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沈阳市, 110168
摘要:抗疫精神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来的可贵的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彰显与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教材。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要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师生兴致等方式,推动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关键词:抗疫精神;高校;思政课;实践路径
2020 年 9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将中国人民的伟大抗疫精神凝练为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1]。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为中国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成为高校思政课生动鲜活的教学资源。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抗疫过程中积累的伟大财富,把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讲好抗疫故事,让大学生真正理解抗疫精神,传承抗疫精神,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树立正确三观、健康成长成才。
1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1.1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彰显出巨大的制度优势,短时间内人、财、物驰援湖北,向世人展示了建立在雄厚物质基础和忠厚爱民之心之上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抗击过程中,无论是奔赴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官兵还是普通民众,无一不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爱国心,践行爱国志。疫情突然爆发,人民自发团结一心,媒体的正面宣传与舆论的正向引导,“90 后”“00 后”踊跃加入抗疫大军,肩负起时代给予的挑战,后浪与前浪一路披荆斩棘,谱写抗疫战歌,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无疑,利用好抗疫契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其从价值层面强化爱国主义信仰,践行爱国之志。在高校思政课堂上,将抗疫时期的中国政府作为与弘扬抗疫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增加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产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
1.2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在全国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深入武汉,奔赴抗疫前线,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不畏艰难险阻、舍生忘死,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救治每一位病人,为整个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建立一道重要防线[3]。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主动扛起全国抗疫大旗,李兰娟院士日夜带队为了推动新冠疫苗研究的全速发展。不光是医务人员、解放军战士、科研工作者,同时还有许多志愿者,他们默默地战斗,不辞辛苦地付出,他们用平凡的生命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高校思政课上,要主动讲好抗疫故事,使学生深刻领会伟大的抗疫精神,引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站在时代的前沿,把大学生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3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协作伟力,是中华民族战胜疫情的重要保障。面对国家防疫的大势和考验,全国民众团结一心、听党指挥[4]。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疫情发生后短时间内集中各方面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选派几百支医疗队伍,调派数万名优秀医务人员,启动其他省份对口支援机制,显示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态势。亿万中华儿女迅速团结、组织、行动起来,在各自岗位上为抗击疫情尽心尽力、捐款捐物,共筑同向同行、共进共退的“同心圆”,凝聚抗击疫情的合力矩阵,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战斗格局。党中央呼吁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共渡难关,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中国真诚帮助和支持,中国也及时分享抗疫经验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无论是开展国内抗疫斗争还是参与国际抗疫合作,中国共产党都号召共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绘制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抗疫图景。高校思政课堂上,要重点强调整个抗疫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施路径
2.1讲好抗疫故事,学习先进典型
抗疫过程中,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值得新时代大学生学习标榜。尤其是以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为代表的医护人员,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在最危险的时刻,奋战在疫情一线,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甚至生命扭转着疫情的走势,保障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5];还有更多在镜头背后的无名英雄,他们冲击在疫情第一线,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着雷神山、火神山等“中国奇迹”,保障着医疗物资、生活物资的充足供应。这种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顽强意志。抗疫英雄、抗疫模范的言传身教,是提升抗疫精神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高校要创建抗疫身边抗疫人物,走进大学校园、思政讲堂开展案例教学,讲述抗疫斗争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分享抗疫故事、抗疫体会,增强抗疫精神教育的鲜活度、生动性、感召力。
2.2创新教学模式,增进课堂厚度
在抗击疫情的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面临着新的挑战。思想理论政治教师要充分表达伟大的抗疫精神,运用先进现代化网络手段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能力,根据高校学生的主体认知发展规律和具体思想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教学创新,提高思想理论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6]。首先,思想理论政治教师教学要充分发挥高校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主导地位,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充分挖掘优质的伟大抗疫精神教学资源,收集整理发布相关信息和学习内容,从相关图片、视频等内容多角度实时呈现,借助在线教育学习平台及时分发相关教学辅助材料,完成教学辅导、答疑以及作业提交等,将伟大防疫精神内化到全体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中,外化到全体学生的思想实际行动中。其次,思想理论政治教师应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相关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环节,重点开展各种以抗疫精神为主题的课堂活动,分组进行专题报告或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可以通过邀请各类抗疫英雄和防疫人员走进课堂,让广大学生与抗疫典型面对面交流,。在课外教育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防疫类志愿服务活动,亲身感受伟大的抗疫精神。
2.3把握核心要素,激发师生兴致
抗疫精神讲授者是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必须发挥讲授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第一,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性作用。思政课教师是抗疫精神教学的主力军,是宣传好抗疫精神教育的关键。要重视抗疫精神的学术研究,并率先垂范弘扬抗疫精神,增强教学的深厚度、说服力。要强化抗疫精神的融入意识,关注大学生面对重大疫情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防护能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亲和力[7]。要创新抗疫精神的教学方法,将抗疫精神恰当嵌入既定教材,改进话语体系与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地讲授抗疫精神的精髓和要义,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实效性。第二,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增加课堂互动、角色互换频次,开展以大学生为主角的形式多样、内容出彩的课堂宣讲,促进大学生在讲好抗疫故事的过程中接受抗疫精神的洗礼与熏陶。结合国庆节、五四青年节、医师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大学生开展抗疫精神的征文、画展、讲座、朗诵、辩论、汇演等教育活动,实现抗疫斗争与抗疫精神的情景再造,推动抗疫精神教育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0-09-09(3).
[2]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新华网,2020-02-23(01).
[3] 汪园超.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J]. 成才之路,2020(36):48-49.
[4] 周春光,周蒋浒.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20(24):33-34,58.
[5] 赵亚娟. 抗疫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策略与实施——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22(8):107-110.
[6] 陈卫华. 战"疫"期间高校思政课的有效实践及理论思考[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4):34-39.
[7] 高静. 论高校思政课程的素质教育目标及其实施路径[J]. 江苏高教,2021(7):75-79.
基金项目:辽宁省2020年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抗疫精神融入辽宁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研究》(L20DSZ016)
李明泽, 男,汉族,籍贯:辽宁沈阳 生于:1988-1-13, 土木工程学院,职称:讲师 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孙作青, 男,汉族,籍贯:山东莒县 生于:1985-12-29, 理学院,职称:副教授 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