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在《语文园地》中新增了一项训练栏目 “字词句运用”,对本单元突出的、有价值的语言现象进行综合练习,是对单元或已学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能力点的集中反馈和练习。笔者以第一学段教材为例,立足教材,系统梳理,分类定位,发现编排的有序体例,在体系化的视角关照下,关注整体,前后勾连,精准定位,把握教学难度、梯度、程度,在指向思维发展的训练中,落实有效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品质和语用能力。
关键词:字词句运用 策略
“字词句运用”栏目是统编教材在《语文园地》中新增的一个版块,对本单元突出的、有价值的语言现象进行综合练习。这些语言现象如朗读背诵、积累词语、理解内容、运用词句、拓展练习等方面,系统设计在教材的课后题中,又在“字词句运用”栏目中进行综合呈现,有呼应、有连接、有强化、有综合。这充分体现“字词句运用”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这样编排,体现了从学习新知到理解运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如何才能有效实施“字词句运用”栏目的教学,促进语言的学习和运用。笔者通过明确要素分布,基于单元整组,准确定位目标,指向思维发展的学用结合训练,来发挥“字词句运用”栏目的更大价值和意义。
一、明确要素分布 领会编者意图
通过梳理“字词句运用”在教材中呈现的序列,我们发现“字词句运用”栏目的语言训练点依循学段特点和语文素养序列,有层次有梯度地展开,它与语文要素、阅读教学、园地的其它板块有着密切联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多样化的综合渗透,意在让语文学习在实际运用中,扎实落地。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有四个关注,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心里有谱、有的放矢:
(一)关注要素纵向梯度呈现
教材中“字词句运用”栏目能力训练点会多次呈现,但能力目标会逐层提高。如下表:
通过要点梳理,我们发现二上园地五、六、八的“字词句运用”栏目中皆出现猜词语意思的训练。猜测是对问题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的思维过程,是阅读中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可见,在识字量还不足的一二年级,为了尽早帮助学生掌握这种技能,促进更好更广泛地阅读,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有依据的猜测方法训练。
拓宽梳理范围,我们又会发现有依据的猜测训练点,并没有在一年级“字词句运用”栏目中出现,但却在课文后的习题中多次出现。
通过上图,我们不难发现其纵向训练的梯度安排。在图画的帮助下猜字的读音,是针对一年级孩子初次接触这样的思维方式,分步训练其有依据的猜测,由猜读音扩展到猜意思,再到运用多种方法来猜词义,一直到在语境中综合运用。教材要素的体系安排,充分体现了“层次递进,螺旋上升”的编排意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契合教材的编排意图,用联系性、整体性的思想理念来处理教学。
(二)关注要素横的多维呈现
二上的园地一、四、五中“字词句运用”都指向了语言表达,但细细分析,就会发现要素落实的角度不同,有指向将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巧妙融合的,有在对比中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的,也有借鉴表达进行仿说或仿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如下表:
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多角度多层次,在教材编排中对语言运用要素的落实应各有侧重点。
(三)关注要素单元内辐射分布
统编教材单元中的一个要素往往从理解、感受、体会、效果等各种不同角度,以辐射之势步步落实,形成一个多元的联系。
通过列表,可发现园地中的“字词句运用”正是本单元要素训练点“体会动词表达的准确性”的综合体现。要素以不同的视角辐射到单元课文中,而又综合于“字词句运用”中运用练习。如:“字词句运用”题中动词“迎、追、披、甩”出自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中小蝌蚪的动作,以动词表现青蛙的外形特征;“穿”来自于课文《我是什么》,将单元课文中的动词集中到“字词句运用”,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更是运用的提升。
(四)关注与其它板块的联系
“字词句运用”栏目的学习有的与阅读课文、写话、园地中的其它板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整合资源,构建合理的教学实施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鼓励探究性学习。
二下三单元的能力训练点非常清晰,不管是《“贝”的故事》《中国美食》、“我的发现”还是“字词句运用”都指向“偏旁表义”这一构字规律的训练,教材通过图文对照、生活情境、查字典等方法不断强化、验证这一规律,使学生习得并能运用形声字规律来识字,独立认识更多的汉字,助推课外阅读的开展。在教学中老师便可将这些方法融合在一起开展教学,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时效。领会编者意图,才能准确理解教材,挖掘“字词句运用”教学价值,合理施教,有深度的教学。
二、整体关照 目标精准定位
语文要素“前后勾连,螺旋上升”的特点,意味着我们教学时要有整体关照的意识,并把握好难度、梯度、程度,不可一味拔高或者降低,偏离标准。所以如何精准定位,要有三个意识。
(一)年段意识
一二年级的“字词句运用”将识字、词句积累、说话写话练习融为一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年段特点,在学习时尽量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思考。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语言的积累、语言运用的适切语境以及把句子说具体等都要在情境中、想象中、比较中、生活经验中实践。
(二)要素意识
只有将语文要素与“字词句运用”教学内容相对接,才可以更加明晰教学目标的定位。以一二年级为例,“字词句运用”能与单元要素匹配的有19次,基于这样编排,很显然语文要素所关注的识字、理解、句子表达的要领等语言运用,与“字词句运用栏目”一脉相承,前后呼应的。弃要素不顾,孤立、单一的教学“字词句运用”栏目,对语言运用的重视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关注要素的分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坐标,把握好教学的难易度,应该教到什么程度。把握好了这个尺度,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言语思维品质就能在实践运用中生长起来。
(三)整体意识
立足单元整体,研读整个单元,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字词句运用”栏目与其它板块、课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有了整体意识,就会发现,“字词句运用”栏目的学习,有的可以和某篇课文的某个版块学习相结合,有的与园地中的其它板块学习可以结合。备课的时候把“字词句运用”栏目当作单元整组教学的一个语言运用综合板块,与阅读或者其它版块机动整合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便能构建属于自己的学习实践,拥有自我意识鲜明的知识梳理、方法习得、能力发展和习惯养成体验。
三、学用结合 指向思维发展
语言运用的练习是贯穿语文学习的始终的。“语文园地”编排“字词句运用”,正是以此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运用,在理解运用中发展思维。
(一)创设语境 培养形象思维
教材注重在词句的理解和运用中强调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理解并运用。教学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情境还原并具象化,感悟表达的效果。
二年级上册“字词句运用”安排了比喻句的练习,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发现事物特点,再结合泡泡提示,构建起对比喻句直观、感性的认识,进而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说说一些常见事物像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挥想象,调动生活感知,进行说话练习。由此使语文知识方法的习得与生活经验建立联结,把语文知识顺利转化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巧设支架 发展逻辑思维
支架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能更好地掌握的语言表达的奥秘,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图示支架、情境支架和范例支架等,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训练并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问题支架
“下面的事物像什么?”估计学生都会说,但是“看谁想得妙,说得多,”不仅考量学生的发散思维,更是考量学生的求异思维。我们在教学时利用问题支架,能理清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在脑中快速形成比喻形象。
事物1 | 特点 | 比喻 | 事物2 | 效果 |
柳枝 | 细长 柔软 碧绿 茂密 | 像 | 秀发 | 特征相似度高 有美感 |
丝带 | ||||
珠帘 | ||||
雨丝 | ||||
绳子 | 缺少美感 |
2.情境支架
如下题:
显而易见,这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培养学生根据词句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来想象画面,体会想象乐趣的。
师:小朋友,这句话来自于哪篇课文呀?
生:《羿射九日》
师:回忆一下课文,最后一个太阳的“害怕极了”,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从“慌慌张张”的神态中可以看出太阳很害怕的样子。
师:“慌慌张张”的太阳会是怎么样的?
生:……
师:生活中你有过慌慌张张的时候吗?你当时的心情如何?
生:有一次我迟到了,我满头大汗地跑到教室门口的时候已经8:40了,我都听到自己的心“砰砰砰”跳得很大声,我真害怕老师批评我,同学笑话我……
师:看,一鸣小朋友因为迟到而紧张害怕了。那么,着急的李明杰会怎样跑进教室呢?
生:急急忙忙 风风火火 急匆匆……
师:对了,这些词语都是表现李明杰着急的样子的。那么,如果你高兴或者很难过,会怎样跑进教室呢?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生仿写,反馈,修改,全班交流。
像这样,借助情境支架,进行合理想象,对语言进行创造和延伸,从而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就是支架发挥的有效作用。
3.范例支架
二上《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栏目,呈现了三对意思接近或类似的动词,不仅要求理解,还要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性。对于识别判断能力都不够熟练的低段学生来说,是有较高难度的。而给出一个范例支架,会大大降低学习难度。
(三)迁移运用 提高灵活性思维
迁移是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因素积极思考问题,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举一反三、触类傍通正是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充分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迁移知识和利用知识能力。例如:
这是一首描绘风景的儿童诗,第一小节对田野的描写,是根据课文《一批出色的马》中相关的语句改写而成,第二小节抓住云的颜色和形态进行描写,两个小结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体会二者的相似之处。
教学时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从本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思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类别去大胆想象,寻找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特点。这样教学降低了学习难度,也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迁移思维,运用语言规律表达对身边景物的不同感受。
总之,“字词句运用”栏目的教学一定要建立在前后勾连,整体关照的基础上,把握要素落点,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科学合理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