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
【摘要】多文本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真实、深度阅读,帮助学生建构语文知识体系,奠定学生终身阅读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课题组立足各个学段课堂实践,构建了小学“4+1+X”多文本阅读单元整体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专题阅读教学四大课型群,并在课堂实施层面探究出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课堂流程、议题确立、选文组文、学习工具适用、课堂评价等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多文本阅读课型群应用策略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围绕一个议题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本、一本书或几本书,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学生建立自我观点、提升阅读能力、促进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发展的过程。本文提出的“4+1+X”多文本阅读是指在培养学生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下开展的多文本阅读教学。多文本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新型阅读教学实践,弥补了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还要关注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的集体建构和阅读策略的内化,以及如何提升阅读的效率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等方面。温儒敏教授及相关编者在统编教材的编排过程中尤其关注了课型的划分,具体表现为从三年级开始,教材中的课文就开始分为精读与略读,此外与“课外阅读”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1]。本文通过阅读文献汲取理论、经验等分析构建课型群及应用策略的条件和路径,再结合各学段课堂实际的探索、创新,构建出“4+1+X”小学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四大课型及应用策略。
一.单元整体教学应用策略
单元整体教学,适用小学中高年级,是以教材单元主题为议题,精讲一篇,然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元内其他文章及多文本编本文章。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分为单元导读课、单元小结课、迁移训练课和拓展延伸课。
(一)单元导读课单元导读课主要通过以“精读带略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地浏览整个单元的篇目,对整个单元进行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把握本单元的主题以及每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六年级上册二单元《七律长征》为例,该课以人文主题“重温革命岁月”为抓手,巧借工具“时间轴思维导图”,通过三次小组合作任务,紧扣四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将“革命岁月”中的大事件呈现在“时间轴”上,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学习内容的发展脉络,激发了学生对百年党史发展的兴趣。
(二)单元小结课单元小结课是指在单元课文全部讲解完毕后,教师要安排一节单元主题的收获课,以此来内化单元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按照不同的版块分享自己的收获,并且将单篇课文学习中所产生的碎片化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文本阅读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不同文本的特点,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2]。
(三)迁移训练课迁移训练课是以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为主,以写法或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自读课文或课外文章为辅,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学,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运用。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牛郎织女》,我们还可以引领学生阅读《田螺姑娘》《八仙过海》《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经典,感受民间故事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迁移并训练学生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课拓展延伸课是指在学习完整个单元的课文后,通过搜集与本单元内容相近的文章,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学生分小组阅读,分享阅读收获,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例如围绕《蝙蝠与雷达》展开拓展延伸,与学生交流仿生学的知识,让学生从生活中例举利用仿生学发明的事物,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给学生推荐科普读物,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阅读做笔记、写好阅读点评、小组交流,做到阅读与积累、交流、欣赏、练笔相结合。
二.群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是选择教材内一个议题,如:一篇文章、表达方法、作者、体裁、综合实践活动、非连续文本、描写对象或内容……然后,精选链接的一组课外阅读资源,如校本课程内的文本、班本课程内的文本、影视歌资料、综合实践活动、非连续文本、多文本编本等。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查阅文献资料,我们探索出群文阅读教学的四种课型:群文阅读先导课、群文阅读赏析课、群文阅读迁移课、群文阅读拓展课。
(一)群文阅读先导课教师教一篇文章,学生学懂学透,并掌握文章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种强大而清晰的“阅读范式”,为后面的阅读起到引领和铺垫的作用。如《赵州桥》这篇文章,教师教,学生学,要让学生细细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二)群文阅读赏析课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指导学生正确采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速读、略读、圈读、泛读、跳读、通读等在“多人共同阅读”的情境中阅读多篇文章,再根据议题点拨,使学生运用比较、整合、判断、分析等阅读策略去读书,去思考,从而提升复杂情境中的思考力。
(三)群文阅读迁移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写作则是阅读的运用,是外化。在学习一组文章后,教师要围绕语言训练的迁移点,兼顾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等差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3]。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组文章里各有什么写作特点?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写作特点值得我们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或议题的补白、延伸式写作。
(四)群文阅读拓展课学习完一组文章后,升华议题,推荐书目,定期开展班级读书会、专题阅读教学。让学生提前阅读相关的书,在班级读书会、专题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轮流发表感悟,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文章,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以“完整的书”作为阅读对象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的形式更自由,能在阅读教学中营造自由、平等、民主的交流氛围,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因此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4]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探索出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的四种课型,分别是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整本书阅读分享课和整本书阅读延伸课。
(一)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在进行教授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时,从读书名到读目录再到文本的阅读,需要注意“导”与“读”的关系。同时要采用一定的阅读辅助工具,如学习单,阅读规划表等更有效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讲一讲作者和相关的书评——看看书的封面——读一读书的目录——猜一猜书中的插图”。
(二)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整本书阅读推进课要基于学生阅读接受和整本书的结构考虑,要注意整本书阅读的局部阅读和整体阅读的关系。[5]推进课中既要全局观照又要局部打量,更要选择恰当的切入点,通过开展关联性的活动推进后续阅读。课堂教学流程分为:“多种形式的复述故事——展开预测想象——围绕小主题讨论——阶段阅读成果展示”。
(三)整本书阅读分享课读完一本书,学生对书中的主要事件、主要情节都已非常了解,但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在不断调整状态的小学生来说,对于书中人物的做法会有一些争议和思考。在阅读分享课上,通过发现阅读亮点,小组内交流主题阅读手抄报、阅读摘录卡、朗读摘录的片段、阅读体会等,分享个人走进文本世界后的独特感受,形成自己的阅读观点。课堂教学流程分为:“探讨书的主题——研究书的情节——分析书的人物形象——关注书的独特写法”。
(四)整本书阅读延伸课整本书阅读延伸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会由读“一本”到读“一类”,并且能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生成新的议题。如阅读高尔基的《童年》,可以迁移到曹文轩的《草房子》,这两本书都是表达童年苦难的,比较这两部作品中童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勾连对比自己的童年,读出新感悟,获得新体验,激活学生思维,实现立体多元的多文本阅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跨界阅读,如:许多儿童文学名著拍成了电影,制作了动画片或者成了连环画,学生可以看一看,体会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人物设置、情节等方面的特点,立体化的品读人物加深对原著的理解。课堂教学流程分为:“阅读模式迁移新书——转化写作内容——融入生活体验——跨界阅读”。
四.专题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专题阅读是选择教材内一个小而精的议题,特别是作者、文学特色、体裁等议题,然后链接全方位、多元化的资料,旨在提高思维力、创造力和审美力。[6]“将项目学习引入语文教学,通过设计不同的项目,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也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语文就是‘语文’”。本文所探讨的多文本专题阅读教学主要通过项目学习的形式展开,依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项目学习教学法,分为专题阅读前置课、专题阅读推进课和专题阅读展示课。
专题阅读前置课专题阅读学习相当于一个短门课程,让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在教学中得到彰显。在前置课中,首先要考虑名称和主题。专题阅读要“将“人”置于学习的中央,追求语文学习内容的统整”[7],同时要关注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平衡。其次,要设置契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的“驱动性任务”,以任务为导向,融合听、说、读、写,跨越古今中外,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
(二)专题阅读推进课通过设计专题阅读任务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优质的素材和范例,激发学生的专题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在推进课中,要抓住一或两个点进行提取、比较、讨论、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借助思维导图、预测与猜想、批注、联想、图文转换、读写结合等策略师生共同进行集体建构。同时,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习更深入更广阔,比如某些软件可支持学生开展语文探究活动,某些可视化工具可帮助学生深度阅读。
(三)专题阅读展示课专题阅读教学中,制作作品是项目学习法与其他学习方法相区别的最大的特色,专题成果可以通过研究小论文、报告、海报、多媒体演示、演讲、展览等呈现,还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制作出语文项目成果,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与此同时,教师要开发出相应的评价工具,如评价从教师、学生、家长三层面对小组成员完成作品的参与度、完成量、完成效果、完成态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也可以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非认知能力等。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促进思维发展、使其获得审美体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构建小学“4+1+X”多文本阅读教学课型群及应用策略的研究中,注重对课型、教学流程、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等应用策略的探索,将相关联的多文本阅读材料进行有效地整合,使学生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阅读思维质量,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核心。
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构建小学“4+1+X”多文本阅读教学课型群及应用策略的研究》(立项编号:dwbyd2002060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温儒敏.用好统编本教材,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使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六条建议[M].语文建设,2019(08):5.
[2]陈森燕.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11):119-120.
[3]范玲玲.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9):21.
[4]韦林瑜,李丹.浅谈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上),2021(03):112-113.
[5]吴欣歆.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05):22-26.
[6]蔡可.美国项目学习与我国语文教学改革[J].语文建设,2015(11):13-16
[7]谭轶斌.语文项目学习的实践取向与设计要点[J].语文学习,2019(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