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浐灞第十学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对于教学多样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体育课间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愈加多样化,和过去的课间活动相比,现在的课间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作为新时代教师,应学会在小学阶段将课间与日常体育课程一同纳入教学计划,充分的利用起课间时间,来为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可以在课间活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低年级;课间活动;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有效的长时间集中,这也标志着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稍显不足。而体育课程正是需要学生自觉参与的一项活动锻炼,如何以科学的教学策略运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积极自主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所以新时代教师一定要注重督促学生,充分利用课间活动,制定合理的习惯规范条例,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并促进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课件行为习惯。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采用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
在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过程中,才能实现其自身体质的有效改善。而同时以科学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让学生学会锻炼,并知道如何有效的锻炼,这对于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应当组织一些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像是队列练习,这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队列的练习,同时可以以小组之间评比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并积极主动的去进行队列练习。另外有些学生可能在跑步方面比较弱势,但是其他方面比较优秀,这是属于擅长和不擅长的部分。面对这一类学生,教师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积极重视保持学生锻炼的信心,让学生对自己的优势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促使学生的特长可以得到不断的发展。同时在课前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以身作则,不能只是一味的言语教学,而是应该通过实践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过程中,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参与进来,以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更为有序的达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学生文明交流习惯
良好的文明交流习惯是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这一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合作学习入手。通过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让学生组与组之间互相学习进步,组员内部交流沟通来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这样既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其集体意识,又能让学生在互相的沟通与交流中逐渐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例如在篮球的传球训练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其设计到课间活动中,利用废旧的报纸做成纸球,然后让学生进行投掷练习。在充分把握学生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要求每个小组之间实力均衡,最好四人为一小组。让四个学生四角站立,隔出一定距离,然后在教师的哨声响起时开始进行快速的投掷练习。让小组学生内部沟通交流,结合不同人的投掷习惯,看看如何才能够保持球不断掉。在学生互相沟通交流之后,让小组之间进行比拼,看一定的时间内哪一小组投掷的回合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最后让获得胜利的小组分享一下的体会,然后让学生意识到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进而使得学生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
三、增强学生运动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安全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要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安全措施到位就已足够,而是应该让学生在自己心里就养成一种自觉性的安全意识。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才能更好的保证体育课的安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课间活动中引入运动安全意识的训练,并渗透在学生的每一个体育锻炼过程中。
比如在进行跳跃练习时,教师一定在动作讲解时就应充分注意让学生关注细节,通过为学生进行示范引导,让学生看到做剧烈运动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而在跳跃落地时,一定要做好屈膝缓冲。通过逐步的动作分解,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到,不规范的动作,会给自身身体造成哪些损害?通过细节强调,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再进行一些器械练习知识,教师也应当带领学生一起去检查一些障碍物是否牢固等,通过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进来,让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安全意识的启发。
总而言之,小学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是丰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应积极重视,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深化体育课间活动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融合,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课程。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技能、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蕊.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D].青海师范大学,2017.
[2]杨萍.关于小学大课间活动模式实践与创新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