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雷雨》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及其成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3


浅析《雷雨》中的男性人物形象及其成因

茹乐彦

广州市铁一中学 510600


摘要:《雷雨》是中国最早的现代话剧之一。故事情节围绕周鲁两家展开,通过在短短二十四小时之内发生的一系列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讲述了两代人跨越二十多年的爱恨情仇。本文通过细读文本,从身居高位的压迫者周朴园和周萍、社会底层的挣扎者鲁贵、初出茅庐的抗争者周冲和鲁大海三个方面,结合具体事例,详细阐释了《雷雨》中主要男性角色的人物形象,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成因。

关键词:雷雨;男性;人物形象;压迫;抗争

  1. 前言

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的剧作家之一,曹禺创造过许多跌宕起伏、发人深省的优秀剧作,《日出》《雷雨》等作品被多次搬上舞台,在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雷雨》是曹禺大学时期发表的处女作,讲述了周鲁两家跨越二十多年纷繁复杂的爱恨情仇,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剧作安排在短短二十四小时内展开,是中国现当代出现较早的一部现代话剧。《雷雨》塑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因其表达的女性启蒙及命运抗争等主题,大多数文章围绕其中的女性角色展开研究,通过深入研读文本,本文认为剧作中的男性角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将针对剧中男性角色展开深入的讨论,以期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作品表现的主题。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所引述的《雷雨》均为2006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版本[1]


2 《雷雨》中的男性角色形象

2.1 身居高位的压迫者

2.1.1 周朴园

周朴园是周家的大家长,是《雷雨》的灵魂人物之一。二十多年前,刚刚留洋归国的周朴园与周家的丫鬟侍萍有过一段情缘,还生下了两个儿子。但面对现实压力,周朴园妥协了,他默许了家族对侍萍的驱逐,转而迎娶了出身高贵的繁漪为妻。在二十多年的家庭生活中,周朴园一直生活在两种相互纠缠的“人设”中:他对繁漪霸道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周家的一切都要听从他的安排;但他却总是表现出对“已故”太太侍萍的怀念与温情,不许换掉旧家具,不许在闷热的夏季开窗,因为“这都是太太当年的习惯”。

周朴园与繁漪的关系并不和谐。他希望繁漪对他百依百顺,当繁漪表现出哪怕一丁点反抗的苗头时,周朴园就认定她一定是疯了,需要吃药才能好。当繁漪反抗说自己没病时,他完全听不进去,坚持认为“你喝,就会完全好的”,用命令的口吻让繁漪喝药,逼她承认自己有病,甚至不惜让小儿子周冲亲自把药端过来,还让大儿子周萍下跪祈求母亲喝药。

周朴园与周萍之间的关系看似父慈子孝,实则暗流涌动,存在很多问题。周萍之所以选择与继母繁漪开展一段见不得光的不伦之恋,与其说是忠于爱情,不惜为爱情挑战伦理纲常,不如说是出于挑战周朴园权威的一种潜在的心理需求。周萍曾经对四凤评价周朴园道:“他的话就是法律。这个家里谁都得听他的。”

相比于在周繁漪和周萍面前的决绝与冷漠,周朴园对待鲁侍萍的方式似乎显得前后矛盾,这一情节安排也终于为这个封建大家长涂抹上了一丝人性的色彩。二十多年前的周朴园刚刚学成归国,意气风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而浪漫的想象,与出身卑微的侍萍相知相恋,能够生下周萍和鲁大海两个儿子,说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短,可以想见在此期间周朴园一定面临着家族的巨大压力,是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力给了他反抗生活的勇气。然而现实比他想象的更为残酷,他也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赶走侍萍,迎娶繁漪,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周朴园鲜活生命力的终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作为一个真实生命的周朴园,而只有周家大家长周朴园了。身为周家大家长的他,“无亲无故”,没有爱与被爱的权力,因此他把侍萍当作人生中唯一的波澜和温暖,把那段年轻的岁月当作一段可以时时回味缅怀的人生片段。或者从某一角度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更像是一种叶公好龙式的爱[2]。他自认为是爱她的,花了很大的功夫来纪念侍萍,其实这一行为只是一种自我安慰与麻醉,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自己的负罪感与无力感。所以当侍萍真正站在他面前时,周朴园立即表现出了与之前怀念侍萍时截然相反的态度,再次用冷酷与残忍将自己包裹得密不透风。

周朴园对鲁大海则更多表现出了一种对命运嘲弄的无奈之感。当他发现自己最痛恨的工人运动头目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时,仰天感叹“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动罢工”,并且对自己毫无敬重之意。这对周朴园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也是命运对他曾经抛妻弃子的一种无情的嘲弄。

2.1.2 周萍

周萍在剧中有三个身份:周家的长子、继母蘩漪的地下情人、同母异父的妹妹四凤的爱人。周萍与蘩漪、四凤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雷雨》中的主要冲突之一。周萍对蘩漪和四凤的态度看似截然不同,实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抉择,有其宿命式的内在悲剧性。

周朴园抛弃侍萍后迎娶了有钱人家的小姐繁漪,他捏造出“母亲已经去世”的谎言欺骗周萍,并独自去了北方生活,把周萍留在南方老家。面对这样的家庭变故,周萍的心理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在周萍心里,母亲的“死”是周朴园间接造成的,因此母爱的缺失成了周萍对周朴园潜意识中“恨”的根源

[3]。再加之周朴园不曾参与周萍的童年生活,所以他对父亲的怨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开始暗暗增长。周萍对父亲的排斥直接扭曲为对后母的依恋,正是恋母斥父的俄狄浦斯情结使周萍做出冲动的乱伦行为[4]

从周萍的角度来说,周萍对蘩漪一方面是肉体的欲望,是“一时糊涂和冲动”,但与此同时“征服”繁漪所象征的对周朴园的报复也是这件事得以发生的一个重要助推力。与其说蘩漪是周萍的情人,不如说蘩漪只是周萍成长路上的一个工具,而“乱伦”也只是周萍报复周朴园的一种手段。

然而身为周家未来的主人,在这个封建家庭的传统教育下,周萍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与父亲相同的道路。他佩服周朴园,因为排开倔强、冷酷,在周萍看来周朴园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男人。周萍对周朴园充满了尊敬和畏惧,这种复杂的情感使他越来越厌恶与继母繁漪之间的乱伦关系,恐惧让周萍日日忧心,面对蘩漪的咄咄逼人也表现得越来越不耐烦。

要想实现自我救赎,他就需要新的情感来帮助自己摆脱旧情。这时恰好四凤出现了,出现在周萍最悔恨、最耻辱的时候,她新鲜,她有“青春”,有“美”,有充溢着的血,他直觉到这才是他要的[5]。他发现他最需要的那一点东西,是充满地流动在四凤的身体里。因此周萍拼命“让”自己爱上四凤,仿佛年轻纯洁的四凤能荡涤他罪恶的灵魂,能为他死水一般的生命带来活力。然而,他对四凤的追求与引诱,全然是围绕自身需求展开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欣赏与爱恋,所以当外在环境变化,眼看自己与四凤之间的关系就要瞒不住了,他果断选择听从父亲的命令去遥远的矿场上工,连招呼都没和四凤打,和当年抛弃繁漪的套路几乎如出一辙。

周萍与父亲周朴园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自私冷酷,以自我为中心,对生活与爱情的选择全凭一己好恶和外在情势的变化,他们“复杂”得像潭中的泥鳅,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过是他们推脱的借口、放纵的后路罢了。

2.2 社会底层的挣扎者

鲁贵出生于社会的最底层,在周家是一个寄生虫一般的存在。他出身卑微,但使他终身受困于社会底层的原因远不止家庭背景这么简单。他不求上进,贪财好赌,趋炎附势。在与四凤的一次对话中,当四凤已不耐烦时,他本想从烟筒里点支烟,忽然想起这是周公馆,于是很熟练地偷了几支烟卷和雪茄,放在自己的旧得露出黄铜底镀银的烟盒里。鲁贵爱占小便宜,喜欢卖弄自己的市井和精明。他就像那个黄铜底镀银的烟盒一般,烟盒里面装的是他的劣根性,是他无法抛弃的那些世俗金钱的诱惑。他发现繁漪与周萍私通的秘密后沾沾自喜,以为抓住了繁漪的把柄,就可以从中套取钱财,让繁漪为他所用了,在女儿四凤面前对这件事也毫不讳言。他赌博成瘾,把鲁大海寄给侍萍的工钱拿去赌博,在侍萍明令禁止将四凤送到有钱人家帮工后,仍然把四凤介绍到周家做丫鬟,并一次次试图从四凤手中套走钱财。鲁贵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他始终屈服于物质的力量之下,在抽烟、喝酒、赌博中,为毫无希望的生活寻找一丝快乐,最后甚至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2.3初出茅庐的抗争者

2.3.1 周冲

周冲是周朴园的小儿子,从小生活在母亲繁漪身边。繁漪给周冲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现代的西式教育,以及毫无保留的母爱。周冲是《雷雨》中的一个白月光式的人物。他追求四凤,即使面对四凤的拒绝,他仍然请求母亲给四凤提供一个读书的机会;他接受新式教育,信仰自由恋爱、众生平等的价值观。但这样的价值观,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缺乏生长的土壤,显得过于超前,最终也只能走向幻灭。

2.3.2 鲁大海

鲁大海是鲁侍萍离开周宅时带走的儿子,他从小性格率真鲜活,开心便爽朗一笑,生气便破口大骂,有着十足的正义感。对于自己名义上的父亲鲁贵,他怀着厌恶与不屑,厌弃他身上下贱而庸俗的市侩气息。当鲁贵吃完饭后,他故意对四凤说:“哦,爸爸吃完饭还要喝茶的。四凤,你怎么不把那一两四块八的龙井沏上,尽叫爸爸生气。”对鲁贵这种寄生虫式的生活方式进行辛辣地讽刺。当被鲁贵进一步逼迫后,他甚至掏出手枪,气急道:“我——我打死你这老东西!”然而鲁大海的抗争看似激烈,但也注定成为悲剧。他在矿场里组织工人罢工,然而工人头子已经和周朴园私下里达成利益交换,自己不过沦为了一个交易的筹码;他不屑于鲁贵的言行,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鲁侍萍孤身一人带着孩子,必须寻找一个男人组成家庭,以避免社会舆论的口诛笔伐。


3《雷雨》中男性角色形象的成因

《雷雨》创作于二十世纪初,其时中国正处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统治的阶段。在当时的中国,女性地位很低,社会阶层分化严重,这就导致像侍萍和四凤这样出身底层的女性很容易被其他人当作物品一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但与此同时,二十世纪初也是一个新旧社会碰撞变化的时期,很多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传入中国,人们开始关注女性解放、阶级压迫等社会问题。《雷雨》也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塑造了一系列丰富立体多元的男性角色形象,从身居高位的压迫者周朴园和周萍、社会底层的挣扎者鲁贵、初出茅庐的抗争者周冲和鲁大海三方面,深入探讨了在这一思潮之下的男性的处境与挣扎。


4结语

本文通过细读文本,从身居高位的压迫者周朴园和周萍、社会底层的挣扎者鲁贵、初出茅庐的抗争者周冲和鲁大海三个方面,结合具体事例,详细阐释了《雷雨》中主要男性角色的人物特征,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成因。限于时间精力及研究经验所限,本文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作品的文本层面,未来可以结合更多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理念、社会历史背景等多元因素,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曹禺.雷雨[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

[2] 马妍.话剧《雷雨》中的现代性意象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35):31-32.

[3] 张小萍,姜源傅.母爱缺失与恋母情结——周萍心理解读[J].唐山学院学报,2006(03):44-46.

[4] 冯俨.漫谈《雷雨》中周萍的俄狄浦斯情结[J].大众文艺,2011(03):137.

[5] 张玉堂.评曹禺《雷雨》浓郁的宿命论与悲剧性色彩[J].语文建设,2014(33):71-7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