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在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3
/ 2

风险评估在口服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李明玉

海南妙音春制药有限公司,海南海口 570311

摘要:药品,是用于人们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一种特殊商品。药品质量安全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切实加强药品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药品检验工作是药品科学监管的主要技术支撑,对强化药品安全监管,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药品检验工作现状,找出药品检验工作存在的薄弱点,并思考解决措施,希望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风险评估;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内容

引言

药品抽检在中国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程,自1952年以来一直是药品监管部门加强生产和流通环节药品质量监督的重要措施,在打击假冒伪劣药品,保护公众用药安全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中国药品抽检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以及其他的相关规章的要求,不断加强抽检力度,深挖药品潜在质量风险,使药品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同时,药品质量风险具有客观性,因而决定了其不可消除性。目前市场上仍存在一定的假劣药品,不法分子可能在药品生产中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牟取不当利益。因此,2014年以来国家药品抽检为进一步净化药品市场,从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和风险点入手开展探索性研究,着力排查和揭示潜在质量隐患并采取控制措施,创立了药品质量风险排查处置机制,以此进一步加强药品上市后监管,促进药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药品质量风险排查处置机制,笔者就这一监管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1药品质量风险排查处置机制发挥的作用

单就药品质量风险排查处置机制的成效而言,其从创建之初至今,对打击假冒伪劣药品,防控潜在药品质量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10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过药品抽检风险排查处置机制查实2家企业生产冠心丹参胶囊时涉嫌存在未按处方投料、未按工艺规程组织生产等严重背离药品GMP基本要求的行为,药品监管部门已收回药品GMP证书,立案查处。由此揭开了药品监管部门系统性应用药品质量风险核查处置机制的序幕,使检监结合逐步成为监管工作的新常态。近年来,通过药品质量风险排查处置机制屡屡查实药品质量风险并及时处理,有效排除了安全隐患。例如,根据承检机构提供的探索性研究信息相继查实了个别生产企业在新复方大青叶片、胃康灵胶囊、沉香化气丸、复方枇杷止咳颗粒、硫酸庆大霉素片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药材原粉替代提取物投料、使用染色饮片、少投料、不投料、使用不合格原料药等问题,分别依法依规立案查处,并采取了风险控制和整改措施。2020年国家药品抽检工作中,药品监管部门通过药品质量风险排查处置机制发现9家生产企业存在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使用不合格药材生产中成药、原料药材掺伪、擅自改变生产工艺、低限投料、擅自改变处方和生产过程操作错误等行为,已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依法依规立案查处。近年来得益于国家药品抽检创建的包括药品质量风险排查处置机制在内的一系列新策略,加强药品监管的力度,深挖潜在药品质量风险,促进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提高药品质量。国家药品抽检的药品合格率从2016年的95.79%稳步上升到2020年的99.42%,因此我国当前的药品处于较高的质量水平,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2分析探讨药品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1药品吸湿性问题及应对策略

在药品检验工作开展实施期间,基于药品本身的吸湿性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药品有效成分含量,在加大药品检验结果偏差率的同时,对药品检验工作的发展有不利影响。结合现实情形可知,该类问题多发生在注射类灭菌粉剂药品质量检验过程之中。为解决该类问题,进行药品质量检验方法的科学合理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性价值,例如,操作人员可通过整体采样质量检验方式的应用,尽可能提高药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2.2缺乏标准的药品检验依据

众所周知,中药材的种类非常多,已经记载的中药材高达一万多种。即使是临床中常用的中药材,种类也是非常繁多。想要对种类数量如此巨大的中药材进行有序的检验管理,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检验标准。但是就目前我国药品检验情况来看,还没有制定严格的中药材检验标准,这就造成在对中药材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只能根据记载的资料进行检验,这样的检验方式不具备全面性和准确性。

2.3操作时间过长问题及应对策略

结合现实情形可知,在药品检验工作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当中,为进行科学合理的药品检验工作,必要情形下操作人员需要以药品特性为重要参考依据,进而进行相应的药品检验工作。然后,在操作人员不注重药品检验工作过程操作时间长短的情形下,容易出现操作时间过长的问题,这一问题出现的同时,会增加药品质变的可能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药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药品检验工作开展实施的整个过程当中,为尽可能解决该类问题,常见的问题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操作人员首先需要意识到进行该类药品检验工作的过程当中,要意识到操作时间长短的重要性,在尽可能提升自己药品检验操作精确性和速度的同时,进行相应的药品检验工作。

3提高药品检验能力的对策

3.1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技术能力

药品检验工作要为药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检验数据准确可靠是必要前提。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检验一线岗位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从而使检验过程更加标准,检验结论更加科学。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检验业务骨干到上一级检验检测单位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现代化的检测手段,着重培养技术上的骨干精英。以骨干精英带动检验科室整体能力提升。二要重视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单位内部定期组织检验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交流,查短板补弱项促提升。邀请仪器设备厂家上门培训讲解仪器使用维护,特别对使用频率低的仪器设备,组织集中培训,制定使用手册。三要优化人才结构,积极引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检验岗位人才质量。

3.2提高探索性研究的科学性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仍有一部分承检机构报告的药品质量风险信息线索未能被药品监管部门在生产企业查实问题。部分原因可能缘于承检机构的探索性研究发现问题的科学性存在一定不足,未能准确把握药品质量风险。建议承检机构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中检院反馈的生产企业排查整改情况,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充分调研,找到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方法并进行严格的方法学验证,加强检验工作的质量管理,排除误判的可能性,不断提高提示函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3优化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检验机构管理规范、检验数据可靠有效的必要前提。检验检测机构若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一项持久的工作,涉及检验检测机构所有部门、所有场所、所有过程,需全员参与。检验机构应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在人、机、料、法、环各方面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发现风险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融入这些措施,并持续进行风险监控。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将质量活动的各个过程明确落实到责任部门或人员,避免职能重叠或空位。加强对内审的重视,强化内审员队伍建设,精心策划科学可行的内审方案,提高内部审核的质量,构建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评价机制,通过内部审核,切实使管理体系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结束语

制剂研发项目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深化的体现,应当列入项目工作计划,成为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同时制剂研发风险管理不是一次性工作,需要在研发阶段定期的、持续性的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确保达成预期的风险控制目标,提高项目研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冯旌.XB药业新品研发风险管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2]严波波.杭州市药品流通领域质量风险管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
[3]刘倩怡.基于三维风险矩阵的东莞市药品质量风险监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柯萌.我国医院高危药品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5]周玉柏,牛志彬.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共线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智慧健康,2019,5(1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