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第十二中学 839000
摘要:在数学具有多层次的思考与逻辑方式的特点下,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以义务教学课改方针为根本,把分层设计模式融入初中数学作业里,实现了数学教学多层次、思维严密性。在练习作业上,考究的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在作业上完成的广度和深度,不仅仅是追求题海战术,所以特此进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设计;作业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让学生都能够做到学有所获,成为了初中数学学科的重要教育目标。由于不同学生的智力发育、数学基础知识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出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教师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进步,分层教学方法由此而得以出现。作业作为考察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巩固课堂知识的关键环节,对其进行分层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分层教学的效果。
一、分层设计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一)分层设计必要性
首先,目前教育的大环境依旧处于“大班授课”的模式之下,这样存在“齐步走、一刀切”的现象,十分容易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诉求。而作业分层设计就是关注每个(或小部分有共同特征的)学生的诉求,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要求和目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班授课”的不足。
其次,《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传统单一的作业设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作业设计、布置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分层作业设计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目标和检测过程上有不同的要求和收获,十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最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自身也存在长处和不足,那么作业分层就是一种“因材”,设计手法就是一种“施教”。如果若干年以后学生对作业的记忆只有痛苦和劳累,这样学生对学习的记忆应该也不会多幸福。所以作业分层设计更适合单独的个体的情况,能给学生的学习加入些许快乐,或者减轻些许“负担”。对学生的成长有一定好的影响。
(二)分层设计合理性
结合《教育学》《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标准》等相关内容,将作业分层设计所需支持总结如下:
相关理论:《中外教育史》孔子“因材施教”教育理论思想;《教育学》巴班斯基“分组教学法”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掌握学习”理论。
相关原理:
(1)相似性原则:(该原则针对学生分层的过程)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把处于相同水平,有公共特征的学生分为“同一层”。
(2)模糊性原则:(该原则针对形成分层后处理)分层形成后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对应的调整。大致分为“升级”“降级”“平级侧重移动”等。特殊说明一下:在此不将“降级”和“平级侧重移动”的调整告知学生,“升级”可选择性的告知。
(3)最近发展区原则:(该原则针对分层作业的设计)对每个层次学生设计分层作业时应该注意,设置一部分符合该层次的常规作业,再附加一部分,稍微超越该层次学生自身能力的作业。尽量满足“跳一跳,摘个桃”的效果。
(4)整体与个体的原则:(该原则针对分层个体的作业)在作业量“多”“少”,作业方式“常规”“创新”,作业批改“详细批改”“重点批改”等方面遵循该原则。
(5)激励性原则:(该原则针对作业的评价)作业评价及时有效,以进行正面积极性评价为主,多进行自评、互评。
二、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一)转变理念,坚持不懈
作业分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代表着素质教育的方向,代表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理念。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认同这种教育理念。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体系,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要有开放的胸怀,要用心去吸收、接纳并实践新的教育理念,所以本文认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开展作业分层设计,首先需要从思想上认同并接受这种教学理念,因为只有认同才会实践。此外,与统一作业不同的是,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能会很累,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设计作业,这就需要教师有坚持和付出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思想上认同作业分层设计的理念,但是往往坚持不下去,总是强调时间不够、精力不够。因此,本人认为,教师既然认可作业分层设计的理念,就要勇敢地坚持下去,可能一开始确实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慢慢地便会掌握规律、得心应手,作业分层设计的效果也会逐步显现。
(二)全面深入,了解学生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全体学生都要完成同样的作业任务。究其原因还是数学教师对学生能力了解的不够透彻。因此要将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落到实处,首要工作就是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特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明确分层的基本方向。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例如,在开学之初进行摸底测验,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有大致了解;或者可以教学的过程中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验,比如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变化;教师也能通过课堂提问环节,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基本学习情况有了解后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数学作业合理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因材施教,合理分层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的教育理念便是“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来授予他们不用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切合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达到理想的成绩。对与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也可以运用这一理念。首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后,根据他们的能力和表现,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类,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标准,让他们完成不同难度的题目。例如,对布置勾股定理部分的作业时,对优类学生要求他们掌握勾股定理的原理,并能运用原理熟练计算,解决勾股定理的拓展性问题;对中类学生要求他们基本理解勾股定理,能够基本运用原理解题;对差类学生,要求他们对原理有基本理解,对该题型能做到基本的识别。其次,教师也要对作业的难度进行分层,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布置难度较大的作业,使他们能够得到有效的思维锻炼,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对于学习能力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布置相对简单容易的作业,让他们不至于有挫败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还要对作业量进行分层,准确把握作业量,在不给学生增加过多学习压力的基础上起到作业的课后巩固作用。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的增加作业量,使其在不断解题过程中积累经验,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则适当减少其作业量,让他们有更多时间理解和消化基础知识。
(四)区别评价,宽严相济
将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不是只将作业布置下去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还需要教师及时地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评价,并将结果进行总结反馈,为后续的教学任务提供方向,以便更好地对作业分层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因此,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做到分层,对优类学生的作业评价时要严格要求,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他们在答对的基础书写工整等等;对于差类学生则要放低标准,给予他们犯错和修改的机会,对他们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增加其自信心和答题热情。
三、总结
作业的分层设计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有所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做到了分层,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信心得到了保证,而且作业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挥。不仅如此,有效的作业分层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和调整自我,这显然更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更加有助于学生树立更加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推动自身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郎宏雁.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尝试[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3:58.
[2]杨洁.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相关问题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