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中学 224225
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属于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这一理念早已出现,近年来在中考试题中有所呈现,实现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增强个人民族、国家认同感的初衷。笔者结合2021年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尝试探讨家国情怀的内涵以及如何培育。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一般说来,家国情怀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持有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持久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称,“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于家国情怀做出了明确定义: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所以我们平时历史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家国情怀,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等,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去。
因此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新的考查角度,迅速受到中考历史命题者的青睐,应用越来越广泛。这里我以2021年各地历史中考试题为例,说明家国情怀在中考中的考查,期望能够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与关注。
二、试题举例及其解答方法
例1:(山西省·5)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九年级(1)班开展“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李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A.传统习俗的变化 B.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C.传统节日的起源 D.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
【试题解析】本题借助传统节日这一新颖的形式来考查家国情怀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备受人们重视,是因为节日蕴含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仔细阅读题干“春联”、“中秋节”的信息,可知“春联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而“中秋节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和幸福,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这样很好地理解春联和中秋节习俗活动能够反映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选项B符合题意;传统习俗的变化,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A排除;传统节日的起源,在题干内容中也没有体现,C排除;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与题干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B。
例2:(山西省·8)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共产党 祭黄帝陵文 |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
国民党 祭黄帝陵文 |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方; 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猷,群情同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 |
A.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试题解析】本题通过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陵考查家国情怀。相传,炎帝和黄帝领导的两个部落生活在黄河上游一带,后来又都向中原发展。黄帝战胜炎帝以后,黄、炎部落结成联盟。黄炎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根据题目所给时间“1937年4月5日”可知,当时日本已经发动了侵华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共同祭拜黄帝反映了当时首先抗日这一时代背景,都是炎黄子孙,同根同源;再看祭文“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和“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献,群情同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因此它是在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B正确;抗战全面爆发使在七七事变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七七事变之后,故排除C项;当时蒋介石没有放弃反共,故D错误。故选B。
例3:(海南省·10)袁隆平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个梦想,他一辈子离不开稻田,并为之奋斗一生“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试验田的路上。”这体现袁降平
A.一生守护“大国粮仓”精神 B.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
C.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 D.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精神
【试题解析】本题通过重要科学家考查科学家的精神,属于家国情怀。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他在1973年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这项新技术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并在国内外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为我国增产粮食近3亿吨,并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袁隆平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奋斗一生守护“大国粮仓”,所以A符合题意;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所以B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所以C不符合题意;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精神体现的是抗疫精神,此项不满足题意,所以D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是A
三、家国情怀的培育
家国情怀类在中考试题中的考查形式丰富多彩,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在一起,逐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当然培育家国情怀离不开教材,刘芃认为:“教材是学科素养的一个富矿,教学应该在教材的历史叙述中提炼核心素养的线索和精髓;要变换问题情境,举一反三地让受教育者养成用核心素养的方法理解历史现象、阐释历史问题的思维习惯。”这一论述对家国情怀的培育同样适用,教师在备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深入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考生对祖国、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对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注释】
[1] 申亚欣,《三句话读懂习近平的家国情怀》,2015年10月06日,人民网-时政频道。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5页。
[3]刘芃,《卷里卷外刘芃论考试》,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