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人数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日益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岗位竞争现状。为了加强毕业生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高校应该开设专业课程,建立系统全面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并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思维。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重点加强对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建设,即生涯适应力的需要。毕竟从学校小群体到社会大环境的跨越,是一个极大的转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面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保证个人能力的正常发挥。
关键字:生涯适应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引言: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招生政策明显放宽,大学生人数激增,就业比例逐步扩大,市场上出现大量的人力资源,使得用人单位不断提高用人标准。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们应该加强自身专业文化素养,塑造和发展自身优势,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求职就业中的地位,尽快适应身份和环境的转变,也就是说,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生涯适应力,以便更好的实现人才与社会的对接。生涯适应力也就是个体在生涯发展过程中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重点强调生涯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所处的环境一直在变化,虽然我们不能要求环境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从而适应社会发展,这种能力也是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基本体现。
一、密切关注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社会现状
1、了解相关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
作为一名即将要踏入社会的初学者,必须要实时掌握实事动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方向,积极响应政府的优秀政策。首先要了解掌握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优惠政策,然后把各项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扶持政策,记录下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各项政策进行解读和分析,最后正确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借助政府政策的扶持,向既定目标努力靠拢。
2、形成合理知识结构,增加就业筹码
面对从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大学生应充分认识所学知识在就业过程中的地位,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正确定义自身位置,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
(1)宝塔型知识结构。强调宽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有利于把所学专业知识中符合条件的部分集中于宝塔顶部,方便同择业目标直接联系起来。
(2)网络型知识结构。使专业知识处于关系网的中心,重视与专业相关联的系统知识的辅助作用。
(3)帷幕型知识结构。是指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需求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总体的要求,但由于个体成员所处的层次不同,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着一些差异。因此,在就业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在整体上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在企业中的位置,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就业与创业的适应能力。
二、加强自身生涯适应力的发展要求
生涯适应力可以分为四个维度:生涯关注,也是生涯适应力中最重要的维度,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未来职业的关注和计划;生涯好奇,即个体对职业的好奇态度,对职业积极尝试和探索的态度;生涯选择,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职业生涯的构建和选择;生涯自信,指的是个体对生涯挑战的成功预期,是个体能够成功的做出生涯决策的自我效能感。这四大维度是是大学生拥有良好生涯适应力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学会了积极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在面对困难与选择时依然坦然自若并理智处理。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应该培养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四大维度均衡发展,努力培养大学生成为对自身职业有计划、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对自己充满信心,能够理性做出职业选择的新时代大学生。
三、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践
1、培养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
高校应在各专业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制定。通过生涯导向练习培养学生对生涯的关注度,注重学生个人发展,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教学实践中组织有关生涯规划的平台活动,提升学生判断力和决策力。做到因材施教,建立家长学校与学生的多向沟通渠道,深入了解学生成长背景,旨在通过学校家长两方面更好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同时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健全自身的价值观,挖掘自己的潜力,满足个人需要,促进个体发展,结合自身条件,利用所学知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实现人生价值。
3、挖掘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探究
建构主义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从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一个主动学习的人,在学习过程中诠释知识的意义从而更好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生命设计便是应用建构主义的观点,即生命设计是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构建各种各样的一些生命的角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自己书写对未来人生的规划,促进了对自身的信念和社会关系的解读,促进“人职匹配”,培养学生的生涯好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了自信心,更是培养了学生的生涯自信。
四、做好职业定位,适应职场人生
随着社会多样性的发展,大学生在找工作前应明确定义职业位置,也就是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盲目的从众就业。为个人就业成功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身能力范围,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摸底,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应聘单位的整体要求和未来发现方向,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决定自己以后的工作内容。
2、了解职业。包括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要仔细地分析比较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地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利弊得失,最后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达到目标的方案。
总之,毕业生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就要在找工作前明确职业定位,充分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认真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从事哪个专业领域的工作,朝哪个方向发展,从而避免求职时的盲目性和错失良机。
结束语
就当前的就业形势而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主要体现在就业方面,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四个维度入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从事高等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业人员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和科研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生涯适应力的大学生可以对个人目标与实际情况间的距离做出估计,完成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更有力的选择平稳或有潜力的从业方式。通过运用科学手段,采取可行性措施,不断增强自我的职业竞争能力,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参考文献
[1] 李妍,严敏杰.生涯适应力理论对当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探析[J].人文杂志,2014,(11):126-128.
[2] 秦二娟.论生涯适应力理论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应用[J].劳动保障世界,2017,(15):32-33.
[3] 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结构、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 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