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 三明 365200
关键词:素养 问题 教学法
摘要: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构建问题式教学法,培养学科素养。从创境激趣,导问定标到自学互学,解疑问难,到巩固拓展,研学启思进而总结质疑,评价体验。致力于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教师有效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在自学互学中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于文森教授说:知识只能停留在认知领域,而素养却能键入到人的血液神经系统中去,是人的一种天性流露。当一个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素养时,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会让教学有根。素养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和深度,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品位。有素养的人会像鲜花一样,无论任何人看到都会产生愉悦和舒适的感觉。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从此核心素养成了关键词。北大专家团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用史宁中教授的话: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凭空形成,学科知识是载体,而学科活动的课堂则是核心素养形成主要路径。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教法应用是关键,接下来谈谈构建问题式教学法,培养学科素养。
一、何为问题?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是啊!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
二、何为问题式教学法?
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老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老师给予答疑,教师在起着点拨、主导的作用。问题式教学法,致力于教师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教师有效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在自学互学中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发展数学素养。
三、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问题式教学法流程为:创境激趣,导问定标一自学互学,解疑问难一巩固拓展,研学启思一总结质疑,评价体验。
(一)创境激趣,导问定标。
1.创境激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从孩子们喜欢的猜谜语导出扇子,观察扇子发现角,复习角提出如何分类,激发兴趣层层逼近提出课题。六年级上《倒数》一课,从欣赏倒影,猜上下相反的字,上下颠倒的数,感受“上下交换”,通过比赛计算即复习计算又为探究提供素材,在学生“不公平”的心理上引导发现:乘积为1,像这样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引出课题。通过创设猜谜、游戏、比赛等的情境激发学习欲望,营造和谐氛围,复习铺垫的作用。教师有效的问:你有何发现?不公平在哪,说说你的看法?你还想知道什么?激发思考引出课题。
2.导问定标。人们常说:学习没有目标就好比航行没有方向。出示课题后引导质疑课题这是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最容易培养的。如《倒数》一颗,齐读课题,问“你想知道有关它什么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问:什么叫倒数,倒数有何特点,如何求倒数,学习倒数有什么作用?如《百分数》,学生问:什么样的数叫百分数,有何意义,如何读如何写?有何作用?学生一学就会问。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取舍、归纳、补充确定学习目标。教师说: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我们一起来研究它,进入到探求新知。有水到渠成之感吧。
(二)自学互学,解疑问难。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分析解决问题,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研究信息、分析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构建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可以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1.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学互学中焕发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如《倒数》一课,提出问题后说:带着问题自学,可以请教书本,可以问同学问老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互学。如:三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出示后说: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画,算一算。
2.创设一个实践活动环境。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新知。教学平面图形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等几何知识时最常用的方法。
3.教师主导。 如何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身份呢?在学生自学互学中,教师要及时收集信息,适时引导调控。引导个人或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讨论实验、举例验证等,进而逐步得出结论。教师收集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核心问题、难点问题,组织学生汇报、讨论、交流。如:三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合作时教师收集几种不同方法加以展示,引导得出最优方案,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在自学互学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培养数学建模的素养。
4.引导发问。教师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在情境中寻找问题,在课题上寻找问题,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寻找问题,在重难点处找问题,在课本结语处寻找问题,在新旧知识异同点上寻找问题,在知识应用上寻找问题,在解题策略多样性上寻找问题等。课堂多问:有何疑问,有何发现,有何补充,听明白什么你也说说看,有什么问题想问他,有何评价,给点建议,有何补充,说说你的想法.....
(三)巩固拓展,研学启思。
大教育家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可见,练习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巩固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掌握,还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使问题进一步升华,在完善认知结构中,达到求异创新。
1.分层练习。这个环节可以先安排基本练习,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答,达到巩固内化;也可安排适当的发展性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从而拓展思维,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研学启思。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启发思维。如:《倒数》一课引导发现整数、真分数、假分数倒数的特征。《倍的认识》不是整数倍的问题,几倍多几问题。《可能性》一课如何设计一种放法让全部是蓝色。
(三)总结质疑,评价体验。
这一环节让学生总结归纳,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既有知识总结,又有学法的总结,相互评价、相互质疑,带着新问题出课堂,培养创新思维。在问题式教学的课堂上,同学们能积极开口提问题,进而提出思考性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讨论,找出解决的最佳方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同学间的自学互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不断挖掘问题。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延续到课尾,让学生再提问题,课后进一步地去探究、去解决,进而使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提升,素养得到发展。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立足课堂主阵地,寻求合适的方法,打造高效课堂,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法国小学生核心素养督导评估指标的可借鉴性研究 陈莹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法 林旭
注:此论文为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度课题《小学数学课堂中聚焦问题意识培养高阶思维的研究》(课题编号JYKT-2008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