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古诗词之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初探小学古诗词之美

曹淑瑞


(西安市雁塔区大雁塔小学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中国古诗词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从小学古诗词的韵律、情感和意境三方面入手,探究其所蕴含的美感,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为小学古诗词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 韵律 情感 意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小学统编教材中入选的古诗词

大多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佳材料。针对小学古诗词之美这一问题,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做了以下初步探究。

一、吟诵古诗,感受韵律之美

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只有凭借吟诵这种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在整体把握诗词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或慷慨激越,或浅唱低吟,一字一腔,吟诵得有眼有板,可以使学生感知诗词的音调美,体会到音乐旋律的味道。阅读古诗词,重点不在“阅”,重点在于“读”,这里的“读”是一种品味,一种思考,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它让人情不自禁想反复吟诵,深深咀嚼,无形中形成一种特有的语感和体会,进而揣摩感受诗文中所蕴含的细腻情感。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诗,整首诗以“ɑn”韵为主,音调顿挫缓急,平仄错落有致,极具音乐的韵律美。吟咏之中,我们仿佛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一幅富有生机的明媚秀丽春景图尽现眼前。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不断品味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二、广读诗词,体验情感之美

古诗词的取材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也是复杂丰富的,给读者呈现出情感的多样性。在山水田园诗中,表达的是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惬意之情。在咏物诗中,诗人将自己的政治理想或某种志趣、情怀融于某种具体事物身上。在咏史诗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忧虑,对个人遭遇的不平。送别诗,表达对友情的怀念、或对亲人、朋友的安慰、嘱咐、祝愿。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或因仕途不畅贬谪外地,或因外出经商长期客居他乡,或因躲避战乱长期漂泊在外的寂寞孤独、悲凉艰辛的感受以及思乡思亲的痛苦等。

古诗词中思想感情的复杂丰富性也表现在具有时代特征。诗词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流露,更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都会在同时期的作品上打上印记。例如在盛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诗歌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中晚唐时期,政治腐败,国事衰微,人民生活痛苦,诗歌多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古诗词中思想感情的复杂丰富性还表现在具有个性倾向性。不同的诗人,作品表达的情感自然各具特色。即使同一诗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身份不同,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千差万别。例如杜甫。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之正处年少风华正茂之时,写出了《望岳》、《画鹰》等诗,充满了青年诗人朝气蓬勃、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斗志豪情。杜甫在长安求取功名而未果,郁郁不得志。此时写出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兵车行》等作品,反映诗人深切了解民间疾苦和对百姓寄于深刻的同情。安史之乱后,诗人经历了被俘-潜逃-上任-放逐-还朝-被贬一系列事情。这一时期他创作了《月夜》、《春望》、《北征》等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思想。在对官场彻底失望后,漂泊西南时期,他的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秋兴八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心系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这些情感的表达,或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或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有的质朴直接,有的委婉含蓄,人世间的真爱、真情、真意尽在其中。学生唯有广读古诗词,深读古诗词,从诗句的字里行间感受诗人内心的真情实感,体验情感之美。这种情感之美,跨越了千百年的时空距离,今天依然清晰可见。

三、展开想象,领略意境之美

所谓意境,是指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具有情景相生和虚实相成以及激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得到审美愉悦。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图初步感知景物之美,可以通过诵读简单体会情趣之美,更可以通过展开想象,领略意境之美。古诗词中,诗人常常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在言外。虽然寥寥几笔的简练勾勒,却能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可以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驰骋想象,填补景色的空白。可以根据已有的人物,发挥想象,填补生动的故事情节。还可以根据诗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遭遇走进作者生活,走进作者内心,展开想象,感悟诗人内心的情感。凭借这些想象,古诗词中背后隐藏的画面,语言文字所暗示的情感,加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移情和共鸣便会悄然产生。学生会欣然走入作者所描述的世界,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入境悟情,领略古诗词意境之美。例如《枫桥夜泊》一诗,在感悟意境这一环节,可以分两步。第一步:引导学生复现诗句字面所展示的景象:天黑了,把小船泊在枫桥边,月亮落下去了,乌鸦啼叫着,霜花满天飞舞。江边的枫树依稀可见,渔船上的灯火还在亮着,我怀着愁思入睡了。夜半时分,苏州城外钟声响起,传到我的船上。第二步,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景象,想一想:夜晚枫桥边还有哪些景物?诗人白天可能经历了什么事情?心情怎样?继续深入体会诗歌意境及情感,特别要注意各个意象间的相互影响生发。学生会有以下感悟:一轮残月早早落下,周围空无一人,一片幽黑,我的心情也似这黑夜般黯淡。乌鸦凄厉的叫声,在静夜中更加刺耳,心中平添一种凄凉 。凉意袭来,飞舞的霜花,江边依稀可见的枫树,让人觉得更加孤独凄楚。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频频袭上心头。闪烁的渔火给人带来一丝光明和慰藉,在四周黑暗中显得更微弱。到夜半时分,一声声悠扬的钟声传到耳中,钟声缓慢悠长,在寂寥的晚上格外清晰,弥漫回响在我的耳际,回荡在暗夜的天际,又似乎一声声打在我惆怅的心上,我再也无法入眠。这不就是在领略享受意境之美?

古诗词是文学殿堂最璀璨的明珠,聚集美景、凝结美情,是构成学生审美经验的基石。让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她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富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参考文献:

1.朱润东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5.

2.吴鸯山.杜诗论丛[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3.游国恩,王起费.振刚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