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双岗小学
摘要:
变!变!变!本人作为音乐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通过多年来对音乐教材的实践活动,深深体会到,音乐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在新时期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地基础呢?
教师角色的转变
著名现代化问题专家阿历克谢·英格尔斯在论及现代制度时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够赋予这些制度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都经历一个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是不可避免的”。音乐教师作为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应首先转变!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环境的格局,转变“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让学生当演员、让他们做音乐情景小品、让他们演唱、让他们创编舞蹈、让他们谈欣赏感受,展现他们的独特才能和创造个性。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的,灵活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如我在教《红眼睛绿眼睛》这一课时,不光是我一个人站在讲台上指示,而是请了多名学生,让他们拿着事先制作好的“红灯”“绿灯”牌站在讲台上,担当老师(警察)的角色指示同学们唱歌,让学生也有当老师(警察)的机会和感受,这样让学生来到讲台上指示,把老师和学生放在了平等的地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有了当警察、当老师的角色心理,在课后拓展实践,让学生寻找社会生活中哪些是应该禁止或提倡的行为时,学生们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极大地被调动,在校园里关注师生的行为,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关注路人的行为,观察标志,在第二堂课上同学们说出了许多应该提倡或禁止的行为,画出了许多应该提倡或禁止的标志。这一切都说明音乐教学是要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美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音乐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学生为本,营造出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教学活动,以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走进音乐艺术的王国,领悟音乐艺术的美。
教学形式的转变
音乐教学活动是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仅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把音乐课上成“讲授式”、“机械训练式”的枯燥形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而应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全体学生积极自信的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比如1~2年级小学生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歌舞、图片、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从内心需求出发,忘我的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如我在教授《大家来劳动》这一课时,让学生们说一说在家里都帮助家人做哪些家务劳动?你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学生们积极踊跃的用语言表述他们在家里所做的劳动,乘着这样师生、生生的热烈讨论,我及时引导他们在讨论中明白他们也是家里的一份子、是小主人,劳动最光荣!有了这样的情绪做铺垫,学生们学习本课的积极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从最初的学唱歌曲到表演歌曲,始终保持着这种主动性,边演唱,边用扫地、擦桌子等等劳动动作热情的表演,并且快速自然的背唱了歌曲。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会有意识的留出“时间空白”,让学生用充分的思考和质疑等自主性活动去予以填补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音乐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的现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促使学生从多位、多角度地学习音乐,强调“活动”、 “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教学目标的转变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音乐”,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打好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音乐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的优劣之别,面向所有的学生去发展每一个个体的创造个性。充分挖掘学生才能,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手,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扩展开来,使学生喜爱音乐课堂、喜爱音乐的学习,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如教《小雨沙沙》时,我并不是仅仅完成了唱歌的教学目标。上课前我事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沙锤,并且交代学生自己开动脑筋选择制作的材料,按自己的想法把沙锤装扮的漂漂亮亮的。他们有的用饮料瓶,有的用塑料保龄球,有的用小吃“小麻籽”的瓶子,装上了沙子或大米,并且裹上彩纸或绘画出各种图案,形状各异、色彩丰富,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作才能。由于有了每个孩子都事先参与制作本课学习用具的铺垫,在课堂上学生用他们自己制作的沙锤为歌曲《小雨沙沙》创编伴奏时更有动力,更愿意开动脑筋学习与创编。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仅让学生牢牢掌握了歌曲知识,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创作思维。
评价方式的转变
音乐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转变过去随意用“对”与“错”、“要这样做”、“不要这样做”的限定式语言来评价学生的方式,试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说一说“你想怎么做”、“你要怎么做”。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孩子思维的闪光点,善待孩子的意见,多鼓励、多表扬,用委婉、含蓄的方式,指出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正确的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千万不能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小动物唱歌》这一课时,学生容易把3 2 2唱成3 2 1,我并不是一棍子打死似的说:“不对,你们唱错了。”而是说:“这个地方你们唱的低了一些,应该再高一些”并配上手势。学生没有被严厉的字眼“错”吓着缺乏自信不敢唱,而是让声音“爬楼梯,”找到了音准,自信而开心的唱出动听的歌曲。在教《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唱歌、跳舞、用打击乐伴奏器等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显示自己的才能,我也根据他们的表演给予不同的鼓励与表演。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烈了!
作为音乐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实践教师,我在教学实践里不断地摸索和研究,深深感悟到应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施教,用“所有学生都学好”的信念从教,训练学生音乐技能与开阔学生视野相结合,落实到教师的“主导” 设计中,落实到学生的“主体”活动中,落实到教学的“过程”中,转变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让每一堂音乐课,都有精彩的体现,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地基础,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参考书目:《音乐课程标准》
《人的现代化》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编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