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0
/ 2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商银花

丹阳市人民医院 212300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纳入研究时段为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回顾以上时段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相关资料,按治疗形式,均分为2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40例试验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就2组再通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实施对比。结果:再通率、死亡率相比,前者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后者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采用静脉溶栓治疗,不仅能提高再通率、减少死亡率,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关键词:静脉溶栓;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再通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是常见病,其是因冠状动脉被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胸痛与上腹部疼痛、休克等表现,此病症会损伤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引起死亡[1]。近年来,临床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采用了静脉溶栓治疗,取得了极大的应用价值[2]。本文就以80例患者为例进行对照研究,分析静脉溶栓治疗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时段为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回顾以上时段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相关资料,按治疗形式,均分为2组。40例对照组应有常规药物治疗,40例试验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25例、15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1.10±3.55)岁。试验组男性、女性分别23例、17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1.95±4.05)岁。对比2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所有参与者均已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者。同时将有意识障碍者、血液病、脑出血者排除。

1.2方法

2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开展抗凝、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即应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口服用药,首次服用剂量为300mg,2天后减少用药剂量,保持每天100mg;口服波立维(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每天75mg。基于此,试验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即应用尿激酶,在100ml的氯化钠(0.9%)溶液中加入100万U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742),在半小时内,静脉滴注,之后在6-8h内,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每天一次。

1.3观察指标

就2组再通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实施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分析,若数据组间对比有差异性,则以P<0.05展开。


  1. 结果

2.1再通率、死亡率对比

再通率、死亡率相比,前者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后者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再通率、死亡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再通率

死亡率

试验组

40

32(80.0)

8(20.0)

对照组

40

21(52.5)

19(47.5)

62299e10abcad_html_65a2b432b01e51e6.gif

--

6.7645

P

--

<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完全性房室阻滞

心脏骤停

室颤

室速

发生率

试验组

40

0(0)

0(0)

1(2.5)

1(2.5)

2(5.0)

对照组

40

1(2.5)

2(5.0)

3(7.5)

3(7.5)

9(22.5)

62299e10abcad_html_e89e230f156805f6.gif

--

--

--

--

--

5.1647

P

--

--

--

--

--

0.0231


    1. 讨论

    近年来,心肌梗塞发生率直线上升,再加上我国老龄化的加重,使得急性心肌梗塞成为我国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此病症的出现,主要是国心肌动脉出现急性,或是持续性的缺氧、缺血,如不及时救治,则会危及生命[3]。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即指发病后6h内,此时可以尽早采取静脉溶栓的治疗方式,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管再通率,预防或是减少死亡率。

    就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来讲,如为其配合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以往,临床在出现急性心肌梗塞后12h内开展闭塞动脉开通治疗,以此来促进血液的回流,达到减轻心肌梗死程度。临床多用再灌注治疗,但以往应用的介入治疗需要在就诊后1.3h内完成球囊扩张,其对医生的技术、经验、医疗水平与设备的要求较高,无法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4]。而静脉溶栓治疗方案操作相对较简单,通过尿激酶作为溶栓剂,进行溶栓治疗,其可以直接对内源性纤维蛋白系统产生作用,促进纤溶酶发挥相关作用,分解血凝块,减少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达到溶栓的作用;同时此药物还能提高血管ADP的酶活性,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5]。因此,以尿激酶为溶栓剂,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对减少患者死亡率具有积极作用。此外,静脉溶栓的应用,不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临床可将其作为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常规方案。

    综上所述,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中,采用静脉溶栓方案,效果较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立华.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塞90例临床疗效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8):71.

    [2]郑祝桥.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8,31(05):1000-1002.

    [3]王英连,王淑萍,张迎中.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7):37+39.

    [4]王瑞玲.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3):66+68.

    [5]鱼建平.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