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性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3

关于留守儿童性教育现状调查及建议

陈文君 罗家茁 郭宝心 王佳成 李富娟

陕西科技大学 7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留守儿童(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在中小学开展科学的性教育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性教育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needs of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dolescents), scientific sex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shaping of a sound personality.

Keywords: Left-behind childr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ex education

近几年来,青少年受到性侵害以及青少年性犯罪率等问题频频见于各大新闻媒体。这说明,对留守儿童(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刻不容缓。否则,将给他们个人心理、家庭和社会造成更多的危害。

性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 性教育不只是读一本书, 也不是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次录像便能实现目的的教育,而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随受教育者年龄不断发展的再社会化过程。

  1. 因性意识萌发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过程逐渐出现的一类特殊群体,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随着社会发展,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据最新统计资料,正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数量大概有6000多万,而他们的父母年龄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青春期界定的标准(10-20岁之间),可以断定留守儿童中的大部分已经处在青春发育阶段。而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他们,生理上的巨变会引发心理上的动荡不安,这种在性心理上的特殊体验就是“性意识”。性意识的萌动必然会导致他们对相关问题的敏感与好奇,甚至有人跃跃欲试。一项国家级课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有64.24%的人渴望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知识;有49.88%人希望了解与异性交往的礼仪和方法,有42.26%人希望了解性生理知识;有29.75%的人希望知道性对于人生的意义;有20.15%的人渴望获得处理性欲的方法。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学习、社会的因素,他们性意识的发展对其心理健康有其特殊的影响:

  1. 性意识发展迅速。根据对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得知:性兴趣的产生、渴望接触异性身体、向往异性、心中已有特别喜欢的异性,或者已经有了亲密的异性朋友、恋人等指标的现象,普遍早于城市地区的青少年,性意识呈现低龄化趋势。

  2. 恋爱需求和性需求的程度普遍强于其他同龄人。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即外出务工,而隔代监护人或其他监护人没有也不可能完全代替家庭教育中对儿童性教育的引导工作。另外,由于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相隔,导致他们普遍缺乏安全感及归属感。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把爱与被爱的需求转向了同龄人,尤其是异性。而这种需要往往没有被正确的引导和疏通,以致于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对性更为强烈的渴望和兴趣。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性欲望和性冲动,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在行为上也更容易酿成严重的过失。

  3. 美国心理学家赫罗克把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以疏远异性为标志的性厌恶期,在这个时期通常对异性采取回避、冷淡和粗暴的态度。

(2)“牛犊恋”期,表现为倾慕年长异性,从行为上乐于接近年长异性。

(3)狂热期,喜欢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异性。

(4)正式的浪漫恋爱期,特别关注某一个或某一类型的异性,渴望与之恋爱,对婚姻产生向往。

在性意识发展的不同阶段,留守儿童的心理体验较同龄人更让容易出现困扰: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自卑、焦虑、暴躁、抑郁的负面情绪更容易占据主导地位;性意识发展的过程中易受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容易形成错误的性认知,这些都不利于留守儿童性意识的成熟和社会化过程。

  1. 留守儿童(青少年)性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

1.隔代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溺爱现象严重

隔代监护教育方式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年龄差距。由于隔代监护人年纪较大,大多数老人的文化水平都较低,对孩子学习遇到的问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此隔代监护的教育方式大多只能发挥监督作用,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造成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无法形成有效交流,最终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另外,祖辈老人认为儿童父母不在身边,自己作为孩子的亲人要更加疼爱孩子,尽自己的所能满足儿童的需求,在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和思想问题时,祖辈老人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不是加以劝导,而是一味地娇惯和纵容,使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不能正确认识到自身问题。

2.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对青春期性生理的正确认知

农村留守儿童性意识的萌发较其他青少年群体要早得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稳定的因素也相对的增多。据调查,很多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对青春期身体的发育的了解相当的匮乏。女生在月经初潮时不知所措,出现害怕的心理。她们既不敢询问家中的监护人,也不敢咨询老师、家长、朋友。同样,男生在首次遗精时,因为无心理准备,表现出恐慌、心神不宁等态度,不能正确认识到身体的变化,同时,对性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缺乏了解,缺乏必要的生理知识和防范意识。

3.农村留守儿童性意识萌芽的提前

春期的留守儿童在性意识方面发展迅速,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性意识的产生、渴望与异性接触、早恋等现象普遍较其他青少年提前。由于学校、家庭对其进行性教育的活动及其的缺乏,因此这种需求并没有被正确地加以引导和开解,以至于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性心理发展的不健全,容易形成错误的性认知,甚至出现严重的过失,这些都不利于留守儿童性意识的成长和成熟。

4.农村留守儿童在两性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在两性交往的过程中,留守儿童的心理体验较之其他儿童更易出现困扰。主要表现在:害怕与异性交往导致的害羞、恐惧、自卑心理;对异性的高度关注,想引发对方关注的表现心理;对异性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得不到回应的焦躁、不安情绪;对爱慕的异性强烈的占有欲和为此产生的冲动情绪;缺少对异性爱慕感情的正确指导,导致的厌恶、抵制情绪。这些将会在学习生活上产生消极影响,严重制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对于留守儿童(青少年)开展性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性教育是有关性的教育。大量证据表明,性教育能够使儿童和年轻人获得准确且适龄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建立积极的价值观。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对儿童的成长起到正向干预的作用,狼孩等的例子可以证明人的身心发展方向、内容和水平不仅是由遗传决定的,人的发展具有复杂性、关联性、互动性与规约性。改变儿童的成长环境便可以改变儿童的发展方向。

因为缺乏性教育而带来的问题比比皆是, 国内近期频频有新闻报道,未成年性犯罪数量在上升,意外怀孕与青春期对自身不正当防护造成身体损伤的例子也大量出现在公众视野。同时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由于不正确价值观的影响或同龄人造成的心理压力而变得自卑、内向,若再没有得到正确的调节引导便有可能发展成抑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当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

在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下,我国居民贫困状况有了极大改善,吃不饱穿不暖与营养不良的情况已经基本被消灭,对于青少年的培养重点已经从外在转变为内在,体现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状况与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便是教育。性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相互独立,它们均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重心还未向内陆转移,身处大陆内部的人多选择去沿海城市务工,为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压力,儿童会被留在家中,形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在逐年上升,由于监护人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影响便全部来源于网络与同龄人,同时由于教育的中重心仍未完成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留守儿童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正向引导方面基本是空白,若受到一些不正确的影响,错误的心理就会跟随并持续错误的指导,直到出现事故。缺乏性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是儿童自身的成长会出现很多问题,并且会遗留下错误的根源;另一方面是留守儿童不能正确的保护自己免受不法分子的侵害,近年留守儿童遭性侵案例也在频繁映入公众眼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青少年包括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性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当代青少年出现的问题并呵护其健康成长的比较有效的手段。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与国家文明程度,性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必然。

四、开展留守儿童性教育与心理教康教育的建议

由于解决“三农”问题是长远的过程,短期内我国农民工往城市迁移的现象不会扭转,大部分留守儿童所盼望的完整家庭生活暂时无法实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保护留守儿童权益只有以与之联系最密切的家庭和学校为基点,同时依靠社会及法律支持形成良好的监护体系,保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1、家长消除传统观念

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父母在外出打工的同时更不可忽略留守儿童生理上与心理上所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认识到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性教育的意义,提高自己的硬件条件,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的性知识和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尽量做到在无形中向留守儿童传播性知识;当孩子提及有关性方面的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简单明了的回答孩子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回避;指导孩子都过正规途径获取性知识;父母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还应从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等方面来指导留守儿童避免过早发生不适当的性行为,并积极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及社会责任感。

2、学校开展针对性教育的专属课程

农村学校要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素质教育,长期开设一些生理卫生课。学校应加大力度引进相关专业的教师,弥补其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向留守儿童传播性教育,并提供让孩子们进行心理咨询及解答生理问题等场所。   

3、政府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的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对于社会还不具备清楚地辨识能力,所以社会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意这个特殊群体。我国各级教育机构和卫生保健部门应加快研究的步伐,尽快研究出一套生动、活泼并且适合儿童的性教育教材。与此同时,各地相关组织还应联合学校全面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性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从根本上转变对性的观念。

4、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在现有的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基础上,有针对性进一步完善对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保护,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在其父母工作地方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以减少留守儿童脱离父母的监管。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专门机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统一监护管理,让留守儿童在温暖的集体环境中健康成长,使其不再因父母的外出务工而感到孤独或被遗忘。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童年,也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太多,而且范围广、涉及的方面也有很多因素,针对留守儿童性教育问题需要尽快的解决,并且需要持续的进行。希望相关组织及教育单位能够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现阶段的教育状况,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设意见,能够搭建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支持的性教育模式。让处在农村的孩子们学习到相关的性知识,学会保护自己。当然,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帮忙,才能够切实并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性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