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短视频+思政”教学方式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短视频 +思政”教学方式的思考

聂淑玲 1 陈宇星 2

1. 广州市海珠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510220, 2. 广州市番禺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510006

摘 要: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本研究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现状出发,首先从重新界定时空概念和重新建构互动场域这两方面分析“短视频+思政”教学方式的优势体现。其次以“视觉谎言”、“情绪谎言”、“意识形态谎言”的视角剖析“短视频+思政”教学方式的运用。最后从尊重内容真实,把握思政时效;增强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把握教育契机,提升教育实效三个层面对“短视频+思政”教学路径展开思考。

关键词:短视频,思政教学,新冠肺炎疫情


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场传染性强、危害性强、潜伏性强的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疫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带来了新的挑战[1]。2020年5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状态[2]。短视频精确到以秒为计算单位,一般是指在网络新媒体上传播的不超过30分钟的视频,以“抖音”、“西瓜视频”、“腾讯微视”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成为网络生活的重要介质。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逆势而上,充分发挥短视频的优势,让思政课教学更加灵活、亲切、立体。

  1. 短视频+思政”教学方式的优势体现

  1. 重新界定时空概念提升教学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由线下转到线上,以“云”课堂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短视频快速成为思政教育的新方式。“短视频+思政”的教学方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摆脱了传统“教室”和“课堂”的束缚,助力思政教育工作新发展。随着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推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让思政课教师重新定义“教学空间”来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1. 重新建构互动场域提升教学效果

社会学家柯林斯认为“互动”关键在于过程,参与者会在这个过程中传达出共同的关注焦点,“两个及以上的人的共同在场”、“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焦点上”、“分享共同情感或情绪”成为互动过程的重要组成元素。“短视频+思政”教学方式既能在课堂中为师生搭建互动场域,也能将能互动平台延伸到课堂以外。学生通过对短视频中抗疫精神的点赞、评论、转发展开互动,缓解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带来的人际隔阂。

  1. 短视频+思政”教学方式的运用需要识别“谎言”

  1. 视觉谎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的思政课程短视频是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的载体,它也是包括图像和声音的视觉文化。视觉文化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反思性立场,部分视频制作者为了迎合大众对视觉文化的需求,而制造“伪真实”的视觉表征。因而,思政课教师在采用短视频的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之前须严格把关,甄别良莠。

  1. 情绪谎言”

视觉文化通过视觉隐喻表现出来的视觉表征,某些程度会存在由于过度煽情而传达医护人员“伟大”抗疫精神的情绪输出。在主流媒体塑造“社会共识”、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同时更应挖掘深层次的价值观传递,高校思政课教师也更有责任和义务传递具有深度的价值观。

  1. 意识形态谎言”[3]

短视频教学方式突破了以往严肃的思政教学语境,这一教学空间也成为了青年亚文化产生的“大空间”。此空间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政课教师须在这一教学空间牢牢把握思政教育的方向,教育学生和引导学生。

  1. 短视频+思政”教学路径思考

  1. 尊重内容真实,把握思政时效

疫情常态化防控语境下的“短视频+思政”教育是一场与新时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教育。“短视频+思政”的“教学蓝本”是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内容,也是符合“四史”教育、“四个自信”教育、“四个意识”教育等的生动教材。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筛选“教学蓝本”的过程是建立在充分尊重抗疫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以新素材和新案例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潮流的中国文化。将思政教育的思想性与理论性结合,将思政教育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与反思性相结合,切实把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将解决青年学生首要思想问题与次要思想问题相结合,将解决青年学生当前思想问题与长远思想问题相结合,将解决青年学生整体思想问题与个体思想问题相结合,牢牢抓住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1. 增强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

思政教学课堂中常用的视频内容有UGC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输出内容)、PGC内容(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专业人士输出内容)、OGC内容(Occupat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三种模式的短视频内容为思政课教学增添了立体感,提升课堂教学的在场感。研究“短视频+思政”教学方式在增强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的教学路径,不妨先来了解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它包括正向的情绪和负向的情绪,思政课教师以正向情绪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教学,将三种短视频模式优势互补,以情绪关切为着力点,研究由情绪产生到情感产生的建构特征。思政课教师运用短视频中的图像语言和声音语言立体还原抗疫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然而,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意识形态产物转为行为表现,引导青年学生将内在情感转化为外在行为。

  1. 把握教育契机,提升教育实效

中国抗疫故事为思政课教育提供了生动真切的教材,思政课教师以生命安全教育、大爱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为切入点,以“超真实”的短视频内容把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契机,提升思政教学课堂师生的互动效果,强化短视频的育人作用,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治理研究课题组.防疫常态化下公共卫生治理的思考与建议[J].学习与探索,2020(6):1-7.

  2.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Z].2020.

  3. 白林驰.融媒体时代短视频融入思政教育新路探索[J].教学参考,2021:第31页.

  4. [美]兰德尔·柯林斯,林聚任、王鹏、宋 丽君译.互动仪式链[M].商务印书馆,2009:第85-86页.

  5. 田维钢,温莫寒.价值认同与情感归属:主流媒体疫情报道的短视频生产[J].现代传播,2020:第12期.

  6. 陈传忠,植子伦.基于图式理论的中国留学生“短视频+思政”教育模式探析[J].传媒教育,2019(下):第89页.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聂淑玲,女,广州美术学院硕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师,13926492644

第二作者:陈宇星,男,湖南工业大学学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师,17620830302


Shape1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聂淑玲,女,广州美术学院硕士,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师,13926492644

第二作者:陈宇星,男,湖南工业大学学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师,17620830302

1[]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治理研究课题组.防疫常态化下公共卫生治理的思考与建议[J].学习与探索,2020(6):1-7.

2[]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Z].2020.


3[] 白林驰∙融媒体时代短视频融入思政教育新路探索[J].教学参考,2021: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