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学科美育途径、教育高质量
摘要:学科美育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学科融合,是实现教育高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课前要深挖教材中的美育元素,为实施审美化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课中智慧地选择教学手段和方式,最大化呈现美育内容的美育效果;课后要及时巩固和复习,深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形成个人的审美经验。
一、探索背景
(一)国家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否认,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而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中也强调“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1】我们这里说的“美育”指广义的美育,是各学科课程的审美化教育,它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学科融合。
(二)社会现状
国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习美育工作虽已整整五年了,但从总体看,美育还是基础教育中的重点薄弱环节,目前仍有很多地方、很多学校对于美育的认识片面,重视程度不足。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审美能力没有要求,绝大多数教师个人的审美素养和育美能力欠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以美育人”的意识。学科美育之路任重而道远。
(三)学校特色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附属小学追求“为纯美的童年而教育”,力求在学科美育中,通过每一个审美元素的选择,每一个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每一个教学的细节(教师的语态、体态、神态),都能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从而形成美感经验,丰富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善心、善行、慧思、慧行、健心、健体、艺趣、艺创、勤俭、勤劳十种美育核心素养,为学生美的生命抹上美的底色,进而实现 “教育要引导人更有尊严,更美好地生活”的教育价值观。这也为老师们探寻学科美育的途径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探索主体
在小学美育中,语文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语文学科的美育就是要用语文学科中美的元素即形式美来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进而产生探究这种美的动力,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丰富这类(壮美、崇高美、优美等)审美情感。当我们的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累积起了丰富的审美情感经验后,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学生有了较好的审美趣味或审美格调。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元素
文质兼美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含有丰富的美育内容,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备课时,教师需要充分解读语文教材,可以从语言美、形象美、插图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几方面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元素,为实施审美化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语言美包含字、词、句、段、篇等。在习字环节,可聚焦字词的字形之美,像简单的象形字“水”字,它既有水流动性的特征,又有美学中对称美和曲线美的特点;在欣赏佳句时,可拓展出句子的修辞之美,修辞的使用使句子有“对称美、回环美、连贯美、流动美、变化美”,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体现了生动形象的美。在学习段、篇时,可在美读中体会感受,带学生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景跃然纸面,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多方面地感知教材,从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形象美包含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动物形象、植物形象、物品形象等。人物形象的美往往通过文中对其外表、神态、动作、心理的描述来体现,动物、植物、物品形象美则常常是具备或体现出的类人的优秀品质,如活泼之美、灵动之美、坚韧之美等。
情感美是语文学科美育的关键,无论是从“三维目标”还是从核心素养来讲,“情感”都是育人的一个关键词。中华传统强调“以文载道”,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而具体的情感要素,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是作者创造文学作品的根源与动力。这些情感或是显得优美,或是显得崇高,相较于现实中的情感更加丰富、细腻、深刻,这也是语文美育中强调个体体验,注重学生感受和情感的独立表达的原因所在。
意境美往往是借课文中某个句子或者某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所架构出的美妙情境所呈现出的打动人的风骨之美、气韵之美、震撼之美等;主观的“意”是作者融入作品中的情感,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与作者共情,体会到无形的“意”,而客观的“境”是指教材中的意境美发生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情境的类型不同,构建出的意境美的具体美感自然不同。
插图美是较为直观和形象的美育内容,教材中的插图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能够为教师在挖掘教材美育内容方面做出独到的贡献。
(二)以“纯美课堂”为育美主阵地
我校的“纯美学堂”与一般意义上的学科课堂相比更能凸显“形式”与“情感”的审美意义;更注重“三好”(好奇、好问、好玩)特质的体现,更关注教学方法审美化;更注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审美经验积累。“纯美学堂”要求教师结合小学生自身审美心理的特征,即审美认识的主观化、审美体验的趣味化、审美偏好的直观化来设计教材美育内容的教学过程,做到美育全方位地覆盖课堂,使教材美育内容的美育效果最大化。以下我以四年级下期语文课为例。
1.激趣导入,引起学生审美注意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课前的注意力呢?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巧妙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兴奋点移到上课中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内容当中。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审美偏好的直观化,在导入环节插入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或视频、或图片等美育内容,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
习作课《我的奇思妙想》,为了将学生的思维快速拉进课堂并迅速被激活,我播放了学生们早晨或背着书包,或拉着书包步履沉重地走进校门的照片,从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开始,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想要改变这种沉重书包的强烈愿望,于是奇妙的想法一发而不可收拾。
2.智慧新授,增强学生审美体验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新课讲授环节,教师可以智慧地采用多种方法增强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1)巧用插图,引导学生的审美期待
教学《天窗》时,由于这群城里的孩子从没见过天窗,我们可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读文字,知道天窗的位置和作用,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致的画面;再结合文中的插图,深入感知在一个地洞似的漆黑的屋子里,这扇天窗给乡村儿童带来的想象的乐趣,引导学生继续大胆地通过这扇天窗去想象,从而理解文末语句:从“无”中看到了“有”,从“虚”中看到了“实”。
(2)赏析语言,调动学生的审美直觉
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们可以抓住“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进行重点赏析,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卧”字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那草青水清之地,小儿是侧卧还是平卧,是翘着一条腿还是枕着一条胳膊……因小儿的淘气天真,学生可在脑海里勾勒出无数画面,再安排“随课微写”及时写下来,直观再现了那和谐美好的场景。
(3)感受情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月桃花水》中直接把河流解冻当作人的苏醒来写,用朝霞、桃花和酒窝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动人姿态,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在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铺陈中感受水的灵动,体会作者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的赞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喜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4)关注形象,树立学生的审美标准
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我们可以在要求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之后,去关注对雨来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感受雨来的调皮可爱;关注对夜校环境和女老师的刻画,感受雨来不怕吃苦、热爱学习;关注雨来面对敌人的训斥与盘问、哄骗与利诱的情景,感受雨来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英雄形象;关注得知雨来牺牲后乡亲们的反应,感受雨来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的美好品质。通过从文中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标准。
(5)体会意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能熟练掌握运用多媒体构建音画情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觉器官,帮助他们体会意境美,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
《繁星 七一》紧扣“回忆”一词展开,前两行点明了“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后三行运用结构相同的短语,营造出具体的情境,一方面将回忆的场景具体化,一方面将回忆的具体事件进行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和母爱的温馨。在教学这首短诗时,我给学生配了音乐,让他们在配乐朗读中去感知具体场景,想象具体事情,体会作者情感,然后再进行情感迁移,仿写出自己的诗歌。
3.开放作业,提升学生审美愉悦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的布置,小学语言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也要 紧扣课文的美育内容,布置具有趣味的开放性、创造性的作业,提升小学生的审 美愉悦。
学习完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一课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试着仿写现代诗歌,用简短的语言、丰富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感。上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他们感兴趣的纳米技术知识,与同学进行分享。这样的作业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审美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也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作业的主动性,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愉悦。
4.有效复习,强化学生审美感受
传统的复习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知识累积,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我们每学期会以年级组为单位,整理《知识手册》并印制发给每一个学生。几年来,虽然收效不错,但我发现,小部分学习困难的孩子处于被动死记,效果不佳。于是,我尝试让这一小部分孩子获得充分的参与感,在学期一开始,就给他们布置任务,同自己的小老师一起,用图形、表格、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分版块分单元整理本册基础知识,成为咱们班《知识手册》的主编。这样做,既可以让他们在整理知识时强化记忆,又可以让他们在看到《知识手册》封面自己的“大名”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对学习产生由内而外的主动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探索保障
教师审美素养的提升,是我们探索学科美育实施途径的重要保障。
学科老师要在自己的课堂实施美育,需要个人有着较强的审美素养和育美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读、写、讲、教”四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首先,读美育专著,用最朴素的形式坚持美育内功的修炼。老师们自己制定阅读计划,不限时间、不限地点自由阅读。通过阅读,加深自身对“美育”文化的感受与体会,陶冶性情。
其次,写美育心得和读书笔记。通过“写”将个人的美育成长经历记录下来,展现自我的教育认识、态度、价值观;将我们在追求美育素养提升过程中形成的经验记录下来,展示个体对学科审美化教学的深刻与理性认识,有助于美育成果的提炼。
第三,讲美育经历和故事。经验的分享,团队的发展,是老师美育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通过分享个人的美育成长经历,可以快速提高老师的审美素养。
第四,教审美化的语文课。教师审美素养的提升,首先体现于教师审美化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我校“纯美学堂”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在课前深度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元素;在课堂上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温文尔雅的举止,大气平和的神态去吸引学生,以仁爱之心去关注学生,用多种形式去激发学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启迪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在课后养成学术研究的思维习惯,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特点、特色,甚至风格,学以致用地去进行美育实践。
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不懈的,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的审美趣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学科美育途径的探索路上,我将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9/t20150928_211095.html
【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出版社, 2019.
【3】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岀版社,2016.
【4】蔡元培.美育人生[M].杭州:江苏文艺岀版社,2011.
【5】杜卫.小学美育化教学与儿童创造性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岀版社,2006.
【6】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2000.
【7】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岀版社,2000.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岀版社,2012.
【9】曾繁仁.现代美育理论[M].郑州:河南人民岀版社,2006.
【10】杨培明.教育大道先唯美一一漫谈教师的美育素养[J].人民教育,2016(12)
教育,要引导儿童更有尊严、更美好地生活!
EDUCATION SHOULD LEAD PEOPLE TO BE MORE ASPIRING AND DIGN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