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铁人学院乘风幼教总园乘风九幼 163411
摘要:幼儿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开发幼儿的心智,启迪幼儿的人格,引导幼儿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幼儿成长为切入点,从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出发,分析幼儿数理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幼儿成长;数理思维;培养方法
引言:
数学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特点,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有自身的规律和风格,需要教师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设计多元化的活动,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这也就意味着,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不能只是以理论讲解为主,由于幼儿本身的年龄较小,他们的人生阅历十分有限,所以也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抽象性的内涵。因此教师就更应当意识到幼儿数学教育的特殊性,不能只是让他们以死记硬背的形式来记忆知识点而是要让幼儿养成数学思维,懂得用简单的逻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提炼生活信息与元素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幼儿数学都以自身严谨的结构,超强的逻辑性被约束在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下,的确幼儿数学必须要遵循相应的规律和章程,要展示出有序性的特征,但这种有序性必须要给幼儿本身的生活情景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展现出真正的价值和作用。幼儿只有在接触数学的时候能够联想到生活情景,并将其运用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够证明这一课程的建设是成功的。对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元素,不能只是盲目的追求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要让幼儿感受到这一门课程的价值和社会意义。具体来讲,教师要选择大量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当做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包括幼儿的衣服,幼儿园的相关环境,妈妈的项链等等,以上这些都可以让幼儿获得足够的熟悉感和亲近感,帮助他们集中课堂精神和注意力,自然而然的沉浸在特定的场景中。这样一来,幼儿就可以初步了解到感知规律的含义,当具体的铺垫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教师就应当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其他社会事务,让幼儿自然而然的寻求这些事物内在的规律和联系。例如,以做项链为例,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妈妈的项链。
从现实中提炼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是连接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介质,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影响着幼儿本身的兴趣和好感。值得注意的是,操作材料并不是越新越好,更不是简单的素材叠加。教师可以选择绳子,易拉罐,雪花片,吸管等较为常见的生活元素,这样既可以避免新材料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幼儿的操作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新奇的世界。由此,幼儿还可以认识到,即便是一些最为普通的材料,也可以制作成精美的项链。
关注幼儿本身的经验和学习特质
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以具体的操作实践为载体,这也与幼儿本身的形象思维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需要让幼儿在操作的时候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外界的联系,结合物理事件,把教学工具和同伴充分结合到一起,引导幼儿不断修正自己对数学的认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穿项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按照一定的规律或者是模式进行实践,由此来观察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并引出本堂课的重点内容,也就是AABC这些排序形式的学习。当幼儿项链穿好以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归类与幼儿交换信息,这样可以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排序方法的正确与否,同时学习更多的排序技巧。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在班内组织专项练比赛,激发出幼儿的竞争意识和斗志。
注重经验的举一反三和迁移运用
著名教育家杜威就认为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生活做准备。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也不能只是以教育为目的,而是要植根于幼儿的本质生活,紧密联系幼儿的人生阅历与社会经验。在这里,笔者将仍旧以排序为例,为了让幼儿更为清楚的认识到排序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作用,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当作客体进行联想,很多幼儿首先会想到的就是男女孩子间隔排队,这一认知也完全植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1]。接着,教师就应当运用流动性的动作来表现出特定的规律,之所以要执行这一操作,主要是因为,成员会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来分析其中的规律和衔接,但幼儿的总结能力和观察能力是相对偏弱的,他们只能通过记忆的形式来完成。所以,教师就更应当适当引用一些流动性的动作,让学生懂得建立起思维上的联系,幼儿可以通过手脚并用,拍打,踏步,摇摆等动作来表达出组合的基本规律,这对于幼儿来讲既是新奇的挑战,同时也可以实现知识的举一反三和迁移运用。
关注终身成长
幼儿不仅要了解数学知识的运用逻辑,同时也需要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规律,要懂得用简单的推理和调整,来养成数学的思考习惯。在这里,教师应当让幼儿接触更多的问题,引导他们产生足够的认知冲突,启迪幼儿的思维潜力,让幼儿手握开启数学知识大门的钥匙,为后期新知识的解决,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此,笔者将仍旧以排序知识的学习为例。对于大班级来讲,很多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排序的知识,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在理解特定方法的时候,也并不会存在很大的困难
[2]。因此,教师就应当把切入点定位在学生对新规的探索上,即便是在设置游戏的时候,也不能明确的告诉学生最终的答案和结果,不能直接为学生介绍具体的学习模式,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接触新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哪些场景中的哪些东西存在规律?这些规律又究竟是怎么样的?如果让你自己穿项链,你会按照何种顺序?你会设计出什么样具有规律性的动作?由此一来,幼儿就会接触到一些非单纯练习试题,他们会主动进行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尝试性找到解决的方法和答案。此时,幼儿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数学定论或者是模型,而是自我思索排序的模式,主动建立起自己对规律的理解和认知。
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幼儿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拓展幼儿想象力和视野的应有之策,也是培养幼儿思辨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生活元素的提炼,操作材料的多样化延伸,经验和学习特点的分析,知识的举一反三和迁移运用,终身发展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幼儿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充分结合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知识点,尊重了幼儿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钱琳. 浅谈提高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J]. 山西青年, 2020, 000(003):P.265-265.
[2] 教法研究. 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J]. 好日子,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