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
摘要: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规模巨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瑰宝,集美学、历史、艺术价值于一身,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本文在基于对壁画土层结构的组成及其所处环境的基础上,模拟制作壁画,并通过多种手段对57窟《美人菩萨》进行复原临摹,为敦煌壁画的保存和修复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案。
关键词:敦煌壁画 土层结构 复原临摹
敦煌壁画土层结构
敦煌莫高窟壁画绘制于砾岩崖面上,土层结构自内到外依次由支撑体、地仗层、底色层和颜料层组成。其中支撑体主要是岩体,颜料层主要由胶结材料和矿物、植物颜料组成。由于岩体在砾岩崖面上凹凸不平,因此古人在颜料层和岩体之间加入了地仗层。
敦煌壁画最底下的支撑体为岩体,是包括人工开凿的洞窑石壁以及天然崖壁。
在岩面支撑体与颜料层之间还有一层地仗层,敦煌壁画的地仗层主要用于加固壁画土层,因此地仗层主要成分为天然敦煌土料,以澄板土居多,其中掺入了多种植物纤维,如棉、麻、麦秸秆等。此工艺能够使土层更加有耐久性,且在力学性质上更能够支撑整面壁画墙体结构。一般情况下,地仗层由两至三层不同的加筋土层组成,依次为粗泥层、细泥层、泥浆层。
制作地仗层时,将水加入筛出成粉末状的澄板土,粗泥层与细泥层将按照一定比例与澄板土混合,搅拌均匀,搅拌期间加入一定的植物纤维为土层加筋,搅拌至符合使用要求的粗泥层状态,涂至岩体上。地仗层的制作使一道精细、复杂、耗时的工序,在制作过程中任何一道工序都不能大意,有时甚至根据洞窑内以及天气状况适当进行澄板土、水、砂子的配比,以确保地仗层的质量以及使用年限,并为接下来的作画提供适宜的条件。
颜料层是壁画的最外层,由胶结材料和颜料组成。敦煌壁画的色彩是通过颜料调配而成的,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壁画绘制多使用矿物颜料,其中红色颜料多用朱砂、铅丹和土红。朱砂色泽鲜艳,但产量低且昂贵,因此壁画中朱砂色用作点缀,敦煌壁画长时间的光照下,如今朱砂色已结晶变暗。壁画中蓝色和绿色部分为石青、石绿,浅色的绿色和青色中混有高岭土和瓷土成分,因此这几种颜色不易变色,在壁画中被保存至今。白色颜料多为高岭土和蛤粉,但敦煌由于地处内陆,蛤粉运用较少。颜料层时壁画最重要的部分,珍贵的矿物质颜料的使用,使得壁画色彩保存至今。
莫高窟57窟《美人菩萨》简述
敦煌莫高窟57窟开凿于初唐时期,唐代社会经济富足,物质精神文化丰富,敦煌壁画艺术在初唐时期也达到了顶峰。第57窟是外来佛教洞窟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洞窟壁画,此洞窟绘制为宗教题材,且吸收了部分外来西域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艺术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敦煌石窟壁画艺术。
中国五千年历史不完全是传统保守,也曾有过唐代这样的开放时期。敦煌地处中原与西域交汇带,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较小,主要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影响较多,因此女性菩萨形象也更加自由开放,该社会现象也由此体现在敦煌壁画上。
57窟壁画经过历史的洗礼,部分壁画已氧化,但整个洞窟任务众多,构图紧凑,色彩描绘精致,设色丰富,壁画风格也趋于本土化,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文特点。在中国老板姓的印象中,菩萨往往衣着端庄、不惹尘俗,白衣飘飘的观音披萨是人们心中的标准形象,但在敦煌壁画中,裸露肢体、衣着少、服饰丰富的菩萨不在少数。在57窟中的洞窟南壁,有一位面容清秀,长眉细目的菩萨聘婷而立,由菩萨身上佩戴的璎珞,身着华丽衣裙,手臂上缠绕着透明披帛来看,俨然一位贵妇人的形象。胁侍菩萨身后的四身菩萨也面相俊美,古人绘制此壁画时尤其注意刻画她们的眼神,有的矜持,有的娇媚,有的若不经意,有的暗送秋波,所谓之“传神阿堵”,因此,57窟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美人窟”。
菩萨面部主要采用中国传统赋色方法,在两颊、下颌等部位以红色水色晕开,自成浓淡凹凸效果的晕染技法,由此可见菩萨颜面红润,表现出年轻女性皮肤的细腻润泽。胁侍菩萨的化佛冠与身上佩戴的璎珞都以沥粉堆金而成,该画法使平面画上凸显出一定的立体成分,强化了金色效果,更增添了菩萨的雍容华贵。
复原临摹
土层制作
古代工匠在绘制壁画时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土壤制作地仗层,因此在复原临摹中地仗层的制作非常重要。因此笔者用传统方法进行现状摹写,进行壁画土层制作。制作过程如下:
①.选用敦煌石窟附近河床产出的澄板土作为土层材料,用40目的网筛去筛澄板土,使得澄板土质更细腻均匀,将土、水、沙子按比例充分混合,并依次分别加入棉和麦秸秆。
②.在木板上均匀地刷一层调制好地白乳胶,将准备好的麻布平整地裱在麻布上,在其表面再刷胶使麻布牢固裱上,在麻布四周用钉子固定麻布,确保不会移位。
③.泥层:按比例调制粗泥层和细泥层泥土,将土、沙、水充分融合后依次加入加筋材料。依次将粗泥层、细泥层均匀平铺于木板上,并用铲子压平,使得泥土充分粘连在木板上。底部粗泥层易吸水,因此细泥层水分不能太干。压平后将木板平放,自然晾干。
④.提前一天泡好适量胶矾水,均匀平涂于细泥层上。
⑤.取适量高岭土分,加胶矾水,均匀平涂至板面,此过程重复2-3遍。
画稿复写
古代画师的粉本时在土层上将画稿复写上墙,沿着画稿用针扎出小孔,画师在勾线时连起小孔,粉本绘制完成。如今粉本多用复写纸来完成,笔者打印出壁画原稿,用硫酸纸覆上以双勾线提取线稿,再将硫酸纸扫描打印,将复写纸附在画稿底下,复写至木板上。
壁画线条摹写
笔者根据57窟壁画原稿研究,发现原稿线条感不强,呈现的是线与色的自然融合,因此勾线时根据画面需要,写意地对强调形体特点的重要部位进行勾线。
色彩复原
勾线后对于深色部分用墨色多次渲染打底。在颜料制作上,将矿物质颜料倒入研钵,研磨至颗粒细腻均匀,将胶加入研钵,反复研磨,注入清水稀释至合适浓度即可上板使用。
在复原临摹中发现,《美人菩萨》壁画颜色有稀淡浓稠之分,不同部位颜色需加以区分,部分颜色需叠加多次才可达到效果,颜料质地在色彩表现和肌理效果上也有丰富多彩的变化。《美人菩萨》用色并不多,淡雅的背景,白皙的肤色与浓郁的石青、石绿作出鲜明的对比,色彩构成巧妙,营造了绚丽多彩的色彩效果和画面韵律感。
肌理做旧
着色完成后便时病害肌理制作,由于历史的沉淀和人为、自然的破坏,壁画呈现出不同的脱落、划痕的肌理,残缺的斑驳和褪色为壁画增添了沧桑美。临摹过程中,为制作成原壁画的病害和肌理效果,笔者采取了多种方法,在视觉和触觉上达到接近真实的效果。
①.打磨法:用砂纸在颜料层上根据画面少量多次打磨,自然出现斑驳感。
②.脱落法:在颜料上进行厚涂和轻胶,干后出现自然脱落露出底色状,需主观控制,适当调整画面。
③.刻刮法:在颜料层上用刻刀划出壁画破损痕迹。
结语
通过对敦煌莫高窟57窟《美人菩萨》的研究和摹写,让笔者真实地感受到古代壁画技法,色彩运用的实践等,复原中美人菩萨逐渐呈现原壁画独特的神韵,加上本身矿物颜料的使用,在质地和表现上与原壁画较为相似,产生了浓郁、沉稳、典雅的色彩表现。伴随着复原临摹的推进,不断的学习研究材料和摹写各方面内容,为敦煌壁画的保存与修复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思路和方案。
参考文献:
张亚旭. 莫高窟196窟壁画保存现状研究[D].西北大学,2018.
于龙龙. 敦煌莫高窟壁画病害产生及发展历程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
栾贺. 莫高窟《美人菩萨》现状研究与模写[D].山东艺术学院,2021.