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在胃癌腹膜转移转化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2
/ 2

阿帕替尼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在胃癌腹膜转移转化治疗中的应用

刘月白

四川省肿瘤医院 ·研究所 教育培训部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目的 探究阿帕替尼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在胃癌腹膜转移化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82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分别接受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奥沙利铂+替吉奥+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为34.15%,较对照组12.20%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22%,与对照组46.34%相近(P>0.05)。结论 在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化疗治疗中,应用阿帕替尼+奥沙利铂+替吉奥,可提升疾病控制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胃癌;阿帕替尼;化疗治疗

转化疗治疗为胃癌腹膜转移主要治疗方案,其中奥沙利铂+替吉奥为主要化疗方案,在胃癌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姑息治疗中应用广泛[1]。阿帕替尼为新型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新生血管,促进细胞凋亡,以达到控制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转移的效果。相关研究表示[2],在对胃癌患者治疗中应用阿帕替尼治疗效果理想。为此,本次研究选82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分析奥沙利铂+替吉奥+阿帕替尼治疗对其转化治疗效果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82例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30~69岁,平均(58.33±4.30)岁;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33~71岁,平均(59.12±5.22)岁;组间基础资料相近(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胃癌腹膜转移;②身体耐受性良好,卡氏评分≥70分,可完成转化疗治疗;③精神状态正常,可配合完成治疗;④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它恶性肿瘤;②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③预生存期限<3个月;④研究期间脱出、死亡;⑤临床资料完整。

1.3方法

对照组(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奥沙利铂(江苏恒瑞,H20050962)静脉滴注,滴注剂量为首次体表面积130mg/m2,持续滴注2~6h,无主要毒副作用发生后,后每间隔21d给药1次;替吉奥(齐鲁制药,H20100150)口服治疗,20mg/次,2次/d,早晚餐后服用,持续用药28d后停药14d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用药至患者无法耐受或病情恶化。

观察组(奥沙利铂+替吉奥+阿帕替尼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阿帕替尼(江苏恒瑞,H20140103)口服治疗,850mg/次,1次2d,早餐后30min服用,持续治疗28d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治疗2个周期。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实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若患者不良反应严重无法耐受,则适当减少用药剂量或暂停用药。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两组均于治疗3个月时进行疗效评价,以RECIST[3]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进展,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100%;(2)统计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软件为SPSS24.0,(%)表示计数资料,2检验;(Χ±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提示比较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为34.15%,较对照组12.20%高(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n%)]

组别

n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无变化

进展

总缓解率

对照组

41

0(0.00)

5(12.20)

11(26.83)

25(60.98)

12.20(5/41)

观察组

41

0(0.00)

14(34.15)

19(46.34)

8(19.51)

34.15(14/41)

2






5.549

P






0.018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腹泻3例、恶心呕吐9例、血小板下降4例、高血压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22%(21/41);对照组发生腹泻11例、手足综合征4例、血小板下降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34%(19/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2=0.195,P=0.659>0.05)。

3.讨论

胃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原因与长期炎性刺激、息肉等相关,出现明显自觉症状时多为中晚期,出现肿瘤细胞转移情况。腹膜转移为胃癌细胞主要转移方向,为胃癌患者死亡主要原因。在对胃癌患者转化疗治疗中,奥沙利铂+替吉奥为主要治疗方案,但发生腹膜转移后,此种治疗方案是否可保持良好治疗价值仍有待研究。

阿帕替尼为全球第一个被证实在胃癌晚期治疗中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标准化疗方案失败后应用该药治疗,也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限[4]。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缓解率显著提升,考虑原因为,在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治疗中,奥沙利铂以DNA为作用靶点,与DNA形成交叉联结,对抗肿瘤细胞增殖;替吉奥为一种氟尿嘧啶衍生物,可增强奥沙利铂作用强度;在此基础上应用阿帕替尼,可对抗肿瘤中新生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组织内部血运供给,以促进肿瘤细胞缺血凋亡,提升治疗效果[5]。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相近,说明联合阿帕替尼后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提示治疗安全性理想。

综上,对胃癌腹膜转移患者转化疗治疗中,应用阿帕替尼+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可提升总缓解率,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殷国庆, 王忠, 周峰,等. 替吉奥与阿帕替尼单药二线治疗晚期胃癌伴肝转移的效果对比[J]. 广西医学, 2020, 042(004):425-428.

[2]杨尊敬, 杜先玲, 杜先艳. 阿帕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19, 34(01):126-1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8):29-36.

[4]蔡明志, 王学军, 邓靖宇,等. 联合应用阿帕替尼在不可切除晚期胃癌转化治疗中的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 2020, 47(09):20-23.

[5]杨宁娟, 殷常春, 潘守杰,等.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对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J]. 中国临床研究, 2019, 032(002):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