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河北省唐山市 063200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张,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总人口不断增长。近年来,由于部分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淡薄和个人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问题等,高校的社会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注意,需要相关的社会部门等将大学生法律素养水平的提升重视起来。不论是法学专业还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的掌握都应该是大学生在高校期间的必修内容。基本的法律常识也是高校学生进行合法与安全的社会交往活动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体对法律的深入掌握是我国法治化社会成功运行的必要基础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教育;渗透式方法
引言
伴随全民教育时代到来,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基数不断增加,但是在学生数量飞速增长的背景下,其法律观念以及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却存在明显的滞后问题。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群体法律意识,学校和教师有必要创新、改革法律教育,通过激发学生自我觉醒以及创新法律教育模式等形式,将新时代大学生法律教育创新落到实处。
一、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基本内涵
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水平和法律素养的概念本身具有相关性。就法律素养这一概念本身而言,法律素养指的是某一个社会主体对法律的掌握程度和利用水平的高低。具体而言,首先,一个有优良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体应该对法律的一般性规定有大概的了解,明确自身合法行为的边界。其次,一个有优良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体应该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在遇到法律纠纷或者事实纠纷时,坚持从法律规定的角度出发来处理问题,以合法手段或者救济途径维护自身的利益。当法律规定对自身的行为作出否定性评价时,该社会主体能够积极主动的履行自身的责任。最后,一个有优良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体应该对法律和法治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在法律的坚定维护之下,人类社会可以实现良好的运转。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以共产党为领导地位的法治化体系运行下,高校学生应该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信法律规则对社会行为的兜底性规范作用的发挥。
二、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全面落实法治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教育成果,以期法治教育在高校教育开花结果,加快法治教育的落实进度。因此,高校应积极推进法治教育工作,合理规划高校法治教育课程,将健全高校的法治宣传教育,培养高等法治专业人才,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逐步完善大学生法治观念,提高个人法律素养,实施依法治国理念,落实依法治校思想,是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在高校建设成熟的法律教育环境,可以有效传播法律知识和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发展的接班人,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法律素养如何,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和“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应责无旁贷地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年轻有激情,热血正青春,但同时也容易因一时冲动而犯下错误;他们单纯又善良,阳光又积极,但同时也容易因知法不足而轻易被骗。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大学生误入传销窝的惨案亦比比皆是,这都是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的直接反映。
三、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渗透式方法
(一)扩宽大学生法律知识学习的途径
当前,除重点高校、政法类高校外,普通高校对法律教育的传授模式还停留在最基础阶段。如没有法律选修课程增设,普通高校在法律教育的途径往往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最后一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③。基于此,第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增设法律选修课程。当前大学生对于文字类教材固定的编撰和排版模式往往存在一定的排斥感和不主动学习的情绪。高校教师在进行法律类课程讲授时,不应只将重点停留在基础知识上,通过拆分基础知识使其形象化、热点案例、视频、课堂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学习同样也能巩固基础知识。此外,普通类高校增设法律选修课程,增强课程的互动性也是扩大法律知识学习途径有用渠道;第二,法律教育普及要与本校文化特色结合。法律教育普及不能只是空泛的法律条文输出,高校要结合本校文化特色结合。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通过结合民用航空法规、准军事管理规定等与法律结合,通过举办民航法规辩论赛、普法栏目剧、民航法规知识知多少、刑法与飞行员息息相关等形式,让飞行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法律意识。
(二)创新法律教育模式,深化法律教育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未来能否成长为顺应社会改革、发展的优秀人才,对学校而言,若想强化学生群体法律意识,一方面,应将依法治校落到实处。因为学校实际法制情况对于学生法律意识具有无形的影响。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依托于现行法律法规,确定立校原则是新时期高等院校实现依法治校的根本。另一方面,在学生工作当中坚定民主原则,特别在学生评优评先工作中,相应工作者要始终坚定工作的公开、公正与透明。同时,学校在设计人才培养大纲时,应将法律素养培育囊括在内,注重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应重视法律教育。除此之外,学校应鼓励从事思修课程教学的教师创新自身教育方法,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从而确保法律教育工作实效性。法律作为具有较强专业性与实践性特点的学科,唯有通过教育实践,才可让学生群体真正掌握法律知识,因此法律部教育应注重理论内容和实践教育的深度整合。
(三)建设高校法律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提高法律
素养水平为了帮助高校学生群体提高其法律素养水平,高校应该借助校园教育平台等多种教育工具对学生的法律文化知识与法律技能等进行灌输。高校学生的一般主要学习动力就在于其本身专业知识在未来的职场能够带给其的优势。当然,学生的自主求知意愿也是重要的高校学生学习动力之一。而相比较于专业知识,在一般的高校学生看来,对法律文化的学习与其日常生活的关联程度不大,高校学生对法律文化的学习兴趣不强。而高校在校园中营造一个有利于法律知识学习的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校学生对法律文化的兴趣,让法治理念融入到高校学生的心中。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有关法律文化常识与知识等的主题活动,将一些前沿的法律问题与法律文化相关内容向高校学生群体做介绍,激发高校学生对法律文化的兴趣。
结束语
总之,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需要系统全方位的规划,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遵纪守法乃你我他共同之责,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更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高校,让法律知识入脑入心,对促进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遵循法律核心,做遵纪守法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要鼓励高校学生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罗鸿海.高校学生就业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吉林教育,2019(46):57-58.
[2]张云山.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特点与内容摭探[J].成才之路,2019(34):5-6.
[3]段平华.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挑战与培养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1):224+226.
[4]林艺立.新时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的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9):84.
[5]黄冬英.新媒体时代高校法律教育新途径[J].法制博览,2019(2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