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新媒体下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

马悦

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1198

摘要: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新媒体发酵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为高校稳定突发事件的舆情、加强校园管理和维护自身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文章结合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规律,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和管理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

随着微博、抖音、微信等网络言论较自由的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对各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操作和运用日渐精通,使新媒体平台取代传统的交流手段成为学生的依赖性发声筒,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管理形势随之日益严峻,科学研判高校中突发事件的发生和管理的特点、机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成为了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重要工作。

  1. 新媒体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和发展过程

  1.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

一是突发性。网络舆情的共同特点在于爆发速度快,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同时产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难以防备的特征。二是主体特殊性。大学生作为有思想、有个性的青年,较注重个人直观感受,好冲动,在受到情绪化的影响后,极容易失去理智成为舆情的传播者。三是群体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的决策会容易受到所处群体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在面对事件时失去个人的理性判断,随波逐流,加剧舆论传播。四是速度快。新媒体的开放性以及便捷性特征,使得信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传播。五是危害性。就突发事件本身来讲,具有较强的负面性,再加上舆论的煽动,将对高校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威胁。

  1.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形成发展过程

在新媒体推动下的网络环境中,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是潜伏期,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与事件一同产生,发布到网络上的图片、文字和音频因其强烈的话题性而成为网络舆论发酵的苗头。二是形成期,在公众面前,事件的新奇性以及丰富的图片音频信息极容易被引起广泛兴趣,从而扩大关注量和评论转发量,网络舆论由此形成。三是爆发期,评论和转发的加大加剧了话题热度,从而使参与人数剧增,形成难以控制的舆论形势。四是消退期,随着高校的介入和其他事件的发生,原有的舆论因素被解决、覆盖,舆论态势将逐渐缓和进入消退期。

二、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生的应对策略

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可根据其形成发展的周期,结合各周期的发展特点做出科学的应对:

一是提早进行干预。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测和预判机制,形成具有科学性的舆情应对小组,是面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有利保障。由于网络的加速,舆情的发酵非常迅速,高校若待舆论信息膨胀时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为时已晚。高校应该结合学生群体、舆论发展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监测和预判,依托网络大数据和广泛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对易产生问题的对象尽早采取心理辅导、行为引导等措施,以防患于未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实行严密的监控和科学的评估,以尽快预判舆论的发展走向,提早制定应对方案。

二是做到公正公开。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在舆论的形成期高校就应该尽快对事实真相做出调查,严肃对待,及时公布,以积极负责的态度进行处理。可通过官方媒体、文件通告等形式,消除大众对于事件的疑虑,缓和各方矛盾,同时也要注意所发布内容、文字的精确性,避免舆论的再次升级。另外,在整个舆情中,往往存在个别重要人物,他们引导了整个舆论的导向,其言语受关注度和受认可度较高,高校要尽可能以此类“领袖”人物为处理重点,以事实真相加强劝导、教育与沟通,使其带领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是及时总结反思。在舆论消退后,事件的中心人物以及与事件主要相关的同学难免会因为舆论遭到不同程度的人身攻击、威胁等,严重者将影响正常的身心发展和生活节奏,高校要及时对这类学生群体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密切关注其心理发展状态和生活状况。同时,对于在突发事件舆论中发表不恰当言论,做出不合理行为的同学,要根据相应的制度做出严格的批评处理措施。在高校管理者和网络舆情应对者的层面看,要认真反思事件在产生、发展、消退各个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认真进行经验总结。

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的机制建设

近年来,发生在高校内的突发事件主要因学生矛盾、学校管理等引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学生自主性的增强,极容易产生不良网络舆论从而影响校园的正常管理,科学、规范的舆情处置机制可有效帮助高校管理者推动对校园的科学建设,从而营造健康文明的教育环境。

  1. 重视宣传工作,筑牢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高校在校园管理时往往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容易忽视对网络阵地的管理,随着互联网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影响程度的加深,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应随之增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下足功夫,推动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公众号、微博等互动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一方面是加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灌输,另一方面是对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加强关注与引导。

  1. 进行科学管理,制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置机制

首先要有完备的制度保障,制定高校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学生行为准则等,教育和警示学生在自身的权责范围内发表言论。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对舆情处置机制进行及时的调整、修改和完善从而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速度和效果。其次,要形成全面的管控格局。成立专门的舆情管理及舆论问题研究小组,职责分明。在成员的构成上,要包括党委宣传部成员、学生保卫处成员、学生工作处成员、思政课教师、心理发展中心成员等,形成管理合力。再次,要顺应网络发展的态势,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监控平台,对学生进行数字化备案,对学生所使用的网络账号信息进行备份。另外,要加强管理队伍的专业能力,定期开展培训交流,收集典型案例及其对应的处理措施,并引导管理队伍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在适当情况下进行模拟演练。最后要加强同辈群体教育,培养学生的辨别意识和网络言论规范能力。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群体中加强教育,以提高其思想意识和观察敏锐度,使其及时发现问题,发挥积极正向的示范带头作用,科学应对问题。

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突发性、危害性以及参与主体的不易控性,为高校进行干预管理带来了难题,也对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威胁。高校应在有效的机制保障作用下,根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生发展的各阶段的特点,采取对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1]胡灿东.几种危机管理理论之比较及其借鉴意义[J].东岳论 丛,2015,36(12):185-188.

[2]刘修阳.高校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机制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4,(8):80.

[3]刘艳华.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与思政教育创新探析[J].江苏高 教,2017(6):83-85.

[4]舒刚.风险社会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的治理机制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9.

[5]吴雪婷.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机制及应对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03).

[6]王海建.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能力建设[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7]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 20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