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成都市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 610041
摘要: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导学生,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厌恶,而是应当以兴趣激发为主,从知识的学习层面跃升到知识的理解、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自发自主地沉浸学习当中。学生在小学阶段,抽象思维较弱,难以理解较复杂的数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的各方面学习因素考虑到教学环节中,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欲较强,有着较重的好奇心。因此,基于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学等方式进行引导,可以有效烘托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掌握知识,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启蒙的开始,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是现阶段的教育重点,要为学生的后续数学发展准备良好的前提条件。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打好数学基础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夯实其数学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主动改革落后的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趣味性较强的数学课堂,如此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二)推动数学教育改革
当前,教育逐步改革,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并进行改革创新,以现代化思想武装自己,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教学,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逐步丰富教学形式,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可以实现改革创新数学课堂的目标。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知欲望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主要是以“师”为主体,通过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形式进行。限制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学习不透彻,知识掌握不透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做“领导者”改当“引领者”,从而发挥学生自主性。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模式,基于学生善于探索的学习特点,激发学生问题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教材中的重难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结合,如可以生活场景为教学素材举例,“给一个长2.4米,宽0.8米的长方形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已知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9千克?”创设问题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知欲望,触发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答案“长方形面积为2.4×0.8=1.92,每平方米用油漆0.9千克,所以答案为0.9×1.92=1.728。”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首先让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产生亲近感,然后通过问题的探索,激发思维的发散,最后在学生问题求知的过程中渗透知识点。有的放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材并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触发学生思维。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为学生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根据教科书中的数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小数除法”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内容,将其做成动画,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这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数除法”的课程内容设计动画:“王鹏坚持晨练,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已知王鹏计划四周跑步22.4千米。”通过这种方式,将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三)合理创建激励的学习情景,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学习存在差异,为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上的差距而产生自卑心理,教师需要合理创建激励的学习情景,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以合适的方式创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情景。例如:在教学有关乘法分配律这一数学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运算规律,如“11×34+89×34”。当学生掌握这一类基础运算规律后,教师可以适当加大数学难度“11×34+17×34+72×34,99×34+34,101×34-34…”强化学生有关这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能够发现解决这类题型的规律,通过总结、归纳掌握乘法分配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教师正确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探究,从而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并掌握,并为高效化课堂的创设起到奠基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学习中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并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热爱上学习数学。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教学以及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小学数学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董玉芳.浅谈小学数学兴趣培养[J].软件:电子版,2020(9):186.
[2]何敏.浅谈小学数学兴趣培养[J].大观周刊,2020(1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