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成长的中学校本教研模式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8
/ 2

基于教师成长的中学校本教研模式研究与实践

梁志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葵城中学,广东 江门 529100

摘 要: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兼顾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构建“雁领式”的校本教研模式。模式以贯彻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理念、完善教师专业成长制度为基础,完善学校顶层制度设计;以打造科组教研链、打造科组教研核心平台、开发跨学科特色课程为抓手,构建教研组团队教研模式;以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投入课题研究为重点,突破教师个人教研瓶颈。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模式;雁领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2019年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顶层设计,提出要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角色定位由“教书匠”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我校紧跟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构建“雁领式”的校本教研模式,打造“头雁”引领、“雁群”齐飞、“鸿雁”高飞成长的教研体系,促进学校校本教研、教研组和教师个体的共同成长。

一、头雁引领——完善学校顶层制度设计

在学校层面,主管校长和教导处作为领头雁,各个教研组像雁阵一样有序发展,并适当划分为不同的梯队。校本教研,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因此,从学校层面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体系至关重要。

(一)贯彻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理念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的,首先要提升教师的主动性,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校本教研又是根植于教学实践的,有效的校本教研能满足教师的职业追求,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这是教师最大的动力。因此,在学校层面贯彻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理念,基于教师成长来推进教研活动,确立了“教研促教,教研强师”的思想理念,教师的教研才能从被动走向自觉,从个别走向普及,从特殊走向常态。

(二)完善教师专业成长制度

制度的完善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支撑。我校进一步完善常规教研制度,基于教师成长举办定期定量公开课、定期学情教情分析、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等。进一步立足学校实际、办学特色、教育资源等条件,研究制定有效、规范的制度,如校本教研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教师教学研究制度、课题规划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支撑科组、教师开展教研,促教师专业发展。同时,针对年级组行政管理较强势,而教研组的专业管理较弱势的情况,提升教研组在学校序列中的地位,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绩效等方面提升教研的比重。

二、雁群齐飞——构建教研组团队教研模式

在教研组层面,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作为领头雁,各位教研组教师像雁阵一样有序开展教学教研。“作为校本教研活动的落实者和执行者,教研组长理应承担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课程与教学工作的专业引导者。”[1]在各教研组长头雁引领效应下,我校各大教研组雁群齐飞,打造出科组教研链、科组教研核心平台和跨学科特色课程等成果。

(一)团队分工合作,打造各科组教研链

教研组根据教师的个人禀赋、专业素养等,依据科目特点,综合划分教研专题,打造一个完备的科组教研链。如语文教研组将科组教研划分为古诗文教研专题、实用类文体教研专题、文学类作品教研专题、写作教研专题、名著教研专题、基础知识教研专题,组成科组教研链,进而分工合作,团队发展。在广东省教研组评选中,我校物理教研组被评为广东省示范教研组,生物教研组被评为省优秀教研组。

(二)开发多层次公开课,打造科组教研核心平台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核心平台。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最坚实的落脚点。我校有着完善的公开课制度,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有1节教研组或备课组公开课。这类教研组、备课组公开课是教师夯实基本功的常规课、成长课、研修课。此外,还有学校研讨课、学校开放日公开课、对外交流课、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市区教学比赛课等等,这些是压担子、促成长的打磨课、精品课、代表课。

(三)聚焦优势资源,开发全教研组的跨学科特色课程

通过一个特色课程教育,总揽起学科的、跨学科的课程,集成一个多元化的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校基于STEM教育理念,开发“葵艺教育”体系。“葵艺教育”由基础性课程延伸到拓展性课程,结合不同科组,开发葵艺智慧教育、葵艺人格教育、葵艺艺术教育、葵艺劳动教育、葵艺健体教育等五类20多门课程。

三、鸿雁高飞——突破教师个人教研瓶颈

在教师层面,从名师到每一位教师均可作为领头雁,在某一教研专题或教研课题中获得专业成长。教师理应是校本教研的主体,但实际管理中容易忽视,“当前校本教研就如马克斯·韦伯所谓的‘意义丧失’和‘自由丧失’一样,是一种漠视教研主体情感和精神价值的‘例行’教研活动。”[2]有鉴于此,我校强化了“和谐发展,双向成才”的教学理念,助力教师突破个人教研瓶颈,让教师自身的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榜样引领,发挥学科带头人引领作用,打造名师工作室

学科带头人是学校各科的最优秀的教师,有着突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威望,有着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而“名师工作室作为基本的校本教研组织,既是校本教研文化建设的基本单位,也将因其特有的资源和禀赋而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引领者和示范者。”[3]我校作为区域性的优质初中,大力培养各级学科带头人,进而打造名师工作室,用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效应,引领教师从个体参与教研到全员参与教研,达到“带动一批人、影响一批人、提高一批人”的目的。我校现有江门市学科带头人3人、江门市名班主任1人、新会区名教师10人、新会区学科带头人13人、新会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4人、新会名班主任2人。

(二)科学成长,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

“实践的每一种形式都不会消除其根本的,人类共存的不完善性,而只能使它发生一种转变,让人自己可以获得其在对未来自决和对世界阐释的实践开放的意义上的决定。”[4]教师专业成长中总会遇到各种“不完善性”的困境,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获得一种“转变”。成长档案袋能体现教师成长过程,把握教师成长轨迹,为教师的反思、调整提供更大的帮助,让教师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从低效教研到高效教研。同时,教师成长档案袋也将对教师的评价,从简单粗线条评价到全面系统考核。

(三)过一种理想的教研生活,投入一个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能提升教学研究的层次,从教学实践中提炼教研成果,而成果又应用于教学实践,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良性循环。建立教师专属课题组,让更多的课题组主持人成为“领头雁”,唤醒教师的专业成长热情,实现人人有课题的目标,让每个教师具备做“领头雁”的信心与能力。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新时代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中学校本教研模式构建的研究”(课题立项号2019YQJK36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赵敏,蔺海沣.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从“共存”走向“共生”[J].教育研究,2016,37(12).

[2]谭天美,范蔚.校本教研主体互动的缺失与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7 (1).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