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南丹县 里湖瑶族乡干河小学 邮编 :547214
【摘要】易错点不是学生的“不小心”,而是学习中那种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而容易引发思维受阻的数学实践。针对这样出现的“错误”我们为了减少就必须进行提前干预。本文探讨了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新授过程渗透提前干预策略、学生数学实践时加强现场跟进、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反思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等五种提前干预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易错点;提前干预;有效策略
所谓提前干预,就是在教学新知识前,对学生思维充分析下,对新知可能给学生带来哪些易混易错进行预判,并采取相对的干预策略,让学生尽可能地减少错误。实施这种策略,主体在教师。有了这种思想理念,就会在教学设计时就采取了针对性策略,对学生的易混易错点作为重点教学“部署”。这样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夹生饭”的出现,减少学生重复性作业负担,增强学习成功体验,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师生互动质量。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谈谈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易混易错点进行提前干预的有效策略。
一、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往往都是教师的角色为主的活动安排,其帮助的对象是教师如何上好这堂课。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就是站在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教好了,学生就没有理由不该好好学,不该做得起做得对。正是由于这样的过度想法,才导致学生常常出现或这或那的错误。特别是在一些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上,他们更容易犯这种教学大忌。实际上,对于一个新知识点,其考验的是学生思维力,学生能不能理解接受,就是看其理解的难度是否超过了学生现有理解接受力。如果不是因为潜在知识基础问题和“最近发展区”没有激活的问题,那都可以归结为思维难度的问题了。教学这类知识,为减少错误的一个重要的提前干预方法就是让教师站在学生角度来思考,以学生经验为起点,看能不能利用现有基础来理解、能不能利用现有思维来打通新知理解的难度。如果不能,我们又如何处理、引导,或改变策略调整进度等,让学生在“做”与“悟”的过程获得对方法的思考。
二、新授过程渗透提前干预策略
紧接在教学设计基础上的课堂实施,其新授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克难过程中不只要对重点知识、难点技能作大力气进行化解,还要可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的教学思考,尽可能让学生减少错误率。作为执教者,结合过往经验,从影响学生思维拐点出现的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不能出现新知不能理解、旧知未能激活的错误。为此,执教者应在开展教学以前,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和基础水平等具体情况以及其自身多年执教类似题目的教学工作经验来考虑,预测分析学生很有可能会踏入的误区,并将其在教学中作为关键重点而“多说”几句,并利用“特别强调”或“温馨提示”此处是雷片,小心误入。这样在学生心理就会对此重视。例如“1/2分米比1/3分米多()”这样一个题,就是学生的一个容易犯错。教学这类“谁比谁多多少”的有分数出现的题目时,学生就可能把此题当是“1/2比1/3多()”一样的题目,因而犯下错误。而如果我们在新授过程就将两者进行对比教学,特别提醒学生二者之间的区别,学生就可能减少这种被强调了还出现错误的可能。
三、学生数学实践时加强现场跟进
不要误认为教了,强调了,错误就无处遁形。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犯的错往往是我们一二再强调了的问题。所以,加强现场跟进,也是易错点提前干预的一个不错的策略做法。在过程中,学生初用该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很可能就存在公式识记不牢、理解有误、旧知还未激活、遗忘了,也可能是对教师强调的视而不见,这些都可能造成学生掉入错误的泥潭。所以,在学生小试牛刀之际我们就应加强巡视,做好现场跟进,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同时在全班做出提醒。如果我们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共性错误,还可用多媒体投影仪将错误视为资源作教学案例进行放大处理,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这样就对学生易错点防患来说就是一种特别的“温馨提示”。
四、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反思
没有反思,难以形成经验。没有深刻反思,难以打下深深烙印。反思实际上是将经历变成经验的一种积极方式。作为执教者,应将学生易错点出现的问题作深入分析,让学生此类题目解决容易在哪些方面犯错误。这是对易错点进行提前干预的一个重要做法。每一堂课的小结,不能总放在学到了什么上,还要引导学生回顾新知运用应注意哪些问题,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上,这样才能让他们在解决此类问题多加小心。在小结时,不能仅教师作教学小结,还要让学生作学习小结、应用小结,特别应把易错易混的地方提到重点高度来说,让他们在脑中得到强化。
五、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
数学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数学整体思维,使学生在解答题目时更加的得心应手,轻松地进行应对。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或者是生活工作中更有针对性的应对各种问题。学生错题出现的原因,在上文也提到了,与学生的审题和解题步骤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错题,小学数学老师要从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习惯入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一课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目“一根绳子长为4.5米,第一次用掉其中的1/9,第二次,用掉了1/9米,两次共用掉了多少米?”以这道题为例,详细阐述学生正确的解题步骤。当学生碰到一道题目时,先要对题目进行认真地审题,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详读,边读边画,例如在这道题目中就应该画出“长4.5、第一次、1/9、第二次、1/9米”。这些关键信息应当在读完题目后画出,接下来需要对这道题目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进行简单的列式,第一次:4.5×1/9,第二次:1/9米,然后对两项相加,正确的计算公式为4.5×1/9+1/9,解答完之后再对题目进行快速地浏览和验算,这才是解答一道题的正确步骤。然而如果学生没有对题目进行详细地审题,就会忽略第二次的米,列成了4.5乘以两次1/9,那样这道题就解答错误了,所以说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在解题时学生一定要认真审题,认真计算,回头验算,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错题率,提高解题的准度。
结语
让学生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而教师不对学生犯错作利用和干预却是不可饶恕的。作为执教者,不可能避免错误出现的客观问题的发生,只能想方设法进行提前干预,让错误尽可能在次数上减少,在同样问题不跌倒两次。
【参考文献】
[1]胡海林,小学数学易错点的提前干预研究[J].报刊荟萃,2017年。
[2]韩玉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