般都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与当今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存在差距,学生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查阅、收集相关背景资料,相关人物及历史事件,利用课前三分钟展示小故事,为理解课文,读懂故事做铺垫。
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那个艰苦的年代环境,让孩子们通过观看图片设身处地体会当时的情景。播放片段视频穿越到那个革命战争年代:当时人民衣着破旧,房子昏暗、泥路坑坑洼洼不忍目睹,劳动人民过着艰辛的生活。文中哪句话体现课文插图的场景?学生已经迫不及待找到了“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因为有背景做铺垫,引导孩子们理解“为什么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就不费吹灰之力了。走进文中结合画面把自己想象成跟随毛主席沿着山路去挖井的小战士,师生互动模拟当时挖井画面场景,学生扮演小战士……通过模拟情境孩子们体会到当时毛主席和战士们挖井真不容易!再通过配乐朗读,情感喧哗升华人文主题,引导学生联系现在幸福的生活,谈谈自己在享受幸福生活时,不应该忘记哪些人呢?让孩子从自己幸福的生活中感受到满满的爱:奶奶、爷爷、爸爸和妈妈的疼爱;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关心……学会感恩,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
二、关注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精神
小学语文科目作为学科的主体,语言文字在渗透红色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革命的战士感人的言行在文本中彰显得淋漓尽致。“红色”教育课文,着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物价值观。教学时,要在引领学生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抓住文本关键语句,反复研读、揣摩,探究文本字里行间的蕴意,落实语言的训练要求,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坚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达到浸润“红色精神”的功能。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和被捕时的情形。文章篇幅长,远离学生的生活背景,文中哪些言行打动你?抓住单元主题和主要训练点进行解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出示重点句在大屏幕,学生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的含义,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片段:
师:“我”看到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从父亲的外貌可以看到父亲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袄,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师:从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生1:从“乱蓬蓬的长头发”“没戴眼镜”我知道了李大钊受过酷刑。
生2:从李大钊平静而慈祥的脸中我读到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坚强。
生3: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生4:母亲哭了,妹妹也哭了。
师:面对“我们”的哭喊声,父亲没有对我们说一句话。
展示:父亲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师:父亲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父亲的表情是安定沉着的。
师: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生: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文中父亲的言行举止已经暗示父亲对革命坚强的性格,对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声而忧伤。相反,他用坚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所体现出一个革命者应有的气节与气魄,教育学生这是我们应该敬佩的崇高的——革命爱国主义精神。父亲这一忠诚还体现在李大钊对待家人也是守口如瓶,只字不提,为了革命时刻准备着牺牲自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如果是我们,是我们中的一个人面临这样的情况又会如何呢?留给学生思索、感悟深华革命爱国精神。通过语文教科书理解感悟革命情感,尊重革命,欣赏革命,崇拜英雄,熏陶学生红色精神,向革命的前辈学习,感恩革命先辈一腔热血保卫祖国,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教育他们爱生活、珍惜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
三、聚焦价值取向,1+X拓展
统编教材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更多的是承载着学用语言的功能。这些课文在不同的学段,它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指导学生进入课堂并从课外活动中受益。教材中的“红色经典”文本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特征,教师应关注文本人文主题,并使用不同教学策略,使学生尽可能深刻了解课文主要价值取向。学完文本后,引导学生选择阅读相关内容的书籍,进行红色教育的课外扩展。
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首儿歌,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让我们寻找雷锋精神,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只能领会字面描写的雷锋做的好事,把握诗歌的主旨有点困难——号召我们向雷锋学习,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为此,如何让孩子们领会文本价值取向意义?前置作业可布置孩子们搜集雷锋叔叔的故事,课前三分钟分享雷锋故事,了解雷锋这个人物。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小朋友在溪边、在小路上寻找雷锋,抓住重点词“泥泞、荆棘”等词语感悟雷锋精神,在朗读中声临其境地感受雷锋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根据图片资料,说一说看到的“雷锋”在马路上、在敬老院、在商场、在等车……到处都是“雷锋叔叔”的身影,渲染雷锋精神。三月“雷锋”月里倡导孩子一起“学雷锋,做好事”,人人争做新时代的活雷锋。
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1+X拓展课外阅读,借助“红色故事”继续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后,推荐学生读一读《总理的睡衣》等小故事,进一步加深对伟人周总理的了解。学习《金色钓鱼钩》这个老革命领导人的故事,让学生们浸润传统的红色教育,敬佩革命精神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推荐阅读《闪闪红星》、《小兵张嗄》《小英雄雨来》等都充满了红色教育书籍。
总之,因为革命传统类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有比较大的。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同时,真真切切地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参考文献:
〔1〕李竹平.革命传统类文本教学要立足儿童立场〔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9(10)
〔2〕陈小平.让“红色精神”深植孩子的心田〔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